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是怎样做到"读写结合"的
慧眼识珠,勾画点评
所谓慧眼识珠,其实就是准确找出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关键词进行点评赏析。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首诗词抓准了“诗眼”或者关键词,结合全诗读懂读透,再联系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能简明扼要地点评鉴赏,这样对于整首诗词的解读基本上就落实了一大半。这种读写结合模式,属于短平快,精悍简洁,从点到面,对整首诗词的解读就会迎刃而解。不妨看个实例: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一动一静,一碧一黄,一视一听,对比鲜明的背后,用得最为精妙的是“自”“空”两个字。碧草无情,年年绿得满庭春色;黄鹂无心,日日叫得婉转悠扬,谁人能知晓你蜀相?千秋万代名又怎样?哪怕你再投胎转世又将如何?赏析时再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蕴涵的深意就不言而喻了。
依样画葫,仿写创新
文本教学,离不开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越离我们久远的古诗词,越需要多读,从文本的布局谋篇,到语言特色等逐一品味。熟读之后,引导学生依样画葫芦,借鉴创新,可以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来写,亦可以就整篇文章结构来创新。琼瑶的《在水一方》就是借鉴《诗经·蒹葭》而来: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借助经典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行云流水,意境悠远。不愧为名家中仿写创新的典范。
我的学生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模仿写了《交友铭》、《写作铭》;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模仿写了《水调歌头·中秋夜》、《水调歌头·考试》;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模仿写了《忆塞北》、《忆乡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所感悟到的转化为作文表现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增强了成就感。反过来,也加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双赢目标。
忠实原诗,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就是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文本再创造。忠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文本是源头,是活水,其解读应该是多元的,但要忠实原意,不偏激,不歪曲,不虚妄,不亵渎。只有在这样的多元解读基础之上的情景再现才真实生动,有生命力。看两个成功的范例: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
流行歌曲《涛声依旧》之所以传唱不衰,与其歌词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分不开的。它化用《枫桥夜泊》而来,作者在原意基础之上加以改造创新,作品自然清新,如春风拂面般清爽。
2.如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
古诗词是我国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用文言形式写成的文章,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古诗词,对于了解、传承我国古代文化,对于学好现代汉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中学语文教材入选了相当分量的古诗词:高中教材突破1/3,初中(苏教版)教材有古诗词70多首。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是逐句串讲,为了应付高考考查默写题,只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即可,有“读”没“写”;二是简单的“读”加“写”,表现形式是先“读”后“写”, 重“读” 轻“写”。其实,“读” 包括在读中悟意、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情、在读中升格等,是写的基础;“写”是在反复诵读,感知、感受诗美的基础上,或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或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阅读鉴赏题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做到解一题,会一法;学一类,通一片。
学生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古诗阅读鉴赏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才有可能在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从容应对,拿到高分。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实现文道统一的目标,如果“读”“写”分离,就会失去了古诗词教学的真味。
如何解决读写分离的现象?笔者认为应立足于“读”的教学,结合“写”的要求,古诗词教学的味道才纯正,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读”“写”有效结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诵读 综观古人习文,诵读为第一要义。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
古诗词教学中,如果少了朗朗书声,那么教师就成了扼杀语文教学生命的刽子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优秀古诗词,是经过千年积淀仍然熠熠生辉的精华文化,这些名篇都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很好例子,值得我们认真的欣赏品味。
古诗词鉴赏起始阶段,教给赏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也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如: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只看句式,还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式;“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就应该是“一、二、二、二”式。
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关于押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要体会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李商隐的《锦瑟》中押“弦、年、娟、烟、然”等字的“n”韵,显出迷惘、悠远、深沉,传达出梦幻般氛围。
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学生在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诗歌的感情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二、赏读 新课标教材明确提出:“鉴赏诗歌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可见,赏读可以使古诗词教学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第一,在赏读中悟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中,有读通、读顺古诗词的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明白了行文的大意,为文本的进一步研读奠定了基础。
我们可爱的学生在语文练笔里描绘出这一过程的感受:诗歌读第一遍,大概知其旨意;读第二遍,初知文意,觉得古人有些味道;再经语文老师精心点化,便迫不及待的读个痛快!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平淡质朴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清闲的田园生活和愉快心情,感受到陶渊明高尚的隐士情怀。又如读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在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中,感受到了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感受到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第二,在赏读中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诵读,非常有助于学生积累。
积累,可是收获语文味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经典言语,积累了文言语感,沉淀了文化智慧,积累了人文情怀,积淀了语文底蕴。
一般情况下,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不经意之间,撒手课本,也能读得有滋有味,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了。厚积而薄发,我们确信,在学生习作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偶尔引经据典、诗词名句的巧妙运用,就是在诵读中培养出来的语感,积累出来的语文味道。
第三,在赏读中体情。语文课的朗朗书声,呈现出来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体悟。读《卫风••氓》,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了主人公的恋爱的幸福、婚变的痛苦及决绝的坚强,不久读出了人类丰富的情愫吗?读李白的《行路难》,在诗情的跌宕起伏中,感受到了失望与希望,不也读懂了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内心的。
3.读写结合的读写结合作用
通过读写结合认识,可以总结出读写结合的读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读书、读诗、读史来学习,积累知识,而写便是强调练习、常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到教学当中,读写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教育精华。
4.→ 读写结合,“写”什么
我认为课堂上结合课文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对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言之前先在脑子里把话整理通顺、注意指导标点和书写格式、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主动积累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好词、能够做一些造句方面的练习、补充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心情、表情等这些都属于“读写结合”的范畴。
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可以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可以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可以改变人称、改变文体变换文体练习写;可以发挥想象补充写,延伸课文扩展写等等。总之形式多种多样,这学期我教学的是三年级下册,下面我就来谈谈最近教学中自己印象感受比较深的几个例子。
一、“写”标点。普希金说:标点符号好比音符,他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时大多只会用逗号和句号,句子显得比较平淡没有活力。
所以作为以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注重标点符号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加强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表达作用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比如在《珍贵的教科书》这一课中有这样的对话: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叫:“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几段话其中多个省略号的运用,对再现当时的情和境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处省略号表示语言被迫中断,表现了炮火连天,战争的激烈;第二三处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表现了我的焦急担心和指导员伤势的严重和身体的虚弱;最后一句中的前两个省略号表语气的断断续续,让我们感受到了指导员已经生命垂危,后一个表示说话的中断,好好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所以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表示同一用法的标号或点号,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而负载的情感信息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我在带领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之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几个常见的生活情景,请同学们学着加上一些标点符号,试着来说一段话,比比谁的更精彩生动。比如有:(1)小明因为一时贪玩没有完成作业,请设计他和老师之间的一段对话;(2)运动场上你为运动员加油呐喊助威;(3)同桌误解你拿了他的橡皮,你激动让我们知道了指导员虽然已经牺牲,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激励着后代地和他争吵等等。
实践证明,我班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这样训练,确实就能在平时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标点符号,使文章显得更加有血有肉,生动精彩。二、“写”题目。
俗话说“好题半文”,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你的题目会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看下去。所以平时教学时,只要遇到文章的题目比较好或者比较特别我就会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学着仿写题目。
比如在教学“可爱的小生灵”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时,很多学生起的题目就很单一,没有新意,比如“小狗”、“小猫”这样的题目。于是在教学语文天地里的一篇略读文章《带刺的朋友》时,我就问学生:这篇课文你认为还可以起什么题目?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刺猬。
我又问:那你喜欢哪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学生思索了一会儿说:“带刺的朋友”更好,因为它表现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而且这个题目更吸引人更好听。抓住学生的回答,我马上引导学生:我们以后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起题目。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文《天外来客——陨石》的题目,让学生抓住这个题目的特点,中间有破折号;观察略读课文《“发明大王”的秘诀》的题目,有引号,有绰号等。观察完这些课文的题目后,我问学生:现在重新让你给你最喜欢的动物这篇作文起个题目,你会怎么起?学生们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有《我家的“淘气包”》,有《我的宝贝—咪咪》,有《爱唱歌的朋友》,有《家有“神猫”》等,精彩纷呈。
在教学《元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第二篇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答:有引号,是引用彭总说的一句话。我又引导:彭总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像这样主人公说的一句比较重要的话,或者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就可以作为文章题目。
马上就有学生说:我们二年级学的一篇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就是这样,这是主人公华罗庚反复说的一句很重要的表现课文中心的话。顺势我就让学生学着给这篇课文的第一篇短文《朱德的扁担》换一个题目。
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回答有《“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有《“挑粮也应该有我呀”》。最后我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自己习作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学着起题目,这样能让别人一目了然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读者看完题目后,对文章中的这样东西就会特别关注。三、“写”词语和句子。
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每课的语。
5.关于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刘勰《文心雕龙》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提出:积累知识,存贮材料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思考的能力;研究生活经历,洞察客观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情态,培养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生阅读精美的文章,阅读者古今中外不朽的名篇巨著,阅读的课外美文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都是学储宝、“驯致以绎辞”的体现。教材的存在就是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老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凭借”功能和“例子”功能,指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的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涵盖的面实在大而深,让人无从下手。阅读讲解归阅读讲解,作文归作文。
作文训练时在作题库中顺手拈来,随便找个题目训练。阅读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教学生品味理解文中句子,却没有让学生来模仿写超越,也让学生写出这样甚至更好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讲解布局谋篇的妙处,却不教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筹划,不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跟着课文学作文”可以把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谋篇布局的基本章法,传情达意等基本技等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教材为依托,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苏教版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
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
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2、从省略号处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
如《莫高窟》中描写壁画中飞天的样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这个排比句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其他飞天的样子,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如此精美的壁画还会有些什么样子呢?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大胆想象写出了他们心中的壁画的样子,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
这段共八句话,先总写最好的观松处是玉屏楼,楼前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然后具体介绍这三种松树。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
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抓住植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
6.如何让写读写结合的作文
一、怎样写人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
7.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读写结合
、教师要读写结合理念 思想行前语文课受应试教育影响我需让知道课文写、表达思想情要求背诵背行随着课改深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追求目标要想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课堂教注重写训练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能够关注每篇课文写作教程要意识指导孩习作者观察、写作诸选材、组材确定遣词造句等要读同读明白:篇文章哪我写类文章要才能写读文章仔细认真平我经提醒孩看篇文章自先想想:题目词习审题让写应何入手读文章程想想作者围绕立意谋篇读完再想想篇文章哪鼓励孩养边读边提笔手养读书做笔记习惯琢磨咀嚼收领神、潜移默化效逐步解决写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笔神说道理 二、要精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间效结合首先要利用语文课本载体语文课堂结合教材设计精选择读写结合点孩写实践提供仿写借鉴象达读写结合目进培养孩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课文仿写做起 仿写写作单项训练扎扎实实练写作基本功打较坚实基础遣词造句片段练习等写篇文章基础我教《合作》课让同习作者第二自段运用总总写围绕意思同面写并用总词师引导思维跃结合季节写花盛情景联系品德课知识同面写祖变化……效相 2.读写结合应孩张想象翅膀 阅读培养孩想象力必让孩阅读插想象翅膀融入课文情习作才能写处更看处巴金曾说:我写作我才华我更情阅读孩融入情脑海产作品所描写景象产同阅读体、受孩阅读体受迁移自作文产写作情作文才别具匠裁独树帜我教《渔歌》词针首词美意境引导抓住词描写景物及色彩引导展想象想想美景自想象情景写注意静结合值春节亲身体验再加平积累快篇篇诗般美景笔流淌更重要通想象仅发展语言且知觉教师检测首词理解情况 三、及评讲必少 读写结合仅仅满足于写差要想真提高效率项工作落实处要注重及评讲评讲宜及笔习作候教师要巡视程寻找写、代表性练笔作范例部完始交流、点评除积极主交流、点评外教师要引导关注自精挑选作品进行细致评讲让评讲或阔思路或积累语言或修改…… 总教师读写结合理念定能够想更提高读写能力高招读写能力定能逐训练提升。
8.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谭嗣同、夏明翰、刘胡兰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历史上埋头苦干的人左思是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三都赋》、《咏史》等.抄录读书法是在读书时运用抄写的方法来启迪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左思抄录法的步骤是诵读一抄写一记忆.贯穿全过程的是“思”,读中思,写中思,记中思左思出身寒微,小时候跟人学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到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时光.经过几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三都赋》.他把读书、抄录、写作结合起来,发愤攻读,勤于动笔,抄录了无数书文警句.他在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都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他还把随时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语句也随时记下.经过10年构思、琢磨及反复修改,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拼命硬干的人彭德怀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期间,艰苦奋战, 抗美援朝期间率大军在朝鲜与17国联军周旋,将包括除了苏联之外当时世界上所有主要军事强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军从鸭绿江赶到了三八线,为中华民族立下不世战功. 为民请命的人明代名臣海瑞,一生清正廉洁,多次上书议论朝政,甚至批评皇帝、触怒权贵,被贬乃至被罢官多次,但一直正气不改.舍身求法的人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教经典,历经磨难而意志不改,终于到达天竺国,取会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