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言绝句菊花咏
七绝 一.《咏菊》
浓霜玉靓压菊黄,密瓣长丝卉吐香。
几缕秋风花影动,一只蝶客舞疯狂。
七绝 二.《冬菊》
风送清香迎路客,菊着艳色映朝阳。
莫叹冬梅馥郁晚,霓裳四季伴君芳。
2.描写菊花的五言绝句
唐 陈叔达 咏菊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杜甫 复愁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王建 野菊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姚合.咏新菊黄金色未足,摘取且尝新,若待重阳日,何曾异众人.贾岛 对菊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杜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杜牧 折菊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陈淳 菊花清霜下篱落,佳色散花枝,载咏南山句,幽怀不自持.于若瀛 菊花冷艳吐金英,疏香入玉斝,偏宜处士居,不种朱门下.王谷祥 菊飒飒金风度,嫣嫣秋色妍,白衣还自至,青女更相怜。
3.描写菊花的五言绝句
唐 陈叔达 咏菊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杜甫 复愁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王建 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姚合.咏新菊
黄金色未足,摘取且尝新,若待重阳日,何曾异众人.
贾岛 对菊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杜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杜牧 折菊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陈淳 菊花
清霜下篱落,佳色散花枝,载咏南山句,幽怀不自持.
于若瀛 菊花
冷艳吐金英,疏香入玉斝,偏宜处士居,不种朱门下.
王谷祥 菊
飒飒金风度,嫣嫣秋色妍,白衣还自至,青女更相怜.
4.描写菊花的诗五言绝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月十日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采菊》
年代: 宋 作者: 喻良能
采采黄金蘂,盈盈白玉觞。露兰何足饮,自觉肺肝香。
《丛菊》
年代: 宋 作者: 宋祁
烟开容花密,霜重放丛斜。插著星星畔,潜郎称晚花。
《北苑侍宴杂咏诗·菊》
年代: 唐 作者: 徐铉
细丽披金彩,氛氲散远馨。泛杯频奉赐,缘解制颓龄。
《咏菊》
年代: 近代 作者: 弘一
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咏菊》
年代: 唐 作者: 陈叔达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野菊》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对菊》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咏菊》
年代: 近代 作者: 瞿秋白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种菊吟》
年代: 宋 作者: 金朋说
众卉竞春妍,芬芳无彼此。霜寒摇落时,独秀何如尔。
《丛菊》
年代: 宋 作者: 石延年
风劲香逾远,天寒色更鲜。秋天买不断,无意学金钱。
5.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注解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