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釆桑子中著名的词句
一、采桑子诗词及解释
1、《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无名氏
年年才到花时候,
风雨成旬,(1)
不肯开晴,
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
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
何似当初莫做春。(2)
2、注释:(1) 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2) “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3、评解
这首小词,从花时风雨、耽误寻花,抒发感怀。年年花期,风雨交加,陌上寻花,皆为所误。待到放晴,花已成尘。因此,还不如当初不要“做春”。全词轻柔含蓄,语浅意深,风格和婉,喻意清新。
这首寻花词似乎隐含着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感受。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位词人一生苦苦寻花而又寻求不得,正表现了他生命中苦苦追求的美好事物的失落。是求爱不成?还是怀才不遇,理想难以实现?无名氏的词本身无考,不好作具体肯定,但词中对造化弄人的哀叹,确实是作者命运观念的形象写照。
上片写有花无晴。“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作者年年思花、盼花,可是年年到百花欲开时,天公便不作美,风雨成旬(一旬,十日,这里泛指时间长),不肯开晴。老天好象故意与人作对似的,使年年有花变成无花,“误却寻花陌上人。”苦苦思花、寻花,终因天雨而不得。真是天公无情,造化弄人,命运是多么的冷酷!
下片写有晴无花。“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有了寻花的机会,却“花已成尘”,希望又成泡影。命运真是残酷,连一丝丝的机会都不肯施予!“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作者把一切艾怨投向冥冥中的花神:既然叫人难寻花,又何必百花盛开在春天。这两句结尾看似空灵,实则沉痛,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命运之神既怨恨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词的上下两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花与天气形成了“有花无晴”和“有晴无花”的相反相成的对比,这就在哲理上织成了一张命运之网,把人笼罩在其中,无法逃遁。
2.釆桑子中著名的词句
一、采桑子诗词及解释 1、《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无名氏年年才到花时候, 风雨成旬,(1) 不肯开晴, 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 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 何似当初莫做春。
(2)2、注释:(1) 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2) “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3、评解这首小词,从花时风雨、耽误寻花,抒发感怀。年年花期,风雨交加,陌上寻花,皆为所误。
待到放晴,花已成尘。因此,还不如当初不要“做春”。
全词轻柔含蓄,语浅意深,风格和婉,喻意清新。这首寻花词似乎隐含着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感受。
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位词人一生苦苦寻花而又寻求不得,正表现了他生命中苦苦追求的美好事物的失落。
是求爱不成?还是怀才不遇,理想难以实现?无名氏的词本身无考,不好作具体肯定,但词中对造化弄人的哀叹,确实是作者命运观念的形象写照。上片写有花无晴。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作者年年思花、盼花,可是年年到百花欲开时,天公便不作美,风雨成旬(一旬,十日,这里泛指时间长),不肯开晴。老天好象故意与人作对似的,使年年有花变成无花,“误却寻花陌上人。”
苦苦思花、寻花,终因天雨而不得。真是天公无情,造化弄人,命运是多么的冷酷!下片写有晴无花。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有了寻花的机会,却“花已成尘”,希望又成泡影。
命运真是残酷,连一丝丝的机会都不肯施予!“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作者把一切艾怨投向冥冥中的花神:既然叫人难寻花,又何必百花盛开在春天。
这两句结尾看似空灵,实则沉痛,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命运之神既怨恨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词的上下两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
花与天气形成了“有花无晴”和“有晴无花”的相反相成的对比,这就在哲理上织成了一张命运之网,把人笼罩在其中,无法逃遁。
3.釆桑子 诗歌翻译
采桑子·重阳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⑵重阳。今又重阳⑶,战地⑷黄花⑸分外⑹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⑺,不似⑻春光。胜似春光⑼,寥廓⑽江天⑾万里霜。[2]
2注释译文编辑
词语注释
⑴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⑵岁岁:年年。
⑶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⑷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⑸黄花:指菊花。
⑹分外:格外。
⑺劲:强劲。
⑻不似:不类似,不像。
⑼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⑽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⑾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3]
白话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4.釆薇诗句中什么被誉为《诗经》中的句子,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赏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23163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后人评价:
1、清代王夫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卷一)
2、清代方玉润:盖以诗中明言“曰归曰归”及“今我来思”等语,皆既归之辞,非方遣所能逆料者也。其前五章不过追述出戍之故。……今何幸而生还矣,且望乡关未远矣,于是乃从容回忆往时之风光,杨柳方盛;此日之景象,雨雪霏霏,一转瞬而时序顿殊,故不觉触景怆怀耳。……故以戍役者自作为近是。……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诗经原始》)
3、南朝宋刘义庆: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世说新语·文学》)
5.求(诗经)釆薇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启:坐下。
居:住下。(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
(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四匹雄马高又大。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我的心中多伤悲,没人知道我悲哀。
赏析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
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
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
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
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6.诗经·釆薇是一首什么诗
这是一位守边兵士在归途中赋的诗。
旧说是文王时遣送守边兵士出征的乐歌,但从诗的语言艺术和风格来看,很像《国风》中的民歌,不像周初的作品。《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诗人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可见诗作于周懿王时(约在公元前934年以后)。末章以柳代春,以雪代东,借景表情,感时伤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诗经》程俊英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6月第一版
《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165.aspx
7.辛弃疾的采桑子诗加诗意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
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
说还休。”
【品评】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④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注释】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
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
说还休。”
【品评】
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
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
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
“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
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
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8.诗经釆薇节选每一句话 意思
1、昔我往矣:回想当年我出征离开家乡的时候。
2、杨柳依依:那是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
3、今我来思:如今归来之时。
4、雨雪霏霏:下着纷纷扬扬、漫天飞雪的冬天。
全句欣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句翻译: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时,已是漫天飞雪的冬天了。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一般小学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诗经中釆桑子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