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古诗素材
关于秋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关于水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关于花1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搜集有趣的古诗资料十条
1、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2、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3、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白居易)4、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5、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6、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7、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8、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9、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10、眼里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12、最凄美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13、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14、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16、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17、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18、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19、最长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20、最荒凉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22.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3.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5.思维最乱的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6.恨的最长的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7.最痛苦的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8.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30.最荒芜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1.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2.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33.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7.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39.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0.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最难请的人:“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43.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4.最寂静的环境:“千上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46.最空旷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7.最长的头发-----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8.最难找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49.最强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0.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1.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53.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也过万重山54.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5.最苗条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6.最差的眼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7.眼泪最多的人---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58.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9.最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60.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61.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6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6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64.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65.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66.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67.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钱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68.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69.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70.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71.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
(白居易)72.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73.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74.世上最长的马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75.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为乐,会需一饮三百杯。76.最短季节(一日三秋) 77.最荒凉地方(不毛之地) 78.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79.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80.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81.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82.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83.最宽广的胸怀虚怀若谷84。
3.一一查找关于诗歌的知识
【概况】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起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发展】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特点】诗歌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分点来说: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1.比拟2.夸张3.借代
【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资料来自百度
4.搜索一下关于古时候的诗句
推荐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是一种对真理、人生、自我的寻找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5.查找资料,摘抄有关描写泰山的诗句
1、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岱宗》明代徐文通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5、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
贾鲁《登泰山》 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
·张志纯《泰山喜雨》
6.寻找经典古诗词100首
原发布者:镇村论坛
100首经典古诗词《水调歌头·述怀》(大江来何处)——霍文渊大江来何处,西望五国城,唯见滔滔黄水,斜映夕阳红。叹此行歌未断,谁念王孙落魄,流浪羁江城。年华从容逝,洒泪恨何穷!追旅思,忆旅迹,空涕零。万卷诗书事边,断送一世名。恨无冲天之翼,南上玉霄金殿,慷慨啸长风,千古荤堂事,都在梦想中。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之称,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此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在广大群众中影响是非同凡响的。此诗如银河从天而落,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纵横捭阖。有诗以来,无此“惊天
7.古诗诗句 帮我查找这首诗谢谢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
“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中国近代及现代文学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数太多了,只不过是稍变了几个字,但本意却是相同的。多见于他人评价及追忆李清照、胡适、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识分子也曾经吟此句以为解嘲。
在白话文小说,戏剧,诗歌,对联之中也都有见引用。多了不说,且举两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说。
《轻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呜呀!我欲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还叫我要把地板扫干净,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本都是大家常说的言情小说,此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大体相同,此话自古有之,席娟和琼瑶二人皆为引用。
哪里有更早的出处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说中找到了出处。 《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
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传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在网络上还有书籍中,对此语出处,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卷卅六〕”。
现在看来确实有误,因为《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而其它几本明代的小说的成书时间一定是早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所以凌蒙初一定是引用别人的。
在这几部小说中,成书较早的是《国色天香》,此乃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中的一部,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被禁。《金瓶梅传奇》并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却不无关系。
我曾看过名为《血写金瓶梅》的***,就是根据这部古典小说改编而成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个自古广为传颂的名句难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当代文人学者研究《封神演义》的作者为谁的考证中,有人顺便提出小说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传世于《四库全书》)的影响,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相比之下与明朝这些著名的古典小说成书年代相近,他们同时都引用了此句,可见此句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已广泛流传。再有可以确定的是,《封神演义》是改编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纣平话》,于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献中查找到了出处。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琵琶记》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啊。
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比较《幽闺记》和《琵琶记》的作者年代,不难发现《幽闺记》的创作年代明显早于后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话的出处却也不出人意料,而且还是不止一处,可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而且创作较晚的《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收录于《南词叙录》)改编而成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诗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
线索已逐渐清晰,此名句的出处应该早于元朝。 我在唐宋诗词中检索过,其中诗句中含有“明月”字样的诗句不下千万首,而含有“沟渠”字样的仅几十首,“明月”和“沟渠”同在一诗中的检索结果就是零。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却有些收获,在《全唐诗》第20卷找到了这样一首诗: 【相和歌辞.长门怨】 齐浣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这分明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上半句的出处。我又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