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的诗句诗意及其赏析

1.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2.关于春天的诗句(有赏析的和解释)

关于春天的诗句如下:

1.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

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3.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4.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积累一首春天的古诗写诗意和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6.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诗意,注释,赏析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7623535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7.要10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及赏析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8.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诗意及赏析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出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夏天的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所见(袁枚)

儿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秋天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9.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诗意,注释,赏析

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7623535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关于春的诗句诗意及其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春的诗句诗意及其赏析

诗句

关于桂花的诗句

阅读(50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桂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桂花的古诗,有关桂花的诗句,有关桂花的古诗。《岩桂》 【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2、《咏桂

诗句

关于鸡的诗句凤凰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鸡的诗句凤凰,内容包括有关凤凰的诗句,有关鸡的诗句,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全诗。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

诗句

关于我的理想的诗句

阅读(7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我的理想的诗句,内容包括表示志向的诗句,关于理想的诗,有关梦想的诗句·名言。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lt;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诗句

关于蓬莱市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蓬莱市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与“蓬莱”有关的诗句,与“蓬莱”有关的诗句都,关于蓬莱市的诗句·。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宋代·张炎《忆旧游·登蓬莱阁》2、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唐代·白居易《长恨

诗句

关于河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河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河”的古诗大全,描写河流的诗句,关于河的诗句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句

关于竹林院子的诗句

阅读(12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竹林院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竹林的诗句,描写竹林的诗句,关于院子的诗句。《好事近·行到竹林头》年代: 宋 作者: 葛长庚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

诗句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三句

阅读(5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三句,内容包括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3句,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各三句描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5句。春: 唐·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清·周桢: 愁

诗句

关于文化文艺的诗句

阅读(3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化文艺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文化的句子,写很多关于文艺的诗或诗句,谢谢,形容文化的句子。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

诗句

关于避暑的诗句

阅读(4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避暑的诗句,内容包括写避暑山庄的诗句,关于“避暑”的诗句,避暑山庄的诗句。承德避暑山庄72景色诗歌14首北枕双峰晚辉笑,南山积雪夕映照.巅顶依稀几闲亭,看罢秋风看春晓.2、金莲澄波映日红,双湖叠翠夹镜中.清风起

诗句

关于给予的诗句

阅读(4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给予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给予的名言(5句),关于给予的名言,关于给予的名言。名言如下:德意志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

诗句

关于冬字的诗句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冬字的诗句,内容包括带冬的古诗,含冬字的诗,要一首带“冬”字的古诗。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

诗句

告诉我关于孝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告诉我关于孝的诗句,内容包括请告诉我关于“孝”的诗句,请告诉我关于“孝”的诗句,有关孝心的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

诗句

关于国庆节的事诗句

阅读(4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的事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节的诗句,有关国庆节的故事和古诗,发生在国庆里的一件事作文。《庆祝国庆64周年》礼炮声声震天下,五星红旗似彩霞。光辉历程世瞩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开放扬起帆,祖国跃上千里马。今日

诗句

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诗句

阅读(5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朋友的名言古诗句谚语格言,有关友谊的名言和诗句,有关朋友的名言。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

诗句

关于桂花的诗句

阅读(50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桂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桂花的古诗,有关桂花的诗句,有关桂花的古诗。《岩桂》 【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2、《咏桂

诗句

关于鸡的诗句凤凰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鸡的诗句凤凰,内容包括有关凤凰的诗句,有关鸡的诗句,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全诗。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

诗句

关于我的理想的诗句

阅读(7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我的理想的诗句,内容包括表示志向的诗句,关于理想的诗,有关梦想的诗句·名言。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lt;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诗句

关于蓬莱市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蓬莱市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与“蓬莱”有关的诗句,与“蓬莱”有关的诗句都,关于蓬莱市的诗句·。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宋代·张炎《忆旧游·登蓬莱阁》2、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唐代·白居易《长恨

诗句

关于河的诗句

阅读(4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河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河”的古诗大全,描写河流的诗句,关于河的诗句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句

关于竹林院子的诗句

阅读(12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竹林院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竹林的诗句,描写竹林的诗句,关于院子的诗句。《好事近·行到竹林头》年代: 宋 作者: 葛长庚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

诗句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三句

阅读(5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三句,内容包括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3句,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各三句描写,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5句。春: 唐·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清·周桢: 愁

诗句

关于花颜色月春雨的诗句

阅读(5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颜色月春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描写花,月和雨的诗句,关于花、水、雨、风、云、月、春的古诗句,带“花、春、月”的诗句。花:接天莲叶无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