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意象的诗句

1.在古诗中有黄花或菊花意象的所有诗句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

2.推荐几首描写菊花的有意境的古诗

描写菊花的有意境的古诗: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3.推荐几首描写菊花的有意境的古诗

描写菊花的有意境的古诗: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4.菊在诗中有什么意象

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 作者:刘雪梅 加入时间:2004-8-18 16:53:40 松、菊、桃源是陶渊明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意象。

细读陶诗我们发现:通常被喻为陶渊明理想人格及理想社会象征的这三种意象,积淀了道教神话中不死原型的深层内蕴,而陶渊明对这种神话原型的接受,则根源于其所受道教长生信仰的影响及渴求长生的潜层心理机制。 在陶诗中,充溢着陶渊明对青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的赞叹之情: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①。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②。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③。 据此,学界多将青松看作陶渊明孤高傲岸人格的象征。

笔者认为,这种人格意义上的象征不过只是青松意象的表层意义,而它恰恰掩盖了“青松”在不死神话原型中的更深层面的象征内涵。 松的原型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青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死的重要原型。

如道教列仙之一——赤松子就是以松为名的。据《列仙传》说赤松子“能人火自烧,随风雨而上下”,他的这种出神入化的仙术很有可能就与松的不死原型有关。

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毛氏,字玉姜,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

形 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 叶,遂不饥寒,身轻如此。

西汉时,已百七十岁余年矣。④ 正因青松在道教神话中被推崇为长生寿考的象征,所以道教徒都特爱松树。

《南史·隐逸传》说南朝著名道教宗师陶弘景便在他的道观四周种满了松树,常以听松为乐。那么在陶渊明的爱松之情中,是否也有某些类似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去深究呢? 在《拟古九首》之五中,陶渊明曾描述他寻访高道的经历,而那位“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的高道的住所便是“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在这首诗中,青松作为高道修仙的背景兴象,已隐隐透露出陶诗中的青松意象与道教神话原型的内在关联。

我们再看《杂诗四首》之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学界公认这是一首咏松诗,但对于它的寓意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借青松阐发道教导引长生之理的玄言诗。

诗中“养色”即养颜,“津”指口液,“气”指精气,“心理”指神理。所谓“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指的就是含涎液、吸精气以及养神理等道教用以养生的重要导引术。

诗中的“童子”暗喻长生。因为在道教看来,长生不死的表现之一就是童颜永驻,如《庄子·大宗师》中的寿者女偶便是“色若孺子”。

陶渊明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隐含其中的长生意蕴已不言自明,更何况在诗的末尾他还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含津吸气、颐养神理。 不但如此,陶诗中青松意象的不死原型还可通过与之对立的意象群的象征义得出。

陶渊明之所以推崇青松,在于其颇具“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的卓尔不群。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与青松意象相对的、属于众草之列的枯兰衰柳、残荷败槿: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人生若 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⑤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⑥ 兰枯柳亦衰,时没身还朽。

⑦ 众木的凋零衰败让陶渊明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易逝、人生无常的无奈;那么据此推想,在对青松耐寒历久、卓尔不群的赞叹中,难道不会隐含着也许连陶渊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对长生寿考的渴求与企羡吗? 陶渊明不但爱松,而且喜菊。在他的笔下,松菊同为傲霜斗雪、异于众木的“霜下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列岩。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⑧ 秋菊除了能耐寒历久,还馥郁芬芳,据此,学界更用秋菊意象比兴渊明人格的高洁。

然细读陶诗,我们却发现:陶渊明对秋菊的推重往往与他采菊、食菊、重阳日饮菊花酒的活动相联系, 如: “秋菊有佳色,裒露掇其英”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⑩;“持醪靡由,空服九华”(11)(注:九华指菊花)。这样我们不禁要怀疑:陶渊明对菊花如此情有独钟,除了因为菊花的高洁芬芳外,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在陶诗芳菊意象的背后,会不会还隐含着比人格寓意更为深层的原型意义呢?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说:“方药的名目甚多,……《楚辞》多言菊。”

可见早在先秦,菊已成为神仙家们的服食方药之一。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宗师葛洪及陶弘景也特推重服食菊花对飞-升成仙的重要作用: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篇》中将菊分为甘菊、真菊两种,并详细说明了其不同功用及服食方法。

陶弘景在《真浩》卷十四中说:“山中学道者朱孺子,吴末人山服菊花,……乘五色云车登天。”在《本草集注序录》中他也将菊分为两类,名真菊、苦薏,前者食之能令头不白。

道教对菊的崇拜甚至在民间也被广为接受: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一水名“菊水”,两岸长满菊花,相传人若。

5.以菊花作为意像的诗歌有那些

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6.古典诗词中“菊花”这个意象

古典诗词中“菊花”的意象:孤傲高洁,顽强不屈,直面霜寒,绽放生命。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

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古今菊花诗】 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宋·朱淑真《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王如亭〔菊城吟〕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杨东彪《野菊花》褪去浮华和雕饰 天的宽阔和地的无垠 渲染云朵落地的快乐 以太阳的微笑迎接太阳的微笑 饱满的对话 碰撞出一缕缕宁静的目光 质朴的对白无需言语 往往是由一朵启程 被风轻拂或卷动 都一样跑满山坳 雨水赋予了纯净的血 纤细的枝 同样是昂头的脊梁 诗人叩动生活 舒展旷野 却遗落了旷野的魂 别样的精彩 在背离尘嚣的地方湿润 现代(上海)张志真《咏菊华》任凭白露无情霜,甘愿舍身送秋凉。

虽无蜂蝶勤光顾,熏得晚秋处处香。【红楼菊花诗】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

7.求含有菊花(黄花)意象的古诗词

红楼梦里黛玉宝钗众姐妹所作菊花诗 忆菊 怅对西风何所思,难忘芳菲留情时。

幽幽静静望新客,雅雅清清慰故知。 北去离人苦情远,南来归雁相思痴。

冰心一片花魂附,聚散两依应有期。 (二) 访菊 秋上南山独自游,梦中景象此间留。

出尘可比清荷韵,高洁更显紫菊幽。 谁言寸心锁东篱,岂知尺素扮金秋。

山风亦羡情悠远,寒重寒凝藏枝头。 (三) 种菊 蓝天碧碧絮飘来,青苗慢移用情栽。

暮春时节细雨浸,金秋九月满园开。 笑指长天云千朵,淡对红尘茶一杯。

待到漫天雪飞时,悄然离去化尘埃。 (四) 对菊 满眼繁花处处金,园中有客思情深。

红袖添香西窗剪,锦瑟无端相思吟。 缕缕幽香暗浮动,悠悠白云渺乡音。

晓寒霜重我重归,比翼双飞度光阴。 (五) 供菊 慢启莲步花圃中,带露紫菊意雅幽。

素手采得一点韵,空瓶供奉三分秋。 天空飞燕传新讯,案前孤影念旧游。

多情总被无情误,暗香淡雅心中留。 (六) 咏菊 不惧冷霜寒露侵,冰心只为谢知音。

高山流水缈琴韵,红叶秋风伴月吟。 一身傲骨如枝干,满腹华章藏花心。

谁说金菊花期短,悠然一梦到如今。 (七) 画菊 尊前赋诗不知狂,惊羡雅魂难考量。

花前提笔凝眼眸,案上泼墨染秋霜。 浓情隐去随风远,淡心归来与花香。

红尘难留芳魂在,情思悠悠伴斜阳。 (八) 问菊 秋韵秋情难说知,叩访锦菊在东篱。

举杯邀月怎说早,断水抽刀何意迟? 傲霜斗寒哪寂寞,赋诗寄情谁相思? 若解芳心花间问,执子之手待何时? (九) 簪菊 日照东篱处处忙,绿叶黄花扮红妆。 花中妾颜多娇美,窗前郎心亦痴狂。

炽热可比七月火,淡雅更如九秋霜。 信手拈来菊一枝,高情斜插在耳旁。

(十)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十一)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十二)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关于菊意象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菊意象的诗句

诗句

关于袄裙的诗句

阅读(4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袄裙的诗句,内容包括与文卿有关的诗句,有关衣襟的诗句,关于春树的诗句。《长歌续短歌》唐代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西峰即事献沈大夫》唐代赵嘏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安

诗句

关于绿的诗句有那些

阅读(32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绿的诗句有那些,内容包括关于绿色的诗词,有关绿的诗句,形容绿的古诗词。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泊

诗句

小学关于忧愁的古诗句

阅读(8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关于忧愁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忧愁的诗句十万火急要小学古诗70首里的,,关于忧愁的古诗,形容忧愁的古诗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

诗句

3首关于写树的诗句

阅读(6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3首关于写树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树的诗3首,以树为题的古诗三首,描写树的诗句古诗大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汉.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诗句

关于秋天荷塘的诗句

阅读(13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荷塘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秋天荷塘景色的句子,描写秋天荷塘的伤感句子,描写秋天荷塘诗句古诗。坐在临荷远眺的楼上,包围在绿树之中.雨水打在芭蕉叶上,从宽大叶片上滚动滴落.树叶被雨水冲洗得发亮,和着微风摇曳,好像在欢

诗句

关于学生智的诗句

阅读(3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生智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智慧学习的诗句,关于“智”的古诗,带有“智”的诗句。《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

诗句

关于七夕的故事的诗句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七夕的故事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七夕的故事,诗词,七夕故事的诗、词各一首,有关七夕的诗句古诗。七夕节歌谣 牛郎织女(刻纸)《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

诗句

关于红领巾的短诗句

阅读(6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红领巾的短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红领巾的诗句,急急,关于少先队的短小诗歌(要有名字),红领巾心向党短诗歌。小小红三角,天天跟我跑,只要脖上戴,“五自”记心里。身上鲜艳的红领巾,像我们颗颗跳动的红心;天上颗颗小星星,像母亲深情

诗句

关于归鸟的诗句

阅读(9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归鸟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日落归鸟的古诗,关于写鸟的诗句,关于写鸟的诗句。落日怅望 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

诗句

关于赞美瑞雪兆丰年的诗句

阅读(100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瑞雪兆丰年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瑞雪兆丰年”的诗句,关于瑞雪兆丰年的古诗,瑞雪兆丰年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2、忽如一夜春风

诗句

关于黄河的诗句2句

阅读(4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黄河的诗句2句,内容包括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2句,求两句写黄河的诗句,写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

诗句

关于泰山的诗句成语俗语

阅读(6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泰山的诗句成语俗语,内容包括有关泰山的成语或俗语,关于泰山的成语和俗语,求有关泰山的成语,句子,名言,俗语,歇后语等。安若泰山、一叶迷山、泰山梁木、安如太山、泰山其颓、人心齐,泰山移、泰山盘石、泰山磐石、恩重泰

诗句

关于未来理想的诗句

阅读(8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未来理想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希望、理想的名言诗句,关于理想的诗句,有关于对自己未来期望的古诗词。理想的名言;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

诗句

关于李白坚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阅读(4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李白坚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内容包括关于坚持的诗句,关于坚持不懈的唐宋诗句,要关于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处】李白(唐)《行路难》【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

诗句

关于袄裙的诗句

阅读(4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袄裙的诗句,内容包括与文卿有关的诗句,有关衣襟的诗句,关于春树的诗句。《长歌续短歌》唐代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西峰即事献沈大夫》唐代赵嘏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安

诗句

关于绿的诗句有那些

阅读(32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绿的诗句有那些,内容包括关于绿色的诗词,有关绿的诗句,形容绿的古诗词。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泊

诗句

小学关于忧愁的古诗句

阅读(8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关于忧愁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忧愁的诗句十万火急要小学古诗70首里的,,关于忧愁的古诗,形容忧愁的古诗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

诗句

3首关于写树的诗句

阅读(6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3首关于写树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树的诗3首,以树为题的古诗三首,描写树的诗句古诗大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汉.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诗句

关于秋天荷塘的诗句

阅读(13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荷塘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秋天荷塘景色的句子,描写秋天荷塘的伤感句子,描写秋天荷塘诗句古诗。坐在临荷远眺的楼上,包围在绿树之中.雨水打在芭蕉叶上,从宽大叶片上滚动滴落.树叶被雨水冲洗得发亮,和着微风摇曳,好像在欢

诗句

关于学生智的诗句

阅读(3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生智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智慧学习的诗句,关于“智”的古诗,带有“智”的诗句。《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

诗句

关于七夕的故事的诗句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七夕的故事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七夕的故事,诗词,七夕故事的诗、词各一首,有关七夕的诗句古诗。七夕节歌谣 牛郎织女(刻纸)《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 俺

诗句

关于淡美名言诗句

阅读(7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淡美名言诗句,内容包括最凄美的言情名句,关于内在美的名言,形容平淡的诗句。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人美在心,话美在真。心灵美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一个人的美有十分之一是父母给予的天生丽质,而另外的十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