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粟裕精神是什么
你好!
粟裕大将的精神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创造性指挥
【相关诗句】
沂蒙巍峨,江淮扬波。鏖兵平生,百战犹多。步履井冈,日夜挥戈。三年游击,苦战穿梭。黄桥杨威,齐鲁扫恶。决胜淮海,肩荷重托。每赴戎机,帷幄切磋。虽经坎坷,军史永歌。
【相关总结】
1、开国领袖老毛之总结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2、元帅林总之总结
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3、大将陈赓之总结
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4、对手杜聿明之总结
粟裕指挥灵活,有远见。粟裕的战略战术我非常敬佩,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他领先一步,抢先在我们前面,等到我们想到的时候已来不及并已经被包围了,这次突围也是这样的。
2.求视频:粟裕大将写过的诗
沁园春·淮海战役
一九七七年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翁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失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老兵乐(二)
一九七四年
半世生涯戎马间,
平生志气在元元。
得从战争学战争,
江淮河汉往复返。
同辈万千多作古,
幸存今日何所憾。
感时不必频对镜,
风光难得闲中看。
原作最后两联(将军只合裹尸还,何期生入玉门关)
老兵乐(一)
1964年北京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
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3.陈毅元帅诗句“脱手斩得小楼兰”之“楼兰”是何意
陈毅的诗作名为《卫岗初战》,诗曰: 弯弓射日到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是:1938年6月上旬,粟裕率新四军先遣队克服各种阻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敌人的后方——茅山地区:镇江、丹阳、句容、金坛一带。
自“八·一三”上海战事以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国民党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却被日本鬼子打得丢盔弃甲,连连丢失苏州、镇江、芜湖、南京。日本军队所到之处,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
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江南人民的抗日救国的信心和勇气。新四军先遣队于1938年6月8日上午,选择镇江通往南京的公路的卫岗山地设伏,一举成功地击毙了日军土井少佐和梅泽武四郎大尉以下20余名日军;击毁汽车四辆,缴获长短枪20余枝等军需物品。
这是新四军东进江南敌后,首战告捷的处女战。卫岗伏击战的胜利,极大的振奋了江南各界人民的抗战情绪。
战后,粟裕在战利品的照片上题诗一首: “新编新四军,先遣出江南。 卫岗斩土井,处女奏鹏还”。
陈毅得知胜利的消息以后,兴奋不已,即兴赋了上述的诗歌:《卫岗初战》。粟裕的诗句“卫岗斩土井”,地名和人名都是真实的。
而在陈毅的诗中,则采用了诗的语言。 第一句化用了中国古代神话后羿射日的故事,“日”字在这里借指“日本”侵略者。
第四句化用了李白《塞下曲》中的诗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这一组诗歌共有六首,其第一首的原文为: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卢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也是在用(西汉傅子介的)典故。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罗布泊以西,在通向西域的通道上,汉武帝通西域,使者经此地至大宛等国,现尚存古城遗迹。由于楼兰王贪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者,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兰王,为国除害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