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所说知识的诗句
《符读书城南》唐 韩愈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赏析如下: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是韩愈写给他儿子韩昶的劝学诗。韩昶小字符,读书于城南韩氏庄。
前六句为第一层,也是全诗的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诗歌一开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是木料,经过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车轮,有的则做成了车厢,成为形状完全不同的两样物件。
然后,诗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样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读书,有的不读书,于是便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贤愚,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只有读了书,才能以诗书的规矩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由此说明读书的重要。那么如何来读书呢?韩愈提出一个字,就是“勤”。
这是韩愈体会很深也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今天对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还非常熟悉。韩愈“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的诗句,与《进学解》中讲述的是同一个道理。
接下来,韩愈对比了读书不读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韩愈认为,“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人在一生下来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到了十二三岁,就有些不同了,到了二十岁,这种区别就非常明显了,到了三十岁,“一龙一猪”已成定局。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这是造成不同前途的根本原因。……供参考。
2.韩愈所说知识的诗句
《符读书城南》唐 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赏析如下:
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是韩愈写给他儿子韩昶的劝学诗。韩昶小字符,读书于城南韩氏庄。
前六句为第一层,也是全诗的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诗歌一开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是木料,经过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车轮,有的则做成了车厢,成为形状完全不同的两样物件。然后,诗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样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读书,有的不读书,于是便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贤愚,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只有读了书,才能以诗书的规矩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由此说明读书的重要。那么如何来读书呢?韩愈提出一个字,就是“勤”。这是韩愈体会很深也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今天对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还非常熟悉。韩愈“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的诗句,与《进学解》中讲述的是同一个道理。
接下来,韩愈对比了读书不读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韩愈认为,“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人在一生下来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到了十二三岁,就有些不同了,到了二十岁,这种区别就非常明显了,到了三十岁,“一龙一猪”已成定局。“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这是造成不同前途的根本原因。……
供参考。
3.关于韩愈的诗句名句
1、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2、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3、【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4、断送一生唯有酒 ——韩愈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8、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韩愈 《送孟东野序》9、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韩愈 《杂说》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原道》14、"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 《原毁》"1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韩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1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18、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韩愈19、情隘辞蹙,不知所裁。
——韩愈20、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进学解》21、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韩愈 《符读书城南》22、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韩愈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韩愈 《原道》2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 《马说》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3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32、博爱之谓仁。 ——韩愈33、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34、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35、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3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韩愈37、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
——韩愈38、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39、事业无穷年。 ——韩愈40、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韩愈4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42、圣人无常师 ——韩愈43、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 《送石处士序》44、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
——韩愈45、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韩愈 《东方半明》46、自知者为明。
——韩愈 《复忘赋》4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48、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4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50、辞,达而已矣 ——韩愈51、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
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
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
酒味既泠冽,酒气又氛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
此诚得酒意,余外徒缤纷。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
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方今向太平,元凯承华勋。
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曛。 馔zhuàn:吃喝,饮食。
膻shān:像羊肉的气味。红裙:指歌女。
莸yóu:臭草指坏人。薰:香草指好人。
——韩愈 《醉赠张秘书》5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韩愈 《原毁》5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韩愈54、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韩愈55、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 ——韩愈 《围炉夜话》5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 《原道》5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早春呈。
4.形容韩愈的诗句
1、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
2、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
3、【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
4、断送一生唯有酒 ——韩愈
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
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8、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韩愈 《送孟东野序》
9、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韩愈 《杂说》
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
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原道》
14、"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 《原毁》"
15、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韩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1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
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18、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韩愈
19、情隘辞蹙,不知所裁。 ——韩愈
20、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进学解》
21、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韩愈 《符读书城南》
22、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 ——韩愈
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韩愈 《原道》
2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 《马说》
26、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 ——韩愈 《原道》
27、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 ——韩愈
28、盖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韩愈 《感二鸟赋》
29、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愈 《幽兰操》
30、文以载道 言贵独到 词必己出 文从字顺 ——韩愈
3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
32、博爱之谓仁。 ——韩愈
33、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韩愈
34、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
35、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韩愈
36、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韩愈
37、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 ——韩愈
38、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39、事业无穷年。 ——韩愈
40、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韩愈
4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
42、圣人无常师 ——韩愈
43、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 《送石处士序》
44、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 ——韩愈
45、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 ——韩愈 《东方半明》
46、自知者为明。 ——韩愈 《复忘赋》
4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48、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
4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
50、辞,达而已矣 ——韩愈
5.关于韩愈的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扩展资料: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韩愈
6.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韩愈”的知识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八个在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因之得名,并由于该选本的广泛流传而名声远播。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学兼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他对古文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古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为了矫正大历诗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
不过象《陆浑山火》、《南山》、《石鼓歌》、《月食》等,故意搜集险怪,过分散文化、议论化,有伤诗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七六。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韩愈的诗、故事、资料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 愈(Han Yu)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 名作难 ,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 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
我长大以 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
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
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
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
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
畅谈中,韩愈提 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
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 :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 :“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
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
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
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
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 韩愈石像 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所谓“以文为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韩愈的关于知识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