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及赏析

1.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2.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关于中秋的诗句,还有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4.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

我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五首经典诗词《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5.中秋节诗句 及其鉴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经典。诗人把春江月夜的美、深挚动人的情和对人生的哲理思索,都浑然无迹地融入了诗情浓郁的意境里。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咏中秋的名篇,其中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是千古流传。 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借吟咏秋月,赞扬了不怕挫折、经得起冷酷环境考验的人。

李白有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人从困惑于宇宙之谜,写到人生失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显示了孤高出尘的襟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这是杜甫避乱蜀中之作。诗人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 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选自《宋诗钞》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选自《宋诗钞》)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苏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宋词》) 这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中秋词,上片以设问句陡然领起,在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下片过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动中,逗出无眠之人,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意转,遂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辛弃疾 。

6.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佳句

《人间天上》

秋风送爽,夜儿微凉

运河桥上,淡看长风逐浪

秀水倾天,一袭明月轻摇晃

江南夜光,玉宇琼楼尽辉煌

两岸固立,火树银花两相望

咫尺近在,各担风雨各逢霜

秋有几何,一壮杨柳绿又黄

流水何方,经年来去落又涨

浪敲岩石,借问岁月多沧桑

孤箫悠扬,盖过喧嚣传四方

旧景独好,鲜见游人驻足赏

箫声独唱,哀乐双生皆难忘

秋夕佳节,美景当年画里赏

今宵良辰,旧时人别来无恙

你若离去,后会无期愁断肠

拾阶轻上,斑驳亭台青瓦凉

不问夜长,闲数游船频过往

爱上风光,逗留人间胜天上

7.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加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

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9.关于中秋节美句并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

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

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

“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

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

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及赏析

诗句

关于雨后红玫瑰的诗句

阅读(9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后红玫瑰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雨后玫瑰的句子,形容雨后花的诗句,描写雨后玫瑰的句子。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

诗句

关于世人的诗句

阅读(7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世人的诗句,内容包括让人看开世人的诗句,看破红尘,嘲笑世人的古诗词,找一些关于看淡人世间一切的诗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

诗句

关于写景的诗句春夏秋冬

阅读(4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景的诗句春夏秋冬,内容包括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诗句,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春夏秋冬各两句)。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诗句

十句关于秋的关键诗句

阅读(5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关于秋的关键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十句诗句,关于秋天的10句诗句,10句写秋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

诗句

关于扎染的唯美诗句

阅读(33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扎染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扎染的诗句,形容扎染作品的词语,关于“化茧”的唯美诗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李白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4、笙歌未散尊

诗句

关于恩师的一些诗句和句子

阅读(3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恩师的一些诗句和句子,内容包括关于老师的诗句,关于恩师的诗句,感恩老师的古诗和句子。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

诗句

关于八月的唯美句子诗句

阅读(12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八月的唯美句子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描写八月的优美句子,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

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李太白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亮的诗句李太白,内容包括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李白关于月亮的诗句,李白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全部)。《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

诗句

关于知识的格言诗句

阅读(4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知识的格言诗句,内容包括有关知识的名言,关于知识的名言,关于知识的名言名句。关于知识的名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 不登高山,不

诗句

关于处暑的经典诗句

阅读(4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处暑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处暑”的古诗,关于处暑的古诗,处暑诗词:关于处暑的诗词。《七夕处暑》清-胤禛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2、《处暑后风

诗句

关于母亲的诗句子

阅读(5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亲的诗句子,内容包括关于母亲的诗句,关于母亲的诗句(十句),描写母亲的诗句。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思尔为雏日,高

诗句

关于思念的诗句有枫字的

阅读(6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念的诗句有枫字的,内容包括带有枫字的诗句,带枫字的诗句,成语,歌词,以及各种带枫的唯美句子,谁知道有秋枫二字表达思念的古诗诗词,求教求教。《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诗句

关于美女做饭的古诗句

阅读(17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美女做饭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古代女子做饭的诗句,推荐几首关于"女子为男子做饭"的诗词,有关做饭的诗句。关于"女子为男子做饭"的诗词: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山的诗句

阅读(7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秋天的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秋天山的诗句古诗,描写秋天山的诗句,形容秋天山的诗句。《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

诗句

关于雨后红玫瑰的诗句

阅读(9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后红玫瑰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雨后玫瑰的句子,形容雨后花的诗句,描写雨后玫瑰的句子。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

诗句

关于世人的诗句

阅读(7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世人的诗句,内容包括让人看开世人的诗句,看破红尘,嘲笑世人的古诗词,找一些关于看淡人世间一切的诗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

诗句

关于写景的诗句春夏秋冬

阅读(4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景的诗句春夏秋冬,内容包括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诗句,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春夏秋冬各两句)。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诗句

十句关于秋的关键诗句

阅读(5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关于秋的关键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十句诗句,关于秋天的10句诗句,10句写秋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

诗句

关于扎染的唯美诗句

阅读(33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扎染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扎染的诗句,形容扎染作品的词语,关于“化茧”的唯美诗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李白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3、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4、笙歌未散尊

诗句

关于恩师的一些诗句和句子

阅读(3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恩师的一些诗句和句子,内容包括关于老师的诗句,关于恩师的诗句,感恩老师的古诗和句子。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咏

诗句

关于八月的唯美句子诗句

阅读(12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八月的唯美句子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描写八月的优美句子,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形容八月的唯美诗句: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

诗句

关于端午节一年级下册的诗句

阅读(8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一年级下册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端午节诗词[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端午节诗句古诗一年级简易五言诗,一二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