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关于春节的诗词 要快
鞭炮在继续,礼花在升起,
取悦于天空,或愤怒于它广漠的虚无。
这里是上苑,昔日皇家的果园,
百年柿林在霜寒中透出了它那不可能的黑;
这里是北京以北,在这里落户的人们
当童年的银河再次横过他们的屋顶,
这才意识到自己永远成了异乡人;
这里是乡土中国,随时间而来的不是智慧,
而是更执着的迷信——又是大年三十,
一个个无神论者连夜贴出门联迎接财神;
而你,却梦见新建的房子泥灰剥落,
砖石活动,时间的脱落的牙齿。
我们的春节
有了笑声
何必再编排赞颂的说辞
用笑容表达幸福
难道还不够完美
2.关于春节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很辛苦的,给我分哦
3.描写春节的诗句都有哪些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
4.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古诗
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关于春节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5.求关于春节的古诗,名句,和成语
有关于春节的古诗名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颙《已酉新正》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 范成大《卖痴呆词》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新年作》
给春节有关的成语: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开 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6.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现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关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陆游的七绝《除夜雪》,写的也是除夕夜守岁迎春节: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
赵丽宏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春节快到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