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扶桑的诗句
1、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
先秦
屈原
《九歌 东君》
2、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
先秦
屈原
《离骚》
3、弯弓挂扶桑
魏晋
阮籍
《咏怀》
4、濯足扶桑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5、回车挂扶桑
唐
李白
《短歌行》
6、双眸竟入扶桑晓
宋
黄裳
《渔家傲·已送清歌归去后》
7、乌辔上扶桑
宋
王之道
《满庭芳·紫角初繁》
8、揽辔扶桑初晓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三十作龙首》
9、莫怪扶桑最先照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10、又看红日起扶桑
宋
宋太宗
《缘识》
2.关于楚辞的诗句
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3.关于严歌苓的《扶桑》
[编辑本段]神话中的含义 1.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
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
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
灌木。叶卵形。
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
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
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
参见“ 扶来 ”。 6①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②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也作榑桑) 文献记载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
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
生于东方,为十曰之居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
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
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
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
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淮南子》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
“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
《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
《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
《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
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
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徙相结合,汤谷。
4.《楚辞》上说:“(日敦)将出兮东方,照吾(木监)兮扶桑”
东君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 题 】:九歌·东君 【内容】: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1]兮乘雷,载云旗兮委[2]蛇[3];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4]兮忘归; 緪[5]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6];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7]; [8]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8],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9]。
【译文】: 东方即将升起黎明的太阳,车驾的扶桑木栏被照耀得熠熠发光。 轻拍龙马将驰向何方?沉沉的夜色即将被我划亮。
手扶龙辕雷行苍天,云彩逶迤旌旗万千。 长叹于载日升空之际,心里眷怀着身下的茫茫大地。
壮观的景色让人激扬,众多的人们久久仰望。 俯瞰众生的祭拜 绵的玉瑟和密密的锣鼓,碧瑶柱上的钟罄间隔稀疏。
竽篪(chi)齐鸣,贤男姱女在求保于巫灵。 翠鸟轻快的低飞盘旋,人们唱着诗歌轻舞翩翩。
随应着歌舞的节律,纷纷而来的神灵将阳光遮蔽。 身上穿着青云白霓裳,手引长箭射天狼。
收起九弧弓返车上,拿着北斗星勺饮桂浆 牵起缰绳再次飞高驰翔,在冥冥的夜色中返回东方。 【注释】 [1]:音“舟”,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
[2]:音“危”。 [3]:音“宜”。
[4]:音“但”,安详。 [5]:音“庚”。
[6]:音“巨”,悬挂钟磬的木架。 [7]:音“苦”。
[8]:音“宣”。 [9]:音“航”。
【简析】 《东君》一诗的祭祀对象是什么神,古无异辞,都说是日神。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博雅》曰:‘朱明、耀灵、东君、日也。
’《汉书·郊祀志》有东君。”朱熹《楚辞集注》云:“此日神也。
《礼》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戴震《屈原赋注》云:“《礼记·祭义篇》曰:‘祭日于坛。
’又曰:‘祭日于东。’《祭法篇》曰:‘王宫,祭日也。
’此歌备陈歌舞之事,盖举迎日典礼赋之。”近代王闿运始有异说,其《楚辞释》云:“东君,句芒之神。
旧以为礼日,文中言云蔽日则非。”他根据诗中“灵之来兮蔽日”一句,以为神与日明明非一,故否定诗之所祀为日神,而以之为木神也即东方之神句芒。
其实“灵之来兮蔽日”一句正如《湘夫人》中的“灵之来兮如云”一句,表现的神灵并非篇中所祀之神,而是一群其他的神,《湘夫人》中是九嶷山众神,本篇则是东君的随从之神,故可以“蔽日”、“如云”形容其多。泥定“灵”为神灵则必系所祀之神,显然是主观臆测,为今人之所不取,自属当然。
况且,正如今人陈子展《楚辞直解》所说:“倘若以为东君定是东方之神,那么,为什么四方之神,或五方之帝,只祭其一呢?” 祭祀日神之诗,自然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
在《九歌》描写祭祀的场面中,这一篇写得最热闹。 本篇一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
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
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
那么,当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又有何等意义呢?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
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
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
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 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
他叹息什么呢?因为他将回到栖息之所,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只有眷念,只有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
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
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 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为人类带来光明。
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
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
诗中没有缱绻的儿女之情,有的只是崇高的博爱;没有浓郁的芳香,有的只是炽热的情怀,这与人类。
5.谁知道关于“扶桑”的传说
相关文献及记载内容: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
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
生于东方,为十曰之居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
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
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
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
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
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淮南子》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
“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
《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
《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
《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
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
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徙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
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玛雅的人形扶桑树,与“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确为汤谷扶桑之地——扶桑国,而且玛雅人有扶桑图腾。
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树冠形状。婼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亚形之中,“婼”,“若”表示图腾祖先无疑。
《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鄀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
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在大汉东二万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这里说得很清楚,文身国、大汉国在北亚,扶桑在美洲,“在中国之东”,是十分准确的。那种认为扶桑即日本的说法根本讲不通。
慧深游历美洲把见闻带到国内,是正史中关于美洲最明确最直接的记述。有人说法显和郑和去过美洲,未必可信,但我们可以坚信,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往来于美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从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国属性的汉字、铜钱、服饰、雕像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带的文物为最丰富。扶桑国作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今天,如果你去墨西哥奇瓦瓦州和尤卡坦半岛一带考察,你一定会对《山海经》有更深的领悟! 《十洲记》中扶桑寻根究底: “扶桑”也出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洲 原文: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污,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
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
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
是以名为扶桑。
6.描写“楚辞”的诗词
1、《宋玉》唐·李商隐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 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2、《归梦》唐·杜甫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3、《送山人归旧隐》唐·权德舆工为楚辞赋,更著鲁衣冠。
岁俭山田薄,秋深晨服寒。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会被公车荐,知君久晦难。4、《下第后夷门乘舟至永城驿题》唐·薛能秋赋春还计尽违,自知身是拙求知。
唯思旷海为休处, 忽喜孤舟似去时。连浦一城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
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辞。5、《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唐·孟浩然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忘经济日,不惮沍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楚辞关于扶桑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