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士气”的诗句有哪些
1.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3.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译文:宁可做个低级军官,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 。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的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5.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论治体札》
译文:确立志向应坚定而不是急于求成,成功在于坚持下去而不在于迅速见效。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译文:前路障碍重重,但我仍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的一天。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人生在世都有一死,但要死得要有意义,为国捐躯,死后仍会青史留名。
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译文:黄沙中,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穿的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家。
9.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译文:山中升起的层层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看着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0.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译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2.关于拜师的诗句
1、常与师徒同苦乐
唐
白居易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2、乐与师徒共
唐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3、以练舟师徒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练渎(云吴王开以练》
4、门是祖师徒
唐
齐己
《独院偶作》
5、师徒百万哗喧
魏晋
曹丕
《董逃行》
6、西竺师徒果有魔
宋
陈舜俞
《寄姑苏智肱钱塘文捷二上人》
7、武侯於此济师徒
宋
郭思
《剑门》
8、且可按甲休师徒
宋
刘克庄
《四和》
9、师徒气扬扬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
10、适观争国誓师徒
宋
石延年
《首阳》
11、乌合师徒空百万
宋
王禹偁
《仲咸见予一百六十韵赋诗相赠因以四韵答之》
12、十万师徒关外聚
宋
王之望
《再和》
13、师徒虽不多
宋
袁燮
《安边》
14、师徒多遁巡
明
郑善夫
《赠道夫(三首)》
3.关于练武的诗句
白马篇(白马饰zhidao金羁)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专忽如归。以下是对武术的描写,传统武侠小说里都反复引用: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另,“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是描写的剑舞, 不是武属术。
侠客行是写的“侠客”,武术方面没怎么描写。
4.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