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探春的诗或文章
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验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泣涕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红楼十二曲》之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2.刘因有哪些诗句是描写酒的呢
刘因 (元代理学家) 编辑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
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官。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再度征召,刘因以病拒绝。至元三十年(1293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
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元初北方理学大家,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刘因初为经学,以朱熹为宗,但又不严守朱熹门户,在天道观方面,将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气机”,主张专务其静,不与物接,物我两忘。在为学方面,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语》、《孟》,然后依次读史、诸子,主张读书“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他的“古无经史之分”之说,对后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14.描写了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林花随风飘落衣袖的景象。
15. ①“怪”是“感到奇怪”的意思。②关联: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来了感到奇怪,(溪童怎么知道客人来了呢?)最后一句释疑:原来是喜鹊先报了信。
(说明:民间有贵客临门,喜鹊会在门口鸣叫之说,由此推断。)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前两句描绘的景象。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抓住主要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然后概括出景象特点。
诗人乘醉在青绿水间信马游缰,马蹄踏水,倒映水中的明霞散乱了。花树葱茏绽放,花儿随风落下,沾在诗人的衣袖之上。
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原诗句分析,意象不能缺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理解句意并抓住关键词分析其思想感情。
借助题目和诗句内容分析“怪”,(诗人这是在喝酒赶场呢),诗人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感到奇怪,他们怎么客人来呢?原来是喜鹊在我来之前就报了信。民间有贵客临门,喜鹊会在门口鸣叫之说,由此推断。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灿烂的云霞倒映在清浅的溪水中,作者骑马趟过,引得明霞的倒影一片碎乱;芬芳的落花随风飘散,有些缀落在酒意朦胧的作者的长袖之上(或“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林花随风飘落衣袖”).(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即:对山间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以及骑马拜访山家的闲适惬意之情.答案:(1)示例:灿烂的云霞倒映在清浅的溪水中,作者骑马趟过,引得明霞的倒影一片碎乱;芬芳的落花随风飘散,有些缀落在酒意朦胧的作者的长袖之上(或“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林花随风飘落衣袖”).(2)对山间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以及骑马拜访山家的闲适惬意之情.译文:诗人醉酒而行,马踏溪水,踏碎了倒映在水中霞光;穿花而过,林花随风飘落衣袖.儿童好奇的出门观望,雀鸟的叫声已在我之前进入了山家.。
5.黄庶 探春中诗句【探春】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①。东风便试新刀尺②,万叶千花一手裁。
【注释】
① 杯具:指饮酒的用具。 ② 刀尺:裁剪衣服的工具。
【语译】
我对着纷飞的雪花,举杯一醉,眼见得梅花也似雪飘坠。从此后,整顿好杯盘器具,等待春天来归。啊,快了,东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熟练地裁剪出万丝翠柳,千树红花,让你陶醉。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探春”,即寻找春天的踪迹。梅花是腊月开的,古人一直把梅花作为春的先导,所以诗就从梅花入笔。然而一味写梅,便是写冬天,不是写早春了,诗人便在落梅上做文章。
先写对着飞雪落梅饮酒,接写整顿好饮酒器具等春来。梅花落了,春自然不远,饮了这回酒,下回喝酒就是春天了。这样一兜转,把将春未春的节令表现了出来,“探”字就得到了落实。
春要去探,不言而喻,春的踪迹,春的征象还没显示,因而下二句便转笔在“待春来”三字上发挥想象。春天的代表是柳丝与花朵。唐贺知章有首著名的《咏柳》诗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看作有生命力的东西,拿着剪刀,裁出了柳树的细叶。这首诗后二句就借用这一拟人化的比喻,干脆说东风拿起刀尺,裁剪出万叶千花。诗承上半的探春行动,铺写出探春的心理,又用一“新”字,说明初试,扣紧了早春。
宋人绝句常常纤巧有余,意趣不足,黄庶这首诗意新语工,传达了作者欢畅的、欣欣向上的情绪,与晚唐的一些绝句相仿。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探春的诗句元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