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宜居的诗句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的《渭城曲》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2.怎样才算宜居的家园 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羁鸟:笼中鸟。
暧暧:昏暗,模糊。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
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3.怎样才算宜居的家园 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释】 羁鸟:笼中鸟。
暧暧:昏暗,模糊。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
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
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4.关于“文明”的诗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