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竞渡诗 唐代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对于陆游来说,这个端午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啊!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 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浣溪沙 宋代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宋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 苏轼 银塘朱槛曲尘波。
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2.求端午节赛诗会文章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佳节要来到,江上龙舟比赛忙,博约不甘落人后整个赛会行不行?
答:行!很行!
中国最早的文字来源于一些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后经不断的发展终于在商代逐渐成熟起来。古人惜言如金,更是落墨严谨,无论是诗词还是咏唱,都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在世界之林也当是独树一帜,足可见中国文字之精深与博大。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更是不少,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于世间。即有“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的热闹场面,也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的女儿情怀,更有“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的千古悲怆…。
二千多年以来,关于端午节流传好多动人的传说,它又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其称谓之多极为罕见。这就给了我们在庆贺的同时又添上了一笔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遐思与回忆。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诗情来表达对端午节的感悟,用文字来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吧!
纵然心有千语都得言归正传,纵然跑题万里也得快马加鞭。在博约领导们的亲切关怀下,在众多江湖儿女的急切盼望下,咱们的诗词接龙大赛终于开始了!
规则嘛,其实很简单,题材以端午佳节为主体,诗词接龙为形式,字头接字尾,可以音同字不同或字同音不同; 也可是独立的抒情小诗,唯一要求必须是抒情滴!
端午佳节即来到,粽子飘香溢满园
五彩线儿绕玉腕,艾叶含青苦也甜
你一言来我一语,管它古体还新体
只要接的算顺口,浪漫博约展欢颜
3.写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思>>
徐晓伟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
一个节日:端午
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
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
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
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
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
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
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
忧愤地俯瞰大地
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
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
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
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
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
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
[原创]诗沉汨罗江
——写给“端午节”
文/AIXIN
风飘过后
没有留住最后一句诗行
汨罗江,留下诗的名字
因为诗人在汨罗江的心底
安了家
风飘过后
诗人定格在五月五
写出“端午节”惊世之作
人们这一天发现
汨罗江,诗人的灵魂
每年——
我从汨罗江捞起一首首诗词
一首一首的读着,读着
每年的诗词都是粽子心形的标点
落在江面上化为含苞的荷花
为诗装点
为诗着色
每年——
我从汨罗江捞起一首首诗词
一首一首的读着,读着
每年的诗词都是一条条龙舟
驰骋出一行行诗句
啊,不知是谁在汨罗江吟诵……
人们思念诗人
人们怀念诗人
人们纪念诗人
4.关于端午节的一切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之争】 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似乎给中韩端午节之争画上了句号,但是中国端午是否继续申遗和这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则远未结束。 其实,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
因此,不存在两国的申遗之争,以及韩国“胜出”的概念。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中国端午节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目前“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2009年5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据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韩国“端午祭”的成功申办不会给中国端午节的申办带来影响。因为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
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申遗”工作以湖北为主体的原因。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此前,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姓"屈"姓"伍"? 端午节姓“伍”还是姓“屈”?苏州“端午公祭”引发节日起源之争 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以前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今年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今年端午,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此次大型公祭又一次把端午节的“伍子胥”与“屈原”之争推进人们视线。
著名文化学者和作词作曲家申宝峰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且被国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再来颠覆此种共识难免遭致非议。
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
每到端午,国人就会记起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
5.端午节求安慰朋友思念故乡思念故去的亲人的诗句或语句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 ——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华容县教研室 谢先国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
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一、乡愁浓浓念故土。
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
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钱起的《归雁》中“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一句,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
杜甫《江汉》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
诗人表面上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中“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句,写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思亲怀乡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自己在思乡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二、离愁悠悠唱友情。
由于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视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唐诗中以明月意象来写离别的场面,和离别之后的忧愁等内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见。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的诗,写送别、留别的不少,并且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这首诗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神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
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
所以后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谕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人以“。
6.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的诗歌、散文
春节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关于端午节的文章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月节、艾节、艾节、端五、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 每到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 每到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 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 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 早晨取龙须水 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 这一天龙抬头喷出 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 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 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供全家人吃喝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插艾于门 因为艾能僻邪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 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 上山采青 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 人 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 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 比往日来的有价值。
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 比往日来的有价值。 意义。
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
破裘就是旧棉 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 破裘唔甘放]。 食粽 本地有名俗谚叫 未食五月粽, 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 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 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
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 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 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 食粽球 粽球是一种用香菇 一边甜一边咸, 一边甜一边咸, 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
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 它的由来是由 中原传来的。
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中原传来的。
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
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 来自对屈原的怀念。 赛龙舟 来自对屈原的怀念 赛。
今天, 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 今天, 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
粽叶, 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 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 粽叶, 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 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
我开 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 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
可是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 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 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幸好奶奶替 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 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 我才舒了一口气, 我“解了围 解了围 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 我才舒了一口气, 心里的一块 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 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 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 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
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 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 扎棕绳。
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 步骤 扎棕绳 捆了一圈又一圈, 这才交给奶奶。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 捆了一圈又一圈, 这才交给奶奶。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 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 神,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 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 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 要保护它,传承它, 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又。
8.有关屈原的诗词有哪些
有关屈原的诗词有: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文 秀 2、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贾谊 3、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 白 4、窃攀屈宋宜方驾。——杜甫 5、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沈德潜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9.有关屈原的诗词有哪些
有关屈原的诗词有: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 秀
2、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
3、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 白
4、窃攀屈宋宜方驾。——杜甫
5、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沈德潜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节主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