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的关于历史的诗句

1.杜甫哪些诗表现了历史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 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他 7岁 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 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 (745)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 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 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 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 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 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 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

天宝六载, 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 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 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

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 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

最后得 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 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 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 中寻欢作乐。

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 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 许资助。

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 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 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 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 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 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 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 力降低。

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 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 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 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 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 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 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 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 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 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杜甫在这11年内,写诗1000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 分之七十三强,大部分是近体诗——绝句和律诗,还有 长篇排律。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 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 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 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 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 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

2.杜甫有哪些诗是描写唐朝历史的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另一座高峰,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里选读他的七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杜甫诗七首: 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3、天末怀李白 (杜甫) 4、月夜忆舍弟 (杜甫) 5、登岳阳楼 (杜甫) 6、客至 (杜甫) 7、蜀相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获落,白手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

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苍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天末怀李白①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③。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④。 [注释] ①天末:即在远方。

②君子:指李白。③魑魅(chīmèi):泛指鬼怪,此喻小人。

④“应共”句:屈原含冤沉江,李白受冤遭贬,二者有相同之处,故有此语。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天。

当时杜甫流寓秦州。李白在至德二年(757)因事被捕入狱,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次年中途被释放。

但杜甫不知李白遇赦,遂成此诗。诗以凉风写起,对景相思,表达了对李白的一片牵挂之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杜甫把李白同屈原相提并论,对李白惺惺相惜。

杜李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从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①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边秋:边塞的秋天。

②无家:意指兄弟分散,家不成家。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贬官华州后。

当地发生饥荒,杜甫乃弃官西去,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县)怀念胞弟而作此诗。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除了思念兄弟,也在诗中寄寓了国家破碎的沉痛心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语意平淡而感情深沉,从而成为经年传诵的名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②。 [注释] ①吴楚:两古国名,约吴在洞庭东,楚在其西。

坼:分裂。是说吴楚被洞庭湖分开。

乾坤:宇宙,天地。 ②戎马:战马,这里借指战斗生活。

凭轩:倚窗。 [赏析] 大历三年(768)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登岳阳楼后作了这首即景抒情的优秀诗篇。

这时杜甫已五十八岁,既老且病,生活异常穷困,心情是很郁闷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的多难而叹息。

诗一开始用极为自然的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欢快心情,接着写登楼所见,仅十个字,概括地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阔气势,意境开朗壮阔。后两联面对茫茫湖水,诗人忘却了个人的穷困之境而忧国伤时,深沉感人。

这首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着相似的情感起伏线。 客至①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

3.杜甫诗句的历史背景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10] 。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杜甫都写过哪些诗词

望岳 登兖州城楼 房兵曹胡马 画鹰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夜宴左氏庄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赠李白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今夕行 高都护骢马行 冬日洛城北谒玄远皇帝庙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乐游园歌 兵车行 前出塞九首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曲江三章章五句 贫交行 丽人行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醉时歌城西陂泛舟 渼陂行 九日寄岑参 奉先刘少府新画水障歌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天育骠图歌 后出塞五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月夜 悲陈陶 悲青坂 哀王孙 哀江头 塞芦子 春望 ……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

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

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

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

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

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

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

5.求杜甫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编辑本段]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编辑本段]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

6.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是什么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7.杜甫一生经历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8.杜甫写过的诗

杜甫诗:“拄笏看山寻盛字”。

笏,古时朝见皇帝时所执的手板,传统戏曲中常常见的。“拄笏看山”典出《世说新语》,后来比喻在官而有闲情雅致。

杜诗说明,“寻盛字”须在山下“看山”。正如前文所说,在人民路即衙背后至电影院一带位置最佳。

若干年前,东渠河北端即小北门又叫寻盛门,意在此出城去寻盛字。而1990年代将寻盛门重修在职中之后的半山处,十分令人费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题西林壁》极赋哲理。同理,站在盛字山中寻盛字,无异于背起娃娃找娃娃。

那盛山公园大门立柱上的对联“何事催人登山寻盛字,多情怀古对景赋新题”中的“登山寻盛字”,也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吧。

9.杜甫一生写了多少诗词

杜甫著作

望岳

登楼

题张氏隐居

玉台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无题

漫兴

梅雨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小至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新秋

野望

白露

白丝行

赤霄行

冬狩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莫相疑行

石笋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醉时歌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负薪行

高都护骢马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晦日寻崔戢李封

寄韩谏议

美陂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清明二首

释闷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醉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

夔州歌

三绝句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戏为六绝句

赠花卿

哀江头

哀王孙

兵车行

春望

春夜喜雨

石壕吏

新婚别

登高

水槛遣心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写的关于历史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杜甫写的关于历史的诗句

诗句

诗经中关于采摘的诗句

阅读(3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经中关于采摘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采摘”的诗句,描写采摘的诗句,关于采摘的诗句。1.《咏菊》唐代 陈叔达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2.《渔家傲》宋代 欧阳修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

诗句

关于赞美四月的诗句

阅读(3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四月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四月的句子,描写四月的优美古诗,关于四月的诗句。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宋] 欧阳修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

诗句

关于南京紫金山的诗句

阅读(4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南京紫金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紫金山的诗句,有关紫金山的诗句,描写紫金山的诗句。《沁园春·紫金山前》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紫金山前,铁骑围中,惟公尚知。怅当时卯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故垒荒榛,群贤拱木

诗句

关于期待未来的诗句

阅读(3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期待未来的诗句,内容包括求展望未来的诗句,励志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及赏析,有关于对自己未来期望的古诗词。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也是展示未来的好诗句还有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黄巢的 他日若

诗句

关于孤雁的诗句古诗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孤雁的诗句古诗,内容包括关于孤雁的古诗,有关孤雁的古诗,急用,有关孤雁的诗句。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

诗句

霸气诗句关于生意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霸气诗句关于生意,内容包括帮我想个霸气招财的四字成语,关于生意的,不要太俗气,谈生意最霸气的祝一句,兄弟各奔东西的霸气格言。形容很专业很厉害的成语:登峰造极:厉害的已经到了极点,相当的厉害。以一当十: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

诗句

写关于带春的诗句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带春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名诗句,十句关于“春”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十句)谁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句

有关于沉香的诗句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沉香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沉香”的诗句,关于“沉香”的诗句,关于沉香的诗词都。《苏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彦原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

诗句

关于星夜的诗句

阅读(12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星夜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星夜的古诗,求关于星夜的诗句,关于星夜的句子。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诗句

有关于花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4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花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带有花字的诗词,与花有关的古诗,含有花字的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唐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句描写冬天。“梨花指的是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

诗句

关于吃虾的搞笑诗句

阅读(3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吃虾的搞笑诗句,内容包括请问一下有关虾的经典诗句,有关虾的经典诗句,关于虾的诗句。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唐·唐彦谦《索虾》虎落平崖受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欺.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诗句

关于求知若渴的诗句

阅读(10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求知若渴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勤于思考,求知若渴的句子,关于求贤若渴的诗句,形容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的词语是。《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

诗句

关于桃花的诗句自创的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桃花的诗句自创的,内容包括自创的有关桃花的古诗,自创的有关桃花的古诗,描写桃花诗(自创的)急。桃花盛开桃花景 桃景开给采桃人 我爱桃景在墙外 只闻花香不见景 采桃只为爱桃人 爱桃未见桃花景 我本爱景不爱桃 确能吃桃

诗句

关于视觉描写的诗句

阅读(3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视觉描写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视觉的诗词,描写视觉的诗词,关于视觉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熟不寒天. (唐)白居易《寒食夜有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

诗句

诗经中关于采摘的诗句

阅读(3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经中关于采摘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采摘”的诗句,描写采摘的诗句,关于采摘的诗句。1.《咏菊》唐代 陈叔达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2.《渔家傲》宋代 欧阳修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

诗句

关于赞美四月的诗句

阅读(3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四月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四月的句子,描写四月的优美古诗,关于四月的诗句。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宋] 欧阳修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

诗句

关于南京紫金山的诗句

阅读(4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南京紫金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紫金山的诗句,有关紫金山的诗句,描写紫金山的诗句。《沁园春·紫金山前》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紫金山前,铁骑围中,惟公尚知。怅当时卯角,鱼犹同队,如今缟鬓,鸥已忘机。故垒荒榛,群贤拱木

诗句

关于期待未来的诗句

阅读(3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期待未来的诗句,内容包括求展望未来的诗句,励志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及赏析,有关于对自己未来期望的古诗词。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也是展示未来的好诗句还有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黄巢的 他日若

诗句

关于孤雁的诗句古诗

阅读(3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孤雁的诗句古诗,内容包括关于孤雁的古诗,有关孤雁的古诗,急用,有关孤雁的诗句。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

诗句

霸气诗句关于生意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霸气诗句关于生意,内容包括帮我想个霸气招财的四字成语,关于生意的,不要太俗气,谈生意最霸气的祝一句,兄弟各奔东西的霸气格言。形容很专业很厉害的成语:登峰造极:厉害的已经到了极点,相当的厉害。以一当十: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

诗句

写关于带春的诗句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带春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名诗句,十句关于“春”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十句)谁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句

关于时光的味道的诗句

阅读(4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时光的味道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时间久味道好的句子,关于生活的味道的优美句子,形容味道的句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人们都猜:这是一面镜子!但有一个人却不动声色地回了这么一句:这是生活。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