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大地有关的诗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其他: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出自:《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出自:《入鬼门关》年代:唐作者:沈佺期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出自:《相和歌辞·江南曲》年代:唐作者:张籍
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
出自:《乐城岁日赠孟浩然(一作王维诗)》年代:唐作者:张子容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出自:《登夏州城楼》年代:唐作者:罗隐
2.关于湖北的诗句
1、
西湖北渚澄秋
(宋·晁端礼·《满庭芳》)
2、
外湖北岭云多
(宋·吴文英·《水龙吟》)
3、
湖南湖北春水多
(宋·梁栋·《四禽言》)
4、
西湖北畔名园里
(宋·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5、
西湖北望三千里
(宋·苏轼·《赠昙秀》)
6、
江南湖北道
(宋·贺铸·《清商怨》)
3.两湖之地,自古以来被誉为“荆楚大地”
荆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于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特别是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更加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灿烂的楚文化造就了一批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走上历史舞台的.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长达120回《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壁.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和凤凰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和凤凰音乐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4.荆楚大地的意思
荆楚
特指湖北,湖北古代称为荆楚!(包括荆门、荆州、宜昌等地区) 成语:荆楚大地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 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 “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 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起于西汉。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诗体名,指战国后期由屈原等楚国诗人以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为基础创造的一种诗歌载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后人模拟的作品,名为《楚辞》。由于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后人提及楚辞无不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并常以“骚”或“离骚”作为楚辞的代称。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江汉水乡,民间巫风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这一带很早就流传着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楚地民歌,这些因素都是楚辞得以产生的基础。 虽然在《诗经》这样一部广泛采录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四方各国民歌的总集中,几乎没有收录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于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楚地方言也难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仅从各方典籍保存下来为数极少的楚歌来看,其内涵丰富,叙事抒情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楚辞的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 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族?、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形态。我们这里说的它们是同属一个概念,是因为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了。如《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这里是“荆楚”联称,荆在前,楚在后。《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是“楚荆”联称,楚在前,荆在后。另据《春秋》记载,鲁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称荆,但自鲁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后,就改称为楚了。这样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其意思是一致的,似无多大区别。时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 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这样就把荆山、荆?楚?木、荆州、荆?楚?国,统一了起来,形成为系统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当然,历史上也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如《诗·商颂》毛传说:“荆楚,荆州之楚国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荆楚大地能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