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书所见描写儿童的诗句是什么
夜书所见描写儿童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原文:
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赏析:
本文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2.关于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宋代)-《夜书所见》
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清代)-《村居》
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4.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唐代)-《池上》
3.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描写儿童的诗句有什么
描写儿童的诗句:
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宋代)-《夜书所见》
2.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清代)-《村居》
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4.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唐代)-《池上》
6.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清代)-《所见》
7.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元好问(金朝)-《人月圆·重冈已隔。》
8.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宋代)-《宿新市徐公店》
9.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唐代)-《寻隐者不遇 / 孙。》
1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宋代)-《清平乐·村居》
11.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宋代)-《村晚》
12.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宋代)-《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3.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清代)-《岁暮到家》
14.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唐代)-《小儿垂钓》
15.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唐代)-《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5.袁枚的所见中描写乡村儿童的诗句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⑺。
2注释译文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⑺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有哪些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以下与一楼一样】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关于儿童的诗有哪些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所见中关于儿童的诗句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