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芭蕉"在古诗中代表的意象
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2.求与芭蕉这个意象有关的写愁绪的古诗词
连雨白居易
风雨暗萧萧,鸡鸣暮复朝。
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
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
夜雨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山石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逢归信偶寄李益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芭蕉杜牧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
戏题草树张说
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
荣盛更如此,惭君独见哀。
闲居寄诸弟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岑参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无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寻道者所隐不窦巩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3.与芭蕉有关的诗句
写芭蕉的诗就更多了。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写道:“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词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蒋捷写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益也说:“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诗人们往往还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杜牧:“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杨万里更得雨打芭蕉之三昧:“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簌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更休。”
为什么这么多诗人总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因为芭蕉的叶子宽大厚实,听雨打芭蕉,其声清脆浑厚,有一种大气雄阔的感觉。再者,听着声音大小,分辨雨量疏密,有着充分的想象空间。作为主人我每每站在芭蕉叶下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想,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而诗人们只要芭蕉叶子够大,雨点够响,托得住三五十个字的就行了。
4.有哪些关于“芭蕉”的诗句
1,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唐,李煜 《长相思·云一緺》
释义: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2,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唐,欧阳炯 《南乡子·画舸停桡》
释义: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 《一剪梅 舟过吴江》
释义: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
4、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宋,吴文英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释义:忧愁是在何处造成的?是离人心上的秋意呵!虽然没有下雨,芭蕉也在风中飕飕作响。
5,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 《夜雨》
释义:隔着窗户就知道外面在下雨,因为雨水打在芭蕉叶子上发出了声音
6、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宋,欧阳修《生查子》
释义: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7、窗外芭蕉,数点黄昏雨。宋,杜安世《凤栖梧/蝶恋花》
释义:黄昏下窗外的芭蕉叶,还有星星点点的雨点。
8、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宋,李之仪 《南乡子·绿水满池塘》
释义:雨点从芭蕉叶中滴落,有些凉。
9、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宋,舒亶 《满庭芳·阊阖天门》
释义:今夜月影不来,秋雨却至,一年听芭蕉的最后时光确是到了
10、一夜芭蕉雨。宋,舒亶 《菩萨蛮·樽前休话人生事》
释义:下了一晚上的雨,雨点打在芭蕉叶上有声音。
11、芭蕉滴滴窗前雨。宋,洪适《虞美人·芭蕉滴滴窗前雨》
释义:窗前,雨点滴答滴答滴在芭蕉叶上。
12、芭蕉衬雨秋声动。宋,贺铸 《菩萨蛮·芭蕉衬雨秋声动》
释义: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芭蕉叶随着雨点而震动,是秋天来了的信号。
13、碧纱窗外有芭蕉。宋,晁补之 《浣溪沙》
释义:翠绿色纱窗外有芭蕉树。
14、梦逐芭蕉雨。宋,葛胜仲《点绛唇·秋晚寒斋》
释义:在梦中追逐着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15、窗外芭蕉窗里灯。宋,万俟咏 《长相思·一声声》
释义:窗外是芭蕉叶,窗内是灯光。
5.形容芭蕉的诗句
《芭蕉》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洋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摇风卷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曾几
以此叶阴凉,代彼青琅玕。但恐本质脆,不堪期岁寒。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为爱芭蕉绿叶浓,栽时傍竹引清风。近来怕听愁人雨,斫尽檐前三四丛。
《未展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路德延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咏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狄遵度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洪皓
芭蕉非一种,南粤竞成业。结实陪房绿,舒花焰火红。
象蹄形甚伟,筒葛衽尤工。羁旅牵愁思,秋窗夜雨中。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林宪
芭蕉我所爱,明洁而中虚。禅房富灵根,颇似人清臞。
《咏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虚明旱藕千丝透,清冷寒泉百脉来。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谁裁。
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
6.描写芭蕉的诗词有哪些
李清照[宋]《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唐]《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蒋捷[南宋]《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益《逢归信偶寄》[唐]:“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白居易[唐]《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杜牧[唐]《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一、芭蕉[读音]bā jiāo[释义]芭蕉(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琉球群岛,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肉质,内具多数种子。
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二、芭蕉的意象意象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像呈现出来,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可以分为植物、器物、花草等.其中芭蕉就是我国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芭蕉是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含义,所以就有了芭蕉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人将思想情感投射于芭蕉之上,芭蕉意象可以体现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1)“雨打芭蕉处处愁”:这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客居他乡,代表着乡愁(2)“蕉影处处,凉愁几许”:分为两种,一代表着夏日觅阴凉,二代表着秋日添寒愁(3)“病身如芭蕉”:指身体孱弱像是秋日的芭蕉(4)“丹心一片如芭蕉”:多表达对挚友、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芭蕉的诗句的意象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