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南越王赵佗南下的史书记载
作者:谭晓斌 南越国的缔造者赵佗,本是赵国东垣人。
东垣在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刘邦更名为“真定”,所以太史公在《史记》中说他是“真定人也”。 (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郡置守、尉、监。”
(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14年,秦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赵佗在南海郡所辖的龙川县担任县令。
秦末,中国大乱。身患重病的南海尉任嚣把赵佗叫到病榻旁,把自己的心里话讲了出来。
任嚣认为,战乱是由于“秦为无道”造成的,所以他不会与反秦的豪杰作战。现在,中国动乱,不知道何时才会安宁。
因此,他想兴兵自备,等待局势的变化。况且南海郡的地理位置很好,“颇有中国人相辅”,可以立国。
任嚣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所以他把想法告诉了自己最器重的赵佗,并授权他“行南海尉事”。(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南海尉是南海郡的最高军政长官。
我想,赵佗一定会感激任嚣一生一世。任嚣死后,赵佗转正,成为南海尉,所以赵佗又被称作“尉佗”。
赵佗按照任嚣的思路“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同上)最后,完全控制了南海郡。
秦亡,赵佗立即出兵,兼并桂林和象郡。 公元前203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定都番禺。
南越国的历史开始了! 公元前196年,赵佗的地位得到了刘邦的承认,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二) 班固在《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中完整地保存了一封赵佗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信,他在信中说:“老夫处粤(自注:‘粤’通‘越’)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
此信写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认为写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的观点是错误的。
吕后时,南越与汉的关系恶化,双方兵戎相见。刘恒即位后,派陆贾出使南越,两国重归于好。
给刘恒的信当由陆贾转交。 “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都寿春大风毁民室,杀人。
刘向以为,是岁南越反,攻淮南边,淮南王长破之……”(见《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下之上》) 这条记载告诉我们,信不可能写于汉文帝元年。 因此,信写于汉文帝二年是合乎情理的。
刘恒的主动修好,再加上己方在军事上的失利,使赵佗选择了和平。 必须强调,信中“处粤四十九年”的记载是正确的。
认为“四十九”是“三十九”之讹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我认为,这条记载中有错简,订正如下: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
佗与越杂处十三岁,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公元前214年,赵佗已经在越地生活了十三年,那么他在公元前178年怎么可能说自己“处粤三十九年”呢?只能说“处粤四十九年”! 岭南,又称“杨越”、“陆梁地”。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便有许多中国人来此定居,赵佗便是其中之一。我认为,他们主要生活在未来的南海郡,番禺应该是最大的聚居地。
有一种观点认为,“与越杂处”的人不是指赵佗,而是指那些在公元前214年进入岭南的移民,“十三岁”是指从岭南置郡的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到刘邦称帝的汉五年(公元前202年)。 我想,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认定赵佗是“南下干部”,这也是他们要把“处粤四十九年”改为“处粤三十九年”的原因。
关于秦征百越,我将另文论述。 目前流行的观点是这样的:秦始皇先派屠睢去打,屠睢因为滥杀无辜,被当地人杀死。
秦始皇再派任嚣和赵佗去打,任嚣是主将,赵佗是副将,他们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所谓的“两征岭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南征,赵佗也参加了,屠睢是主将,他是副将。 两种观点虽然有分歧,但是都认为赵佗是领兵南下的秦将。
屠睢(自注:应该是“徒唯”,“屠”和“徒”音同,“睢”和“唯”形近,很容易出错,我将另文论述)领兵南征,《淮南子》、《史记》和《汉书》都有明确记载,这是没有问题的。 任嚣领兵南征的结论,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出的,因为在目前的资料中根本就没有记载,史书中只提到他是南海尉,仅此而已!我想,他们大概是这样得出结论的:先认定赵佗是领兵南下的秦将,由于岭南置郡后,赵佗的上司是任嚣,所以赵佗是副将,任嚣是主将。
如果他们是这样得出结论的,那么他们太想当然了!而且这种想当然也是有失公允的,岭南有三个郡啊,凭什么把桂林郡和象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在外?这两个人也有可能是秦征百越时的主将啊,岭南置郡后,他们的官职都比赵佗高,难道不是吗?如果仅仅是因为史书中没有留下这两个人的姓名,就把他们排除在外,那也太可笑了! 所以,研究历史不能想当然! 下面,请大家看两条记载。我想,认为赵佗南征百越的人,应该是以此为据。
《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主父列传》:“又使尉佗(自注:‘佗’字是衍文,《汉书》中无‘佗’字。
2.关于赵佗文化的一篇作文关于古迹、景物^
爸爸跟我说,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岭南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三部分。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很多广府文化的遗迹。 8月18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天气有点闷热。
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乘车去广府文化遗迹最集中的北京路,进行广府文化一日游。 我们在广州正骨医院门口下车,爸爸告诉我,正骨医院是广东省最著名的创伤外科医院体现了岭南中医文化的精髓。
接着,我们参观了南越王宫博物馆。南越国是赵佗建立的,是建都广州的第一个政权,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参观是免费的,馆内宽敞明亮有冷气开放,我们一边参观古代的建筑,比如:城墙、水井,还有瓦当、陶罐、铜钱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遗物,一边感叹,两千年前的广州非常发达,非常繁华。
尤其是,当时的下水道工程已经非常先进。 热闹的北京路步行街,人来人往,商店鳞次栉比,北京路自宋代以来一直就是广州市的商业中心,下面有宋代和明代城墙遗址。
城隍庙就在南越王宫暑旧址旁边。城隍是保佑一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
逛城隍庙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活动城隍爷巡游盛大的节日。爸爸买了两柱香给我和哥哥,拜城隍爷,挺有意思的。
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是万木草堂。万木草堂是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先生讲学的地方。
我问爸爸,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万木草堂?爸爸顺口念出了四句诗:“九流混混谁真派,万木森森一草堂。但有群伦尊北海,更无三顾起南阳”,接着解释:万木森森,这里指的是人才,草堂说的是这个讲学的的地方很简陋。
可见,康有为抱负远大想为国家培养变法人才,他做到了。梁启超先生是他最著名的弟子。
草堂不大,有一眼古井,泉水清凉甘冽。 附近还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番禺学宫)、中山图书馆(原贡院所在地)、大马站书院群等体现广府文化的地方,爸爸说,只能等到下一次去“一日游”了。
3.寻关于陈叔宝的诗句
陈叔宝有个宠妃叫张丽华,据说是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陈叔宝第一次见到张丽华就惊为天人,写下《玉树后庭花》来赞美张丽华的美貌,这首诗成了流传千古的亡国之音。“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来陈叔宝肚子里墨水还是有一些的。
过不管怎么说,隋文帝总算宽厚,一直没把陈叔宝给“喀嚓”了,给他好吃好喝。陈叔宝不愁吃喝,在隋朝做了16年“归命侯”后,稀里糊涂的活到52岁死了。顺便提一句,那个美人张丽华在隋军破城时不是与陈叔宝一起躲在井中吗,结果如何?当时,隋将高颎一见到她便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