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忍辱负重积极向上的诗句有哪些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九歌·国殇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4.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 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2.关于忍让的诗句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别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不无常。
吃些亏来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淄衣.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求表示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诗句
虽鹏翅之偶垂,岂鸿肩之就息?否极必泰,道之常也,指顾之间,终当苏而复上。
东汉初,冯异传赤眉军作战,先败后胜。光武帝慰劳他说:‘始虽垂翅问奚,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初虽有失,终得成功。《小仓山房尺牍》:“妹夫此时年未六旬,家口百计,或渑池垂翅,自影蓬门;或鲤阳挥戈,苏而复上,当内审精神,外观大局,断非三千里外之香亭所能妆策
阁下精通法律,富有才华,此番应文官教育,意必得时而售,岂知英雄矢志,竟尔见遗。造物忌才,文章憎命,能无郁郁衷怀耶!然而锥处囊中,终当脱颖,尚祈宽解,以待来时
足下运筹得法,握算咸宜,乃闻失利一朝,遂致愁肠百结,岂大丈夫之为乎
4.关于忍辱负重的名人名言
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并下决心消除它。 ——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集》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 鲁迅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 —— 拉美特里:《心灵的自然史》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崐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
卡诺莎觐见
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Gregory VII)趁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国内局势未稳之际,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力,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对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于是格里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在种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皇帝身份,演出了一场德国版的“负荆请罪”。
1077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人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史称“卡诺莎觐见”。
从表面上看,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而真正的胜利者却是亨利四世。这次觐见不仅使反对他的诸侯们失去了另立皇帝的借口,也获得了人民的广泛同情。最终,亨利四世驱逐了教皇,教皇在孤独中客死意大利,而亨利四世以一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实用主义气度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