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青瓷的诗词
《送赵彦修》
年代: 宋 作者: 李吕
六月红尘如火烈,朝来一雨炎威歇。
渐看苹末起凉颸,推上冰轮作清绝。
王孙叱驭欲何之,直向铨曹射佳阙。
天生良才必有用,岂应付与咐等埒。
几载低头丐祠禄,岁寒颇获固穷节。
傥逢佳士重荐论,平视朝绅可颃颉。
顾我幽居苦羞缩,却扫柴门学藏拙。
每向水边狎鸥鸟,未遑郊外习绵蕝。
君能脱略时从游,尝鼎一脔端可别。
临行尚作半日留,满泛青瓷话离别。
秋风若遇南飞鸿,好寄一声慰骚屑。
2.形容陶瓷的词语
形容陶瓷的词语:
胎薄如纸,透光透影,瓷质晶莹洁白,造型优美,图案古朴。
富埒陶白, 陶犬瓦鸡, 鲁鱼陶阴 ,遣兴陶情 ,宗匠陶钧。
相关诗句:
柴窑为魁,世不一见。问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明 文震亨《长物志》
谁见柴窑色,雨过天晴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宋欧阳修《归田录》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董必武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田汉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修内器犹在,阅年六百余。虽输铜晕绿,漫拟玉无暇。--乾隆
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郑板桥
3.柴窑瓷器怎么好,有什么特色
柴窑瓷器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柴窑瓷器和柴烧瓷器不同。柴窑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所创的窑。列为诸窑之冠。柴窑诸多传说和记载都离不开(格古要论)里这句:柴窑最贵,世不一见。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 开封),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当代柴窑,是指以松木柴为原料烧制瓷器的窑。当代柴窑瓷器,是指当代柴窑烧制的瓷器。柴窑瓷器今日绝不易得,此器四大优点:
1.青如天:釉质翠青如天空之色,但亦有他色,如虾青,豆青,豆绿等色。
2.薄如纸:指的是瓷釉,釉质甚薄,而非胎底
3.声如磬:指轻敲,其声浑厚,如击磬石
4.明如镜:胎质细腻如镜面一般
古人不仅尚青,还尚重,《肆考》云:“故有古取沉重之说”。所以,柴窑不可能是薄瓷。
4.柴窑瓷器怎么好,有什么特色
对柴窑的特点,古人集中地概括为一句话,12个字,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但其他资料记载也有多种,在颜色不光只青色,还有黑、黄、白、酱釉、芝麻酱色多种。
如乾隆咏 柴窑诗句中,称清宫所藏几枚柴窑皆黑而无青者,清人杨望泰就认为柴瓷“其色黄”。《古玩指南》曰:“所谓‘青如天’乃淡蓝之青瓷也,柴窑以天青色为主,其 他尚有虾青、豆青、豆绿等色,又有一种不上釉者,呈现黄土色,即后代所谓铜骨也。”
乾隆《咏柴窑碗》曰“足土口铜”,“夷门广牍载,柴窑世传周世宗时所 烧,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在器型上,清宫中旧藏柴窑碗数枚,据记载还有瓷枕等其他器型。
1.在《归田集》、《清秘藏》、《博物要览》、《长物志》、《文房肆考》、《景德陶录》等书中均有:“色如天”或“青如天,”或“天青雨 过时”,系指瓷釉的颜色为天青色。在五代黄堡窑的青瓷中有不少青瓷、淡天青、暗天青等几种釉色,其色调或深或浅,但以偏天青蓝色为其主调。
此种天青色调的 瓷釉,目前尚未在其它五代窑址中发现,仅在该窑有数量相当多的标本出土。其天青釉瓷的色调和文献对柴窑瓷釉的记载是一致的。
“声如磬”,指器胎经高温烧结致密度好,敲击时有金属和石磬的响亮声。五代共同堡窑的瓷器,不论黑胎和白胎都很坚致,敲击时确实可以达到 “声如磬”的响声。
在瓷片出土后放入室内整理编号,每每将写好数字的瓷片放入筐内时,瓷片之间相触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十多米外的楼下都能听到。《归田集》中还记载了“汝窑颇仿佛”和“汝窑磁较似”特点。
五代黄堡窑青瓷确实与汝瓷“颇仿佛”和“较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在天青釉的色调上,同时碗、盘、盏等器物造型也较似,还几乎都是外撇圈足。
另外,施釉和支烧方法也较似,多是通体施釉并用釉裹足,器外底均留有数点状支烧痕。这种实物中的“较似”, 与文献记载亦相符。
2.若按照《格古要论》、《夷门文牍》、《文房肆考》、《景德镇陶录》记载的特征比较一下。 “天青色”,前已阐述不再重复。
“滋润细媚”,系指瓷釉而言。五代黄堡窑青瓷,釉料处理比唐器长足进步,不仅法净再无黑色斑点,而且精细滋润,具有玉质感,用手触摸光滑舒适。
特别是白胎青瓷,淡天青色釉色清淡雅洁,看起来细媚可爱。 “有细纹”,多指瓷釉的细纹开片,也可指釉下的细纹饰。
五代黄堡窑青瓷中,常见的细纹开片。其冰裂开片细纹,有内外直裂的,还有少数呈鱼 鳞状斜裂的,后者与汝窑很相似,但所见不多。
除素面开片细纹外,还有胎体上饰细纹划花的细纹,及胎体上饰细线模印花纹的细纹,后者细纹透过淡天青釉观看, 若隐若现相当美丽。 “粗黄土足”或“足多粗黄土”,系指器物足底之特征。
五代黄堡窑青瓷之器足,多施裹足釉。但到其晚期的白胎器物上,一部分仍继续用釉裹 足;还有一部分是底足施釉后,又将足底下的裹足釉药擦去(或刮去),在除去釉药的足底刷有红黄色汁水,烧成后足底露胎处呈红黄色,犹如“粗黄土”一般。
有 此种特征的青瓷器足,在该窑五代时期出现较晚,就其烧造时间和黄土足的特征看,均和文献记载相符。 3.若按照《清秘藏》、《博物要览》、《长物志》、《文房肆考》、《景德镇陶录》等书所记载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磬”等特征进行对照,同样也相符合。
“明如镜”,应指青釉的晶莹度。现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指柴窑的胎体可以透明。
此种看法,笔者以为不对,我国科学家经过对各时代瓷片的理化 科学测试后得知,“在东汉到五代这段历史时期内,南北方青瓷胎的瓷化程度并不与时代发展成正比关系。”因此,五代时期根本不会出现胎体可以透明的柴窑瓷 器。
文献中“明如镜”,只能是指瓷釉的晶莹度而言。对照五代黄堡窑的青瓷,其青釉与唐和金元相比,玻璃质感略弱,但与同时期越窑相比,瓷釉的晶莹透明度要 强的多。
特别是五代晚期的白胎青瓷,其淡天青釉更是晶莹透明。正因为有此特点,所以多在釉下采用细线划花、剔刻划花、贴花、印花、戳花等多种手法装饰的多 种纹样。
这些美丽的花纹,在“明如镜”般的天青釉的映衬下;更加华美生动。 “薄如纸”,是指柴窑器壁的精巧和薄度。
对照五代黄堡窑的青瓷,在晚期的白胎器中,出土了一些仿金银器造型极薄而精巧的器物。此种器物, 有敞口盏、花口水碗、多折洗、高足杯、镂空盏托等。
器壁仅有1—2毫米的厚度。拿在手中,份量极轻。
说这些精巧的薄胎青瓷“薄如纸”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4.至于《五杂俎》、《两般秋雨庵随笔》、《文房肆考》、《陶说》等书所记载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只是将《归田集》中“天青雨过时”的记载,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的色彩,其柴窑特征并未有新意,不再重复对照。 5.《七颂堂识小录》所载,是刘体仁亲见的一些窑洗,其釉色“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后青天’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为绛青’”。
此 记述非常重要,它表明天青色只是柴器中最好的一种色釉代表,除古人津津乐道的天青色外,柴窑还存在“黝然深沉”的“绛青”色。再对照观察五代黄。
5.关于碧玉簪的诗句
浣溪沙(八之八)
朝代:宋代
作者:邓肃
海畔山如碧玉簪。天涯消息叹鱼沈。赖逢倾国洗愁心。
莫为世情生旅况,且因乐事惜光阴。明朝红雨已春深。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自是清凉国,莫遣瘴烟侵。
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沈沈。莫问骖鸾事,有酒且频斟。
6.关于海潮的诗句
横江词(六首其二)(李白)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望海潮(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西岩山(白居易)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磬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重寄虬上人(储光羲)
一作云峰别,三看花柳朝。青山隔远路,明月空长霄。
鹊浴西江雨,鸡鸣东海潮。此情劳梦寐,况道双林遥。
望海潮(晁补之)
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尊贵御衣黄。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年年高会维阳。看家夸绝艳,人诧奇芳。结蕊当屏,联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花面映交相。更秉菅观洧,幽意难忘。罢酒风亭,梦魂惊恐在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