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州传统习俗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
化州古称石龙,又因为相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变化无穷,故又称化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称化州,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化州特产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因此,化州又有橘州之称。化州居于粤西走廊的咽喉,是粤西对外经济的重要通道。
本市城乡盛行做“年例”。年例: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在本地要过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继而是元宵节。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可解析为年年有例,是仅在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饭期”,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动。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
年例实际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高州、化州等地方祖先迁徙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传统的年例的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例是大吃大喝的一连串的迷信活动。
现在的年例则更加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是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的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很不利的一方面。
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家乡传统的“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了许多,其它的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在减少,近几年,已经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鬼仔戏、木偶戏等庆祝活动了。
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往往都是按期举办年例而不追问其来源。
就像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举办龙舟比赛、包粽子吃一样,年例给予高州人和化州人更多的喜庆。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
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
因此年例也成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
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
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
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
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虽然各处有各处的年例风格,但基本内容相同所到之处一泒歌舞升平景象和满村酒肉飘香。总的来说有几个特点:鉴江流域有六七百万人口过年例,年例是鉴江流域最大、最有影响力民俗节,但各地做节的日期不同,村村同节不同日,每村每街错开来做。
年例从正月初二开始,做到三月三,大部分集中在农历正月中旬到二月上旬。本人。
2.写柳和梅的古诗句
咏柳 / 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朝代:宋代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早梅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3.关于柳和梅的古诗
关于梅的:
①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雪 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关于柳的:
①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②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③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复带烟。
希望帮到你!
4.有哪些关于借物咏志的诗句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叹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题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
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
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
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
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
[钱尝居蓝田山下,故云.]
菊
年代:【唐】 作者:【郑谷】 体裁:【七绝】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竹
年代:【唐】 作者:【李贺】 体裁:【五律】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曲池荷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体裁:【五绝】 类别:【咏物】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年例——仿写《火把节》作文
来吧,到我们广东粤西来吧,来和我们粤西人一起欢度独特的年例!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准备了鱼肉,我要让你美美地享受一番粤西的特色美食。
我为你搭好了戏台,我为你请来了戏团,我会让你感受到粤西的传统文化。我为你买来了烟花,我为你连好了爆竹,我愿和你尽情地倾听粤西的声音。
来吧,到我们广东粤西来吧,来和我们粤西人一起参加这独一无二热闹非凡的盛会。太阳还没起床,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大家都摆好十几张大圆桌,满心欢喜地忙着准备节日佳肴。日上三竿,迎神的气氛越来越浓,能看到、能听到、也能闻到。
随着一阵锣鼓声、呐声响起,众大神威武地坐在轿里,冉冉走来。鸣锣开道,鼓乐喧天、幡旗招展……香火燃起来、爆竹响起来、烟雾腾起来……摆好祭品,人们就开始叩头、祷告……丰富的供品在大神面前摆放着,拜祭完毕,人们把祭品拿回家,经过特别的煎炒、煮、制,然后摆上圆桌上,让大家享受一番。
人们举杯相庆,满面春风。夜幕降临了,空中的小星星兴奋地眨着眼睛。
孩子们,老人们早早地拿着小板凳来到了戏台前占好位置,等待着大戏的开始。人们陆陆续地来了,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戏台前,戏台上的声音响彻云霄,鼓乐齐鸣;戏台下的人们饶有兴致,大饱眼福……人们的掌声、震天的鞭炮声和台上的戏曲声,都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记忆里……来吧,到我们广东粤西来吧,来和我们粤西人一起纪念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人们不仅把“年例”当作一种习俗,而且习惯把冼太夫人像奉为神像。冼太夫是和平、吉祥的化身,反映人们向往和谐、安定、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风俗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一种纪念方式。
而粤西人把年例看得比过年还重要,这显然是与冼夫人对岭南的经济、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所以年例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习俗,它是纪念冼夫人功绩的象征。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广东粤西来吧,来和我们粤西人一起欢度这独特的年例。五年级第二学期单元作文本2011-8-29修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题1:(1)维系亲情友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凝聚亲情(人心)的力量。(2)体现着浓浓的文化的品味,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紧密凝聚在一起;或文化的凝聚力量。(3)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
小题1:“精神寄托”:“湛江年例”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答到“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即可得2分);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小题1:(1)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把湛江年例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张名片;(2)找到湛江年例和旅游的切合点,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3)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4)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
小题1:(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答对一种表达方式可得1分,共2分)(2)文章开头第一句与最后两句是议论,阐述了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2分)中间部分叙述与描写结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吴川飘色的精妙绝伦。(2分)(交代句子1分,分析效果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2---5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加点词语含义的能力。扣住举办“湛江年例”的宗旨来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切实可行两点建议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来鉴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