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调二黄的诗句

1.谁会写关于汉调二黄的作文

虽然简介很多,这是罗氏版本。

汉调二黄是门综合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情节,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流行于汉水一带,是陕西仅次于秦腔的大型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沿革汉调二黄系秦中古调戏曲声腔,故称西秦腔、西曲、二黄等,起源于古都长安。

明末传入汉水一带。据府县志记载:清初(1662--1735)安康、石泉、紫阳、旬阳等县多兴建庙宇戏楼,有“演戏”“作乐报赛”活动。

乾隆至道光(1736--1850)百余年间,外省移民大量涌入陕南,兴安府、县“农商聚兴、祭祀日盛、春祭秋报、戏会梨园、娱神娱人“。庙会演出越来越多,一年四季不断。

已有戏楼和草台不敷应用,百余座庙宇戏楼、会馆戏楼接踵新建。规模精伟,显示了当地经济水平及外省商帮的雄厚财力。

融祭祀、观剧、集市贸易于一体,万人趋之若鹫,蔚然成风。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每个时期都人才辈出、成绩斐然。

对安康汉调二黄传播起决定作用的有以下几方面力量:清嘉庆中叶(1805年),紫阳县蒿坪河川道平坦、土地富饶,茶、桑、榨油业大兴,农贸两旺。由紫阳县汝河迁居蒿坪的杨氏大家,为蒿坪首富。

杨家六世景泰、履泰兄弟二人酷爱戏曲二黄,就近招生,外请名师授徒,在院内修建戏楼,置办戏衣。后支持义子杨金年开办“鸿”、“来”二科班。

此后150年间不间断开“永”、“清”、“长”、“福”、“天”、“九”、“协”、“安”、“荣”、“旭”、“玉”、“胜”等字派科班,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前。继蒿坪河办班的60年之后,约清咸丰十年(1860)左右,湖北名伶范仁宝领“祥瑞班”西进安康,初于城内三义庙(今汉滨高中)设围售艺。

该班行当齐全,阵容强实。开办“瑞”、“彩”、“方”、“盛”等科班多年间,后多活动于陕南汉水流域各地。

对安康(中路)流派的汉调二黄的形成、普及、传播起过决定性作用。此时,陕南汉水流域的班社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

到了1920年,安康城成立的两个班社对延承汉调二黄起到很大作用。一是安康艺人凌成佑成立的“二黄同心社”,在安康鲁班庙设园营业。

二是城区李宏有、黄党兴艺人领班成立的“西关二黄自乐社”,在汉江茶楼(现新华书店)演出。两班社艺人云集,演出繁多。

建国后政府对汉调二黄的支持再一次改变了它的命运。1950年12月,县人民政府派文化馆干部杨明灿、张乾寿协助整顿文艺团体,为了加强力量将“二黄同心社”与“西关二黄自乐社”合并,成立了安康人民剧院。

1952年省政府拨款扶持安康汉调二黄事业,人民剧院属专署领导。派杨明灿、王道中、黄贤明、余书棋、虞竹坪等新文艺工作者进入该院开展“改人、改制、改戏”的民主改革运动。

开展扫盲运动,组织人员把口传几百年的戏本、唱腔用文字曲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组织艺人学习文化知识,旧时代的艺人们在知识的培养下变成了新型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排演了很多适应新社会的新剧目,并在省上累次获奖,受到各级领导的极大重视。

1956年3月17日安康人民剧院经省文化厅批准为国营剧团,“人民剧院”报请更名为“安康汉剧团”。与此同时,全省部分地、县政府分别在商洛、汉中、西安、成阳等地召集失散艺人设立了一批专业汉剧团。

安康各县也组织艺人成立了汉剧团,并且招收青年艺徒跟班学艺。省戏校1959年专门设立了汉剧班, 这批学员1964年毕业之后,分配到安康汉剧团工作,自此安康汉剧界行当齐全、人才济济、演员阵容庞大。

演出很多经典剧目。到了“文化大革命”全省很多演出团体受到冲击,几乎损失殆尽。

打倒“四人帮”后,又在安康、汉中、商洛三地陆续恢复了一批专业剧团,一度使汉调二黄重现复兴景象。安康全市解放后至上世纪90年代,演出剧目约730余部、其中传统剧目473部、现代剧168部、歌剧话剧89部。

获中、省、市各种奖项165人次。从业人员千人以上。

由于安康政府对汉调二黄的一贯支持,加之以王道中为代表的管理者们在艺术上的努力,因此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全省其它汉调二黄剧团,使安康汉剧团独树一帜,享誉全省。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市场经济。

在现代传媒冲击下汉调二黄又跌入低谷,多数剧团纷纷解散,目前,安康汉剧团是全省唯一仅存的汉调二黄专业剧团。2011年市委提出“振兴汉剧”的口号,这个古老的艺术又将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汉调二黄艺术特色汉调二黄艺术分五大类:剧本、表演、音乐、化妆、服装道具。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据1960年调查统计,汉剧有剧目1032本。

已经抄录662本。俗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称。

汉调二黄表演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每个行当有独立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功。

音乐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学界认为:汉调二黄声腔与国粹京剧声腔有着渊源关系,其声腔非常相似。汉调二黄属皮黄腔系。

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

2.关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两句:

1.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2.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1.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2.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3.京剧的介绍:

(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3)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关于汉的四字词语

关于汉的四字词语 :彪形大汉、

简化汉字、

江汉之珠、

汉人煮箦、

披霄决汉、

汉官威仪、

河汉无极、

汉藏语系、

汉阴老父、

河汉吾言、

拔赵易汉、

汉甘露鼎、

星汉神砂、

楚界汉河、

罗汉椅子、

十六罗汉、

现代汉语、

西汉夫人、

江淮河汉、

气冲霄汉、

癞汉指头、

江汉朝宗、

汉署之香、

碑沉汉水、

汉票签处、

王码汉卡、

八百罗汉、

汉调二黄、

汉日天种、

半截汉子

4.关于安康汉调二黄作文急 短一点 350~400字左右

虽然简介很多,这是罗氏版本。

汉调二黄是门综合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情节,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流行于汉水一带,是陕西仅次于秦腔的大型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汉调二黄系秦中古调戏曲声腔,故称西秦腔、西曲、二黄等,起源于古都长安。

明末传入汉水一带。据府县志记载:清初(1662--1735)安康、石泉、紫阳、旬阳等县多兴建庙宇戏楼,有“演戏”“作乐报赛”活动。

乾隆至道光(1736--1850)百余年间,外省移民大量涌入陕南,兴安府、县“农商聚兴、祭祀日盛、春祭秋报、戏会梨园、娱神娱人“。庙会演出越来越多,一年四季不断。

已有戏楼和草台不敷应用,百余座庙宇戏楼、会馆戏楼接踵新建。规模精伟,显示了当地经济水平及外省商帮的雄厚财力。

融祭祀、观剧、集市贸易于一体,万人趋之若鹫,蔚然成风。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每个时期都人才辈出、成绩斐然。

对安康汉调二黄传播起决定作用的有以下几方面力量:清嘉庆中叶(1805年),紫阳县蒿坪河川道平坦、土地富饶,茶、桑、榨油业大兴,农贸两旺。由紫阳县汝河迁居蒿坪的杨氏大家,为蒿坪首富。

杨家六世景泰、履泰兄弟二人酷爱戏曲二黄,就近招生,外请名师授徒,在院内修建戏楼,置办戏衣。后支持义子杨金年开办“鸿”、“来”二科班。

此后150年间不间断开“永”、“清”、“长”、“福”、“天”、“九”、“协”、“安”、“荣”、“旭”、“玉”、“胜”等字派科班,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前。继蒿坪河办班的60年之后,约清咸丰十年(1860)左右,湖北名伶范仁宝领“祥瑞班”西进安康,初于城内三义庙(今汉滨高中)设围售艺。

该班行当齐全,阵容强实。开办“瑞”、“彩”、“方”、“盛”等科班多年间,后多活动于陕南汉水流域各地。

对安康(中路)流派的汉调二黄的形成、普及、传播起过决定性作用。此时,陕南汉水流域的班社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

到了1920年,安康城成立的两个班社对延承汉调二黄起到很大作用。一是安康艺人凌成佑成立的“二黄同心社”,在安康鲁班庙设园营业。

二是城区李宏有、黄党兴艺人领班成立的“西关二黄自乐社”,在汉江茶楼(现新华书店)演出。两班社艺人云集,演出繁多。

建国后政府对汉调二黄的支持再一次改变了它的命运。1950年12月,县人民政府派文化馆干部杨明灿、张乾寿协助整顿文艺团体,为了加强力量将“二黄同心社”与“西关二黄自乐社”合并,成立了安康人民剧院。

1952年省政府拨款扶持安康汉调二黄事业,人民剧院属专署领导。派杨明灿、王道中、黄贤明、余书棋、虞竹坪等新文艺工作者进入该院开展“改人、改制、改戏”的民主改革运动。

开展扫盲运动,组织人员把口传几百年的戏本、唱腔用文字曲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组织艺人学习文化知识,旧时代的艺人们在知识的培养下变成了新型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排演了很多适应新社会的新剧目,并在省上累次获奖,受到各级领导的极大重视。

1956年3月17日安康人民剧院经省文化厅批准为国营剧团,“人民剧院”报请更名为“安康汉剧团”。与此同时,全省部分地、县政府分别在商洛、汉中、西安、成阳等地召集失散艺人设立了一批专业汉剧团。

安康各县也组织艺人成立了汉剧团,并且招收青年艺徒跟班学艺。省戏校1959年专门设立了汉剧班, 这批学员1964年毕业之后,分配到安康汉剧团工作,自此安康汉剧界行当齐全、人才济济、演员阵容庞大。

演出很多经典剧目。到了“文化大革命”全省很多演出团体受到冲击,几乎损失殆尽。

打倒“四人帮”后,又在安康、汉中、商洛三地陆续恢复了一批专业剧团,一度使汉调二黄重现复兴景象。安康全市解放后至上世纪90年代,演出剧目约730余部、其中传统剧目473部、现代剧168部、歌剧话剧89部。

获中、省、市各种奖项165人次。从业人员千人以上。

由于安康政府对汉调二黄的一贯支持,加之以王道中为代表的管理者们在艺术上的努力,因此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全省其它汉调二黄剧团,使安康汉剧团独树一帜,享誉全省。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市场经济。

在现代传媒冲击下汉调二黄又跌入低谷,多数剧团纷纷解散,目前,安康汉剧团是全省唯一仅存的汉调二黄专业剧团。2011年市委提出“振兴汉剧”的口号,这个古老的艺术又将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汉调二黄艺术特色 汉调二黄艺术分五大类:剧本、表演、音乐、化妆、服装道具。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据1960年调查统计,汉剧有剧目1032本。

已经抄录662本。俗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称。

汉调二黄表演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每个行当有独立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功。

音乐是剧种与剧种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学界认为:汉调二黄声腔与国粹京剧声腔有着渊源关系,其声腔非常相似。汉调二黄属皮黄腔系。

声腔以“西皮”和“二黄”。

5.汉调二黄的历史发展

随着商业贸易的兴衰变化,二黄戏也因之呈现出荣枯更替的状况。汉调二黄在陕西的班社遗迹,因明、清两代战争破坏,已难查寻。据说安康县东神河沟王爷庙碑有明正德(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或明永乐(成祖朱棣,1404-1424年)皇帝于此看过二黄戏的记载,只因庙毁碑失,亦难证实。惟知紫阳蒿坪乐楼曾有清乾隆二黄班社的题名墨迹。嘉庆道光时班社有汉中的汉荣班、西多仁丰班、城固宜太班。咸丰初年更有杨金年、范仁保等名艺人分别在西乡、安康二地设科授徒,先后培养出“洪、来、”、“永、清”、“吉、寿”、“天、久”等辈艺人。随着这批艺人到处呈献技艺,二黄班社遍布川、陕两地。其中知名者如咸丰年的裕太、鼎太,同治年的仁太、瑞仁等班。这些班社散布各地,因地方主意与师承关系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安康派擅于文戏,通用“紫阳幽雅绵软,吐字吟泳多带川味;商洛派擅于功别样腾跃,以武戏见长;关中派注重唱、做、表演细腻,唱腔豪放。虽然特色各异,而其基本风格仍然相同。各代班(社)中,先后培养出了不少颇有成就的艺人。如道光年间查来松以生、末擅长,在川北曾获“戏状元”之称。屈来寿擅于净角,多演神戏,曾有“活灵官”之称。刘久强以生、未见长,在川、滇等地也颇有声誉。清末的姚彩盛、赵清平、董兴平,民国中期的邢大伦、杨大钧,民国后期的山鸣岐、刘鸣祥等也驰名遐迩。这些班社和名艺人,对汉调二黄的发展和延续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前后,汉调二黄一度衰落。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失散艺人,分别在安康、商洛、汉中、西安、成阳等 地设立一批专业剧团,在随团培养青年艺徒的同时,又在省戏校设立了汉剧班,所有这些团体,在“文化革命”中几乎损失殆尽。唯一存在的安康汉剧团,也摇摇欲坠。打倒“四人帮”后,才又在安康、汉中、商洛三地陆续恢复了一批专业剧团,使汉调二黄重现复兴景象。

6.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关于王昭君的诗词:

《王昭君》

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 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咏怀古迹五首》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作者: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王昭君歌》 作者:刘长卿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怨词》 作者: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7.汉调二黄的起源有什么艺术特色

1. 汉调二黄的起源:

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音乐唱腔,与皮黄系统各剧种基本相同,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干,帮与京剧接近。其二黄由来,在陕西省有各种说法,皆与湖北“黄岗”说、江西“宜黄”说、安徽“石牌”说不合,而与陕西直接关系。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都说二黄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而所谓“黄腔”,在陕南三共本属“出格”、“变调”之意。如此,则“二黄”也许是西秦腔在陕需的“变调”之意。在汉水流域,旧有“一清二黄三月(两湖写作“越”)调,梆子跟上胡吵闹“之说。二黄名称或与此相应。至于有人写“黄”为“簧”,是否因原来曾用笛和唢呐伴奏,尚待查考决定。清代威阳刘古愚、蒲城张东白、民国时富平王绍猷、乾县范紫东等前代学考,相继考察,同谓二黄乃“秦声吹腔古调新声”。这种说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它与“西皮调”东传的时间,虽然有先有后,但其渊源则同属早期“陇东调”、“西秦腔”在江汉流域的分支,与现称的梆子秦腔同源异流,以致在清朝中叶秦腔艺人、汉调艺人与微调艺人先后同台,才成为可能,也因此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剧种。

2.经典的剧目:

汉调二黄的剧目丰富多彩,在艺人中久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得”之。除了衰落期间大量遗失以外,仅现所知有传统剧目一千四、五百本之多。其中抄录存本者九百三十七个整体戏和折子戏。取材范围从上古传说到明清故事,活象是一部“中国通史演义”。对于如此浩繁的剧目,艺人习惯谦称“三本半戏”,即“封神”、“列国”(八十余本)“一本”,秦、汉、三国(约一百二十多本)“一本”,隋唐至明清“一本”(包括四百多个本、折)。艺术风格上,喜剧与悲剧兼备,文戏与武戏并重,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为主,整本与连台颇多。尤以文戏的唱词繁、本头大、行当全为其特色。其中《炼石补天》、《曹刿论战》、《征北海》、《进妹喜》、《黑逼宫》、《尝百草》、《女界牌》、《有莘三聘贤》等二百多个剧目,为陕西二黄所独有的罕见剧目。从声腔着眼,陕西的西皮剧目要比武汉地区所占比例更重。建国以来,先后改编移植了《穷人恨》、《红娘子》、《北京四十天》等二百多个本、折戏,并创作演出了《红珍珠》等一批现代戏,给二黄剧种增添了一批新财富。

8.形容京剧的古诗词

(同光十三绝) 七律·赞京剧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 浪淘沙·京剧铜锤花脸 锣鼓起风云, 虎啸龙吟, 黄钟大吕荡乾坤。

律卷轰雷惊耳聩, 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 高亢低淳, 氍毹天地展昆仑。

声畅腔浓音韵美, 若品甘醇。 破阵子·京剧架子花脸 工架阳刚雄健, 行腔音若雷鸣。

豪壮神威形伟岸, 苍劲宽洪龙虎声。 乾坤任纵横。

精湛沉浑凝练, 忠奸脸谱分明。 演绎古今天下事, 粉墨人生荡激情。

舞台注赤诚。 西江月·京剧老生 潇洒轩昂飘逸, 行云流水涌泉。

放收吐纳重尖团, 气韵声腔展现。 谭马麒杨奚李, 戏迷票友科班。

素装彩扮聚梨园, 酣畅淋漓咏叹。 * “谭马麒杨奚李”系指老生代表人物:谭富英、马连良、麒麟童(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李少春先生。

9.为什么说陕西汉调二黄是京剧之祖山

汉调二黄是清代初叶形成并流行于陕南和关中地区的一个大型皮黄声腔剧种,起源古都长安,明末清初流传各地。

清初期盛行于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等地,逐步形成了本省关中、汉中、安康和商洛四大地域流派(安康、汉中又通称汉江派),班社众多,名角层出不穷。 由于这一剧种源远流长,根植于民众之中,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以生活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艺术夸张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其表演风格古朴、细腻、别致。

汉调二黄在广大流行地域为人们所称道的特点是做工细腻、表演传神。历代艺人传徒授艺讲究“演啥像啥,合情入理,精细别致”,“马门帘一揭,不是自己而是戏中人”。

长期以来,不少独具匠心的演员,既从人物出发,又合理运用表演程式,不断地将汉调二黄改革发展,角色从最初的五门发展到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等十门,表演时各具风格,讲究“文戏武唱、武戏文唱”,末、净、生、丑、武生、杂角等一般要求刚劲,其他行当则讲细腻传神。虽有一套传统程式,但也讲究民间生活化,总体风格质朴、粗犷。

汉调二黄使用的道白主要以韵白和陕白为主,这样既字中有音,音中有字、刚柔相济、朗朗上口,讲究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又接近民间通俗生动,可以鲜明地表现出人物刚直、暴躁、爽快、利落、活泼、幽默的性格,说起歇后语、风趣话更具乡土气息。此外,汉调二黄还流行按剧中人物籍贯道方言的独特风格。

素称“唐三千、宋八百,外传野史数不得”,演出剧目(包括保留二黄皮影戏中)约1500余本折,已抄录1077本,出版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二黄》8集60本。初步统计汉调二黄脸谱415副,特制模型彩绘234种。

其造型、画法种类繁多,总体风格古朴、考究。 京剧声腔源自陕西 人们提到国粹“京剧”的渊源,一般都会认为徽班进京带去的二黄调和湖北艺人传去的西皮调,二者在京合流形成京剧,可是,从中国近代著名戏剧史论家齐如山,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等一批戏曲学界和业界的大师,经过科学研究、对比分析后认为,京剧与汉调二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一点,国务院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所作的《全国戏曲剧种现状调查报告》中也有论述:陕西汉调二黄剧种不仅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而且它与国粹京剧的形成与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关联。 近年来,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寿,接连发表了《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再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等学术论文,在获第二届王国维戏曲论文评比一等奖的《论京剧声腔缘于陕西》一文中不但论证出京剧声腔来源汉调二黄,还将陕西戏剧分为前、后两个秦腔。

前秦腔也就是汉调二黄,是从明清以来,一直发展到现在,当然这个剧种,是产生在关中,流行在关中,发展在关中,后传到陕南,但由于之后后秦腔(母体为山西梆子自东向西传来)发展起来以后,那种通俗、被广大农民听众所能及时接受了的,大家一开口,就是现在这种通俗的秦腔。而汉调二黄有些文气,有些高雅,脱离了一些农民观众。

当然,在西安城里,从整个清代到民国初期,大家还是比较喜欢欣赏汉调二黄,觉得这是一个文人雅士听的,非常时尚的东西。 此外,朿文寿还论证出流行于南国粤地的西秦戏、江西宜黄腔等我国四大声腔中的皮黄腔都是发源于陕西的前秦腔——汉调二黄,可以说全国出现的各地皮黄声腔剧种,都与汉调二黄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一来,前秦腔与后秦腔对于戏曲的影响可以说遍布大半个中国。 二黄勃兴在何方? 戏曲来自封建时代,来自农耕时代,目前全国各地的戏曲都正在遭遇现代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

在城市,很多人不知道哪里能看到戏曲;在农村,青壮年人大多外出打工,没人学戏也没人看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公众娱乐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使戏曲市场大大萎缩。

汉调二黄也不例外,近十多年来不断滑坡,目前仅存安康汉剧团维系演出,其他各地均已绝迹,演员、观众双双出现断层现象。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貌不惊人的所谓超女,却异常火爆,原来默默无闻的相声演员郭德刚红透半边天。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朿文寿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代表着最大多数平民观众,以此标志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本真、越来越深入的群众参与性。民歌、地方小调在超女那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郭德刚把相声引进剧场后仍大声疾呼:“相声必须培养新观众,相声一定要跟电视网络等娱乐方式抢观众,才能生存。”“什么叫好相声?观众打破头抢票,那才叫好相声。”

事实证明:处于传媒互动的后现代时代,各种艺术只有走进民众,才会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当然,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不是一个浅层次上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化形式,而且还包含其精神内涵。汉调二黄的文化价值何在?它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又如何去对它的文化和精神方面进行保护和保留? 戏曲理论家刘厚生主张,戏曲保护要分层次。

一些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曲牌曲谱价值不大的剧种,可以优胜劣。

关于汉调二黄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汉调二黄的诗句

诗句

还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阅读(4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关于书信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书信”的诗句,关于书信的诗句,关于书信的诗句。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春望》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2、诗句:云中谁寄

诗句

关于春雪的诗句大全六年级

阅读(5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雪的诗句大全六年级,内容包括描写春雪的诗句,关于春雪的诗句,关于雪的诗句——《春雪》。唐代韦应物的《咏春雪》:裴回轻雪意,bai似惜艳阳时。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2、唐代焦郁的《春雪》: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

诗句

关于淄博齐山的诗句

阅读(4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淄博齐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淄博齐山的诗句,一句最有名的,淄博齐山的成语故事,齐山风景简介,还有描写齐山的一句诗。描写“淄博齐山”的有名诗句为唐代作者,杜牧写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

诗句

关于弯弯的月亮的经典诗句

阅读(9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弯弯的月亮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弯弯月亮的诗句,看到弯弯月亮的诗句,描写弯弯月亮的诗句一定要弯弯月亮。说的是这一首吧”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 白居易

诗句

关于龙凤搭配的诗句

阅读(4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龙凤搭配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龙凤的诗句,与龙凤有关的诗词歌赋对联,谁能给几首关于龙凤的诗,。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诗句

关于是进是退的诗句

阅读(6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是进是退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退与进的名言警句,关于以退为进的诗句,以退为进的名言。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以退为进、进退自如;以守为攻、攻守结合。与其临渊

诗句

关于韵山的诗句

阅读(5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韵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韶山”的诗句,七律到韵山全诗文,有关于“韶山”的诗句。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宋·王安石《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释义:韶山清秀挺拔,江水倾泻而下,气象万千,还出现过

诗句

关于布衣的诗句咏史

阅读(6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布衣的诗句咏史,内容包括关于布衣的诗句,求有关布衣的诗词~~谢谢~,布衣港诗句。犹作布衣看唐 高适 《咏史》2、布衣可终身魏晋 阮籍 《咏怀》3、长安布衣谁比数唐 杜甫 《秋雨叹》4、布衣一言相为死唐 王维 《送李睢

诗句

关于红尘的现代诗句

阅读(5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红尘的现代诗句,内容包括求个现代诗,关于红尘爱恋的诗,关于红尘的诗句,描写红尘的诗句。送你一束玫瑰终究会枯萎送你珍珠翡翠终究人去不归送你什么最好?送一场冬雪纷飞聚集人间荟萃春水流长夏雨阵阵催秋风硕果累累汇成

诗句

关于女同的英文诗句

阅读(5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女同的英文诗句,内容包括求一些同性恋的英文句子经典些的我要纹身,求一篇关于同性恋的英语文章,赞美的同性恋美丽句子,最好是英文的。It is Gods will that you should be sanctified: that you should avoid

诗句

关于日月的诗句或成语

阅读(4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日月的诗句或成语,内容包括有关“日”、“月”的成语或诗句,关于月的成语、诗句,关于月亮的成语或诗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诗句

拜伦关于葡萄酒的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拜伦关于葡萄酒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拜伦的诗句,关于葡萄酒的诗句,有关葡萄酒的诗句。拜伦的诗 《洛钦伊珈 》 去吧,你艳丽的风景,你玫瑰的花园! 让富贵的宠儿在你的眸子里徜徉; 还给我峻岩吧,那儿有积雪的安眠, 尽管它仍

诗句

关于思念父母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4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念父母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50首,关于思念父母的诗句,关于“想念母亲”的诗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

诗句

关于宁远九嶷山诗句

阅读(4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宁远九嶷山诗句,内容包括求赞美宁远九嶷山三分石的短文,诗词释义注解: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陶令不知何处,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英文翻译。1103 九班 羽灵 九嶷山人文景观独步海内外。舜帝是中华民族

诗句

还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阅读(4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关于书信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书信”的诗句,关于书信的诗句,关于书信的诗句。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春望》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2、诗句:云中谁寄

诗句

关于春雪的诗句大全六年级

阅读(5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雪的诗句大全六年级,内容包括描写春雪的诗句,关于春雪的诗句,关于雪的诗句——《春雪》。唐代韦应物的《咏春雪》:裴回轻雪意,bai似惜艳阳时。不悟风花冷,翻令梅柳迟。2、唐代焦郁的《春雪》: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

诗句

关于淄博齐山的诗句

阅读(4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淄博齐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淄博齐山的诗句,一句最有名的,淄博齐山的成语故事,齐山风景简介,还有描写齐山的一句诗。描写“淄博齐山”的有名诗句为唐代作者,杜牧写的《九日齐山登高》,原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

诗句

关于弯弯的月亮的经典诗句

阅读(9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弯弯的月亮的经典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弯弯月亮的诗句,看到弯弯月亮的诗句,描写弯弯月亮的诗句一定要弯弯月亮。说的是这一首吧”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 白居易

诗句

关于龙凤搭配的诗句

阅读(4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龙凤搭配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龙凤的诗句,与龙凤有关的诗词歌赋对联,谁能给几首关于龙凤的诗,。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诗句

关于是进是退的诗句

阅读(6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是进是退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退与进的名言警句,关于以退为进的诗句,以退为进的名言。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以退为进、进退自如;以守为攻、攻守结合。与其临渊

诗句

关于韵山的诗句

阅读(5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韵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韶山”的诗句,七律到韵山全诗文,有关于“韶山”的诗句。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宋·王安石《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释义:韶山清秀挺拔,江水倾泻而下,气象万千,还出现过

诗句

关于明清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明清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明清的诗词,明代和清代的古诗,关于清朝的古诗。清·汪中《别母》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明)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