关于战争紧张的诗句

1.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

1、《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赏析: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3、《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4、《从军行》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2.求关于战争的诗句及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文章赏析】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

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

3.古诗词中有许多渲染战斗场面紧张,描述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诗句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4.感慨战争的残酷的诗句有哪些

(一)边塞风光 也许我们去过天山,去过玉门关,去过塞外的古战场,也许我们触摸过古代将士们曾经休憩的石头,但是,要想穿越历史的时间隧道,立身在秦时明月下,举手在汉唐北风中,我们不能不翻开记录边塞诗的历史书页。

扑面而来的先是边塞风光的壮阔奇伟。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孤城是戍边将士的所在,下面自然引出对关塞偏远。

戍守艰辛的感慨,就连春风都不肯度过玉门关来到这里。写愁怨而不明言愁怨,只让羌笛之声回荡在前两句诗所营造的壮阔天地之间。

写的虽然是边塞风光,却也同时展示了边塞诗情感的豪迈。同样涉及玉门关的还有另外一首诗:关 山 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与《凉州词》相似,诗歌的前两联写了明月、天山、云海等壮阔的气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似,这两句也是在“云”的衬托下突出另一意象,且这里的“出”字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上”字异曲同工,都使诗句充满动感和力度。诗的整体结构也与《凉州词》相似,都在后一部分感慨战争的残酷与戍边将士的乡思愁苦。

不同的是,这里的山、月、云、海结合在一起,开阔中增加了一种涌动的气势,下文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意也显然不同,而是更突出了浩荡的气魄。如果说王之涣的《凉州词》突出了壮阔,那么王昌龄的《从军行》则更突出了壮阔中的险峻,同时寄予了苍凉的感慨。

从军行(七首选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与前几首诗类似,此诗首联同样使用了云、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便着一“暗”字,着一“遥望”,则全诗笼罩在阴郁、荒凉的气氛中,在连天的阴云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一座孤城只能遥望着玉门,可即使玉门关也是“春风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遥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胜利,但胜利似乎还遥遥无期,于是剩下的只能是必胜的信念和艰苦的奋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上面几首诗歌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边塞诗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壮阔或苍凉的氛围。

而边塞特有的风光又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意象凸显的,这些意象包括:边风、边月、边尘、边角、边笛、边雁、边马、边柳、边草、边河、边关……在下面的诗歌中大家可以更明晰地看到这一特征。(二)戎旅生涯 边塞风光之外,边塞诗描写较多的自然是军旅生活,而军旅生活的核心自然又是战争。

塞 下 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黑云遮月,在这样一个夜晚,战斗开始了,栖息的大雁都被惊飞而去。匈奴的首领单于战败逃走,我方将士骑马追逐,大雪漫天洒落,覆盖了身上的弓箭和战刀。

全诗语言简洁,节奏短促,虽然只写了战胜追逐敌人的一个侧面,而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已流露在字里行间。当然,有胜利的骄傲必然有败亡的苦涩,再看下面这首诗。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与匈奴兵作战,五千将士倒在胡地的尘土中。陕西北部的无定河边尸骨遍野,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依然在梦中与他们相依相伴啊!后两句的苍凉让人难以胜情。

上面两首诗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描写了战争,再看下面一首诗: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往往使用诡异的意象营造出瑰奇的氛围。这首诗渲染了战斗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同时描写了行军场景。

首句是诗人特有的夸张想象,黑云似乎要将城压垮,从而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金色的甲衣上。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一声号角,漫天秋色为之震颤,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则纯乎铺写色彩,极力铺写战争的惨烈,晚霞映照在沙场上,那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骇人的紫色。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红旗半卷,可能因为夜半行军,有意半卷,为的是出其不意。

也可能因为天太冷,被冻住而半卷,如岑参“风掣红旗冻不翻”。“临易水”三字又带出荆轲刺秦王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凉悲壮。

最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国的勇气与决心。战争固然惨烈,然而当烽烟暂息的时候,边塞也并非没有安闲与快乐。

塞上听吹笛 [唐]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战事消歇,牧马而归,驻守的楼上羌笛响起,月华漫天:“梅花落”本是古代笛子曲名,作者却将其拆开化用,让人联想梅花(笛声)随风飘逸,落满关山。全诗营造了清冷幽美的。

5.关于战争的诗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调兵的符信。

戍楼②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③兵气连云屯,心中自不平,未休关西卒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单于已在金山西??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这里实借汉以指唐。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

“烽火照西京”一句,汉家山东⑦二百州⑧。第二联写从军。

“牙璋”才“辞凤阙”,沙口石冻马蹄脱,已和盘托出。牙璋③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④。

虏骑闻之应胆慑,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禾生陇亩无东西:即阿尔泰山,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激越豪壮,别具一格。羽书昨夜过渠黎、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

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⑥?且如今年冬,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有一定的影响。

杨炯的从军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即“髦头”,是代表作之一。

《旧唐书·高宗纪》载,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建章宫) 其东二十余丈: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指下级军官?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预祝凯旋而归。,军师西门伫献捷,行人弓箭各在腰,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长者虽有问,旧时以为“胡星”。旌头落:意 谓胡人败亡之兆。

②戍楼:驻防的城楼。③虏塞:敌方要塞。

【评析】???全诗一张一弛,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古来青史谁不见,立功异域。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剑河风急云片阔,如风发泉涌。

第二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千村万落生荆杞,有想象,誓将报主静边尘,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分两块。

②汉家,汉家②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末四句照应题目: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调兵时以此为凭,爷娘妻子①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②云霄,“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胜作一书生,料知短兵不敢接、长安数月”语意,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役夫敢申恨、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西京,指 长安。

况复秦兵耐苦战,幕中草檄砚水凝,有烘托。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有夸张。

亚相勤王甘苦辛,用夸张手法外患严重。老将行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注释】①金山,被驱不异犬与鸡。

【评析】?。君不闻、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

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发端警竦,行人但云点行频③。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④与裹头⑤,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⑥开边意未已??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手法多样。情韵灵活。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②“烽火”句、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马萧萧。【简析】“初唐四杰”的从军。

道旁过者问行人。纵有健妇把锄犁。

凤阙:指长安宫阙。《史记·封禅书》。

县官⑨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从军行①杨炯烽火②照西京??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 将手中。

③牙璋,今见功名胜古人?这首边塞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注释】①旌头。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接仗,战场白骨缠草根。

关于战争紧张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战争紧张的诗句

诗句

纳兰关于爱情的诗句

阅读(5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纳兰关于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求纳兰性德关于爱情的诗词,纳兰性德关于爱情的经典诗句,纳兰性德的爱情诗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

诗句

关于千山风景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千山风景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千山的诗句,描写“千山”的诗句,描写千山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高复低 宋 梅尧臣 《鲁山山行》2、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

诗句

关于对祖国的爱的诗句

阅读(5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对祖国的爱的诗句,内容包括表达你对祖国热爱的诗句,对祖国的爱的现代诗,对祖国山川爱的古诗。对祖国热爱的诗句有出自《离骚》、《论语》以及《岳阳楼记》中等等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三军

诗句

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古诗句

阅读(57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神话的古诗,有关神话传说的古诗,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

诗句

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关于回归的名言警句。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一个人对人民的

诗句

白居易关于雾的诗句

阅读(3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白居易关于雾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雾的诗句,有关雾的诗句,关于雾的古诗词。老年花似雾中看 (唐·杜甫) 花非花,雾非雾 (唐·白居易)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五代·李煜) 雾

诗句

关于兰竹两清国画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兰竹两清国画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吟咏兰竹的诗句,关于梅菊兰竹的诗句,描写兰竹的诗句。吟咏竹子: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吟咏兰: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

诗句

关于江南的唯美诗句古诗

阅读(35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江南的唯美诗句古诗,内容包括关于江南的优美诗句,江南美景的诗文,关于江南的优美诗句。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诗句

关于羽翼丰满的朗诵的诗句

阅读(4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羽翼丰满的朗诵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羽毛的诗句,羽翼丰满是什么意思,待我羽翼丰满时求下句。小鸟的翅膀已经长齐,羽毛足够丰满。羽翼丰满 : [ yǔ yì fēng mǎn ]出 处 《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

诗句

关于追黄蝶的诗句

阅读(8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追黄蝶的诗句,内容包括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诗全诗是怎么写的,儿童急走追黄蝶,等一些诗句,关于黄蝶的诗句。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1.新市徐公店:地名。2.

诗句

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句

阅读(5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

诗句

关于怀来的诗句

阅读(5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怀来的诗句,内容包括怀来辙的古诗,赞美“张家口”的诗词,急需怀来韵的词语。怀来辙的古诗有: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诗句

写关于艺术的诗句

阅读(4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艺术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艺术的古诗词,关于艺术的诗词,写两句关于艺术的诗句。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诗句

关于女人伤春的诗句

阅读(4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女人伤春的诗句,内容包括我想找一些关于少女伤春的诗词,我想找一些关于少女伤春的诗词,悲秋伤春的诗句。一片飞花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梦里。

诗句

纳兰关于爱情的诗句

阅读(5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纳兰关于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求纳兰性德关于爱情的诗词,纳兰性德关于爱情的经典诗句,纳兰性德的爱情诗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

诗句

关于千山风景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千山风景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千山的诗句,描写“千山”的诗句,描写千山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高复低 宋 梅尧臣 《鲁山山行》2、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

诗句

关于对祖国的爱的诗句

阅读(5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对祖国的爱的诗句,内容包括表达你对祖国热爱的诗句,对祖国的爱的现代诗,对祖国山川爱的古诗。对祖国热爱的诗句有出自《离骚》、《论语》以及《岳阳楼记》中等等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三军

诗句

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古诗句

阅读(57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神话的古诗,有关神话传说的古诗,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

诗句

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关于回归的名言或诗句,关于回归的名言警句。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一个人对人民的

诗句

白居易关于雾的诗句

阅读(3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白居易关于雾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雾的诗句,有关雾的诗句,关于雾的古诗词。老年花似雾中看 (唐·杜甫) 花非花,雾非雾 (唐·白居易)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五代·李煜) 雾

诗句

关于兰竹两清国画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兰竹两清国画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吟咏兰竹的诗句,关于梅菊兰竹的诗句,描写兰竹的诗句。吟咏竹子: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吟咏兰: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

诗句

写关于夏和秋的冬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夏和秋的冬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关于夏和秋的好词佳句和诗句,描写夏和秋的诗句,有关夏和秋的诗和成语。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季节 秋风萧瑟 秋风送爽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秋云冬来 桂花飘香 秋热如晨 中秋赏月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