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颂祖国的诗歌(关于边疆建设者的)谢谢
我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
鲜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关于歌颂新疆建设者的诗词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一)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3.赞美边疆建设者的句子(不少于3句)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
4.赞美祖国建设者的诗边疆
你们,一群普通工作者;
你们,一群伟大的建设者.
哪儿需要你们,
你们就扎根在哪儿.
探索大地的秘密,
要把宝藏开发.
风吹雨打,
风欺雪压,
你们永远不会退缩.
带上你们的决心,
把边疆建设.
我歌颂你们,
我赞美你们,
没有你们,
就没有边疆如今的繁华;
没有你们,
就没有我们美丽的家园;
没有你们,
就没有今日祖国的辉煌!
5.写几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话~~~~~~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
6.边疆建设的诗
你修路, 是为了别人走向远方, 回归故里; 你自己, 却长眠在遥远的西藏, 连骨肉也没留下。
是路属于你, 还是你属于路?他们是那么的坚强,他们是为人服务.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到哪儿去建设祖国。
他们就像白杨树那样,不管有多少困难,不管环境有多差,它们总是又高又直。没错,他们就是祖国的保卫者。
他们服从祖国.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
他们从不嫌弃生活条件有多差,环境有多么恶劣,他们总是一心一意地工作。他们不会逃避困难,他们为了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哪儿有困难,哪儿就有解放军战士,不管是刮风不管是下雨,他们总是拼搏在最前线. 哪儿有困难,哪儿就有雷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56535锋的身影。 哪儿有事故,他们就在哪儿,哪儿有新闻,他们就在哪儿,不管是刮风下雪,不管是狂风暴雨,他们总是一如既往的工作. 设者人民解放军是那么的伟大。
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出现。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边疆,不后悔,也不后退.石油工人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
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住下,他们一到了这些荒原、野地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创业劳动中去。机器声、人声、歌声、欢笑声,打破了这儿的寂静。
哪儿洋溢着建设的足音,哪儿就闪耀着他们的身影。不管烈日炎炎让人心悸,不管冷雨飘飘令人寒蝉,祖国建们总是在为辉煌蓝图激扬色彩!哪儿洋溢着建设的足音,哪儿就闪耀着他们的身影。
不管烈日炎炎让人心悸,不管冷雨飘飘令人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边疆建设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