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守仁的诗歌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云: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还有一首《龙潭夜坐》云: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化城寺 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诸弟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谁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移居胜果寺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宿萍乡武云观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夜宿宣风馆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罗旧驿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沅水驿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兴隆卫书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 古洞瑀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喜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阿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下,翠雾还成幕。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目舌。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 上古处巢窟,杯饮皆污樽。
沍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 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
岂无数尺榱,轻裘吾不温。 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放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龙冈新构 谪居聊假息,荒秽亦须治。
凿惸杂林条,小构自成趣。 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
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 畦蔬稍溉锄,花药颇剃莳。
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 轮奂匪致美,毋令易倾敝。
营茅乘田隙,洽旬称苟完。 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
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 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
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 莫撷林间萝,蒙茏覆云轩。
素昧农圃学,因兹得深论。 毋为轻鄙事,吾道固斯存。
西园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芜草稍焚剃,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间设。 酣时藉草眠,忘与邻翁别。
水滨洞 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 沿溪陟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静馥常瑀,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鸟忽双下,鯈。
2.哪里有王守仁诗词详细赏析啊
诗
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数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
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真实面目。
3.关于王阳明
心学大师王阳明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当代大诗人余秋雨的同乡.阳明先生是蒋介石先生最推崇的人,蒋虽不堪,却亦有其过人之处,由此可见阳明先生之过人。
作为士大夫,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阳明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收到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之人格魅力。说起王阳明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辈——象山先生陆九渊,王阳明继其学说思想说发展起来的心说与陆一道所构成的陆王心学,成为唯一堪与以大儒朱熹所代表的所谓儒家正宗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儒家思想流派,对中国当时以及后世之读书人之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也在中国文化思想史及哲学史上书下浓墨一笔。
陆九渊乃公认之天才。四岁时仰天俯地,用稚嫩而悠远的心灵琢磨:“天地何所穷际?”苦思冥想,以致不食不睡,最后其父不得不动用父亲的权威喝止他。
——另一天才屈原提出类似的问题,大概已而立了罢。然而陆九渊自然不会再走父辈传统的老路,有时候虚的可以决定实的,代表传统的父辈可以喝止后代,却不能阻止改变后代的思维。
九渊的疑团横亘心中十年,待看到古书“宇宙”二字之注解:“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时,乃大悟,激动道:“原来无穷。人与万物,皆在无穷之中”。
——后王阳明也有类似与此之龙场悟道,可谓与陆“一脉相承”。这虽只是事实性判断,但亦隐然包含了在无穷中即无穷的大胆推理,他拿起笔来,又加一句:“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如果说在一个天人合一观念地久天长深入人心的国度,冒出这样的话来只是新奇不算革命的话,他下面两句就是石破天惊的新口号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陆晚年之时这样解释我心即宇宙:“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人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此之“大作一人”,非是自大狂,而是进入与天地合德的境界,于是此时之心学,恢复了早期儒学阳刚雄健的人生姿态,恢复了儒学的“大丈夫”风采:“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确实无他这般人。
陆九渊不象朱熹那样遍寻明师博采众家之长,而是旱地拔葱式的崛起,超越其是流行的一切,师古——直承孟子的心性论;师心——发明自己的本心,于是开“心即理”之说,震动天下,并被王阳明发扬光大。心学之一大特点即是“扩充法”:找着善根良心,然后让它象核裂变式的、极限挥发,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所有在陆九渊为心学打下一个基础后,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善根”的过程。他自以为没有陆的天纵之才,所以也似朱熹那般,遍访名家,希望得其心道,然而结果每每令他失望:所遇“名贤”,十有八九皆以程朱为儒家正统,推崇“知而后行”得“迂腐理论”,王于是叹道:“都是些举子学,不是身心学。”
直到十八岁那年他碰到了名儒娄一斋。娄是明初著名理学家吴与弼得学生,但虽以朱学为正宗,却也有心学之倾向。
娄氏向王讲了“圣人必可学而至”的儒学通则,正搔着王的痒处,“遂深契之”,产生了确定他的致力方向的、指点迷津的作用。后娄之女嫁于宁王为妃,受起株连而亡,阳明以礼葬之,也算报了点拨之恩。
后世认为,即使娄一斋不是阳明心学发端之人,亦起了重要作用,因娄的同门——吴与弼的另一学生谢西山就曾提出过“知行合一,学之要也。”而后来王在娄之引荐下到临川“朝圣”见吴时,亦必定听得此论。
以后数年,阳明入宦,浮沉十数载终于获罪下狱,后又被当时因正德皇帝一句不耐烦的:“些许消失,你自己斟酌即可,何必扰朕”而得熏天权势的刘瑾发配到贵州龙场——一个一般地图查不到的说是驿站其实更近似于动物世界的偏僻所在,据说在此设驿,非是为了军事目的,仅仅源于刘瑾之一个梦境。对于阳明来说,这里实在不比监狱好多少,之于北京城,气候自然没得比,况且少了许多可以“论道的狱友”。
然而被抛到这种绝地,整个世界却变得单纯了——变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阳明被抛回“初民社会”,可以每天思考诸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在每一天都要经历生死之境且早已经过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先受杖刑,后遇杀手,阳明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军事上,这也许只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大话,但在生存哲学,生存智慧的锤炼创建时,却是必须如此的“基本原理”:不临“实事”之真际,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的“是”来。
用存在主意的话说,即:不进入临界状态,不可能发现生存的真是境遇,也就无法看清楚“在”的本质。阳明却无暇穷究这些“学”,他要捕捉的是切实而行的“理”。
于是当他将37年的家底都拼将出来,把拥有的三千年的文化底蕴都用头皮顶出来之后,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午夜,顿悟了,这即是著名的“龙场顿悟”。顿悟之后,阳明道:“圣人之道,我性已足。
过去从外物求天理是舍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个是一场误会。”
乃知“格物致知。
4.山水南来亦胜游 是否出自是王阳明的诗,叫什么名字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王华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
生平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
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
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
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
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
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
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
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
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
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成就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
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
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
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
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
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王阳明记功碑 在古代,大的征战之后,胜利的一方,大都会在战地附近刻石记功。
庐山也有一处这样的地方。 在秀峰境内的李璟读书台下,有一块数丈见方的石壁。
石壁上有三处石刻:中间是宋朝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的《七佛偈》,右边是明代徐岱的诗,左边是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在此勒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碑文共136个字,字体庄重遒劲,入石三分。
后人评述此碑刻云: 此山此刻同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读书于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系浙江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顺流而下。
一路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
5.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5句)
多给你点。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
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
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
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
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
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
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
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
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
6.有诗意的唯美句子形容师徒
好吧,诗意地生活.提出了对诗意生活的怀疑,我觉得这比一味赞美诗意的生活更深刻一些.作者看到了诗意与现实的矛盾,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展开自己的思索,但遗憾的是,作者在否定了人是通达与富贵千金的诗意后,没有进一步找到诗意的源泉.他只是用自己的偏执否定了别人的偏执.诗意的生活是指我们内心的平和,或者用“自然”这两个字来形容最贴切.内心有了诗意,少了执着,自然外境的影响就很小了,这样的生活,我认为就是诗意的生活. 这里举一个例子,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曾被贬至贵州的龙场,那个地方,四境荒凉,人烟稀少,虫蛇怪兽横行,蛊毒瘴疠弥漫.刚到时没有住房,王阳明只好栖居在山洞中;粮食不够,他又亲手种粮种菜,有时还要采蕨菜充饥.即使在此逆境中,他每日端居静坐,苦苦体验圣人的心境.当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居住条件落后,就教他们用砖石木材盖房子.他还亲自动手盖了一座龙冈书院,在此授徒讲课,与学生们讨论儒学经典,并以此为乐.王阳明写过一首《诸生夜坐》的诗:“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与谋.”可见,只要内心有诗意,外境是能够变化的. 还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文天祥被关在元朝兵马司监狱的土牢里三年,他却写了流芳百世的长诗《正气歌》,你能说他内心没有诗意吗!所以,有没有诗意,能否诗意地生活,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在于我们的思想境界的高下.顺便再说一句,这位同学的文笔十分老练,行文有鲁迅之风,而且对历史文化也有相当的了解,这都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歌颂王阳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