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淞的创作新诗
吴淞
·这泱泱的大海,
这苍苍的云树,
这一排残坏的巨炮,
正像那些负伤的巨蟒,
僵的直的岑寂的横卧着,
向着遥遥的天宇,
张开它残缺的大口。
虽然吼声已经停止了,
喘息已经断绝了,尚婉言谢绝怀着郁勃的愤怒。
·我徘徊于此残墟废堡之间,
海风吹起我的衣襟,
我拥抱这些大炮,
摇撼而且亲吻,
而且嘘唏泣下。
一具钢铁的巨大的战骨,
已经没有丝毫的微温。
我尽力的摇撼与热烈的亲吻,
而且嘘唏泣下,
海风吹起我的衣襟。
·我回头看大海:
海涛喷着白沫向天卷,
茫茫的无尽的挟着怒吼的声音。
我向天末遥望,
天的尽头仍是一排一排的,
争着向前进的巨浪,
像拼命的狂奔。
我为这些海波所吞噬,
所震撼,所兴奋;
海风吹起我的衣襟。
·我抱起一颗沉重的残余的炮弹,
用力的向着天高举,
向着海水掷,
许多惊异的眸子向着我望,
我只回答一些寂寞与抑郁的叹息。
这些炮弹不再发出巨大的声响,
只沉卧于乱石与泥沙之下,
我寂寞而叹息而下泪,
望着都市的烟,村落与田野,海与云,
海风哟,海风吹起我的衣襟。
(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一日)
出处:《毋忘草》,土星笔会1935年版 《吴淞》不是纪游诗,不是咏古诗,而是一首感时之作。它写于淞沪血战结束不久,曾经游学扶桑的常任侠,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愤怒和悲伤,面对着吴淞战场“残坏的巨炮”,诗人不由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思。
全诗分四节,由近及远,弥漫着一种怆然的悲剧氛围。第一节写吴淞口炮台的景象,大炮“横卧着”,“张开它残缺的大口……喘息已经断绝了”,是眼前的实写,也是北国的缩影,引起人们对长城残破、海防洞开的衰危局势的忧虑,末了一行“郁勃的愤怒”,由抑转扬,静中寓动,为底下诗行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节写抒情主人公在“残墟废堡之间”,久久“徘徊”,“摇撼”并且“亲吻大炮”,“嘘唏泣下”。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思,通过这些不寻常的动作得到了突出的展现。第三节顺势展开,把意境拓得既深且远,如“海涛”,是写实也是比喻,当年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不正如“茫茫的无尽的挟着怒吼的声音”吗?这节写得有些虚幻空灵,因此也更有气势,更富于情绪感染力。第四节写“我”高擎“炮弹”,掷向大海,显得突兀而悲壮。不过读者对这些诗行不能看得太实,扣得太死,它们多半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实际情况则是这些炮弹“沉卧于乱石与泥沙之下”。全国人民报国无路,抗日有罪,连炮弹也失去了巨响,此情此景,怎能不使“我寂寞而叹息而下泪”!
这首诗在传达忧患的情思时善于铸冶意境,景语和情语交错展开,又相互渗透,重叠的语句、语调构成了诗歌的韵味,增强了抒情的气势。有些青年读者尽管不详细了解“一·二八”战事,但只要认真读上几遍,是不难体会诗作所包含的深沉的感慨的。 1949年11月,上海广播剧团成立。上海电台有了自己的广播剧。由团长吴淞等改编演播了《感谢斯大林》、《我们夫妻之间》、《新事新办》等广播剧。
2.钱金玉舍生取义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⑤:“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⑥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 ②径之吴淞 ( )
③及东炮台陷 (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答案:
1.做官; 直接、径直; 等到; 止,停止 (4分)
2.C(2分)
3.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2分)
4.⑴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就收拾行装动身。(2分)
⑵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分)
5.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尚廉节: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至少两点,一点1 分)
3.陈化成抗英的原文和译文 急
陈化成(1776~1842. 6.16) 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
行伍出身,习水性,精武艺,累迁至总兵。1830年(清道光十年)晋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多次率水师战船缉拿、驱逐英国等国鸦片武装走私船。
1840年初,调任江南水陆提督。不久,闻英国侵略军进犯定海,不入松江衙署,急赴江苏最重要之海口吴淞,积极备战,先后调集清军4000余名,调配各型火炮250余门,并沿黄浦江口西岸修筑防御阵地“土城”达5公里,上筑火炮掩体“土牛”,加固东西炮台。
1842年6月,英军入长江口。16日,吴淞之战爆发,英军以军舰7艘、轮船5艘(共载炮200余门)及陆军两团(不足额),分攻东、西土塘及江面清军船只。
陈化成不畏强敌,下令向英舰开炮轰击,击伤英舰4艘。在西炮台遭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英勇捐躯。
吴淞要塞也随之失守。 1830年提升福建水师提督。
这时东南沿海常有外国鸦片直径走私船出没,甚至明日张胆地进行武装走私。清政府不少官员,不仅不敢攻击番(外国)舶,有的甚至包庇汉奸,阴享分肥之利。
陈化成到任后,督率水师,认真巡逻,严行堵截。1839年全国禁烟运动开始后,他在抵抗派人物、闽浙总督邓廷桢的领导下,屡次击败英国侵略者。
10月,三艘英国武装船停泊在福建沿海水域,陈化成立即督率水师驱逐,英船抛泊示威,赖着不走,陈化成令各船整备炮火,联艘驶进,连环轰击,英船才一面开炮回击,一面逃走。 南京控制着长江、运河两大水道,是江南的重镇,吴淞口又是长江的门户。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陈化成到任后五天,即亲率兵士赶赴吴淞口视察,加紧部署吴淞防务。
英国侵略者攻陷定海,窜到长江口,见吴淞戒备森严,不敢贸然进攻,乃北犯天津。在津得到投降派代表琦善的种种许诺,返回广东。
投降派于是散布“夷人就抚,海防可撤”的论调,陈化成一概不信,认为“犬羊有信哉?请留本镇兵弗去”,反对撤防。 陈化成任江南提督两年,枕戈海上,日夜戒备。
东南沿海一带自鸦片战争爆发后不时遭到英国侵略者的侵扰,士兵时常惶恐不安。独宝山吴淞一带,倚陈化成坚吴淞要塞,军气胆壮,“民独晏然”。
陈化成在吴淞口至上海城之间修筑了三道坚固的防御工事,每道工事都配备了雄厚的兵力和五百门以上大炮。又择吴淞东西炮台要害处,沿海塘筑了二十六个土堡。
并在上海城内设立铸炮局和火药局,派人到各地购买“精铁”,铸大炮和炮弹,先后铸成二、三千斤至八千斤大炮约三千门。他日夜勤于军务,与士卒同甘苦。
1840年冬天江南大雪,数日夜平地积雪数尺,他经常踏雪到各营查看,发现兵士有穿得单薄的,马上添置棉衣。有一次飓风大作,暴雨倾盆,潮水溢出塘面,部将劝他移帐,他拒绝说:“我撤到高而干燥的地方,士兵们住在低下窄小的地方,于心何忍?”军中都称他陈老佛。
他对军纪要求很严,为防守吴淞、宝山,调来了徐州总兵王志元部归陈化成指挥,王不听调度,部下纪律松弛,经常外去滋扰。他召来王志元,惩治其部下违法者十余人,从此王部慑服。
陈化成办事总是身先士卒,挖壕沟他亲自率领,严冬巡海他不时驾着小舟往来海滨风浪中。饮食亦不讲究,所食粗粝。
有病也不忽视巡防,认为“栉风沐雨,军营常事。”他出入从简,不用仪仗和随从。
为人正直,不好私交和阿谀。有一次他过生日,一个部将制了一面金字旗作为寿礼,他很生气,立令将金字旗撕裂。
1841年8月英国侵略者攻陷厦门,9月再次攻陷定海及镇海、宁波。厦门陷落,陈化成家乡遭难,他叹道:“毁家不足忧,特恨未能速剿耳。”
定海失陷,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为国捐躯,陈化成老泪纵横,他激励部下说:“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尔等勉之。” 1842年英国侵略者进一步扩大战争,拟沿长江内犯,占领南京。
5月英军先攻陷江浙两省防重镇乍浦,然后企图利用汉奸引导同进攻占上海,见吴淞防备极严,未敢轻入。陈化成自度敌人必攻吴淞,乃进一步固防,稽查汉奸,申明纪律,激励士卒,誓师抗战,宣告:“化成经历海洋,凡五十年,为国而死,死亦无妨。
我无畏死之心,则贼无不可灭矣。”英国侵略者传言:“不畏江南百万兵,唯惧一人陈化成。”
为此,侵略者为进攻吴淞要塞,颇用心机。他们先派奸细窥探吴淞炮台,6月又从印度派来援军。
侵略者先对吴淞炮台进行试探,恣意挑衅。接着侵略者用木排浮来战书,陈化成不予回答,将战书掷于海塘之外,同时发布命令,准备抵抗。
当时清廷两江总督牛鉴被敌人的武力吓坏了,亲至陈化成兵营,说敌人船坚炮利,难以抵挡,不如迎接犒劳侵略者,缓和空气,延缓开战日期,企图逃避战斗。陈化成愤然说:“某经历行阵,四十余年,今日见贼异议,是畏敌也。
且某奉命剿贼,有进无退。”他对兵士们说:“我今日极力用兵,欲以死报国恩,汝等幸助我全忠节焉。”
兵士们更为感奋。6月16日,英国侵略者以大小船只百余艘,陆军万余人,全力进攻吴淞要塞,六十七年的老将陈化成率官兵。
4.解释古文中的几个字
楼上几位都错了,是一个双词。
:1.急切貌。《北史·刘芳传》:“澹然自守,不於荣利,不戚戚於贫贱,乃著《穷通论》以自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於言哉。”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当下如针刺肚,推故不饮,起身别去。回到下处,想了又恼,恼了又想,恨不得学个缩地法儿,顷刻到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公见众人之状,到问道:‘你等去未多时,如何一齐跑了回来?’”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该号既于十月方出,何以如此之耶?”
2.急忙;赶紧。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蓝田县,船头打鼓催。”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咱弟兄每回家,准备出征则个。”《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王孙骆知吴王有失,不敢恋战,收兵,被越兵掩杀一阵,死者过半。”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周祺看见刘三公,趋前去,热烈捏住三公的手,说:‘呵,三公 ,辛苦啦。’”
3.迅急。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
4.,在古时一种兽的名称,因其奔跑速度非常快,所以称,在道家常与‘律令’一词连用,以祈祷法术快快显灵。
联系上下文,
这里应该是急切貌的意思。翻译:为什么要这样急切呢?
既:指动作已经完成。已经的意思。
5.钱金玉舍生取义 练习题
钱金玉舍生取义
钱金玉官松江①千总②,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③鸦片衅④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⑤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⑥君往,何为?”钱不听。既止吴淞⑦,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⑧。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⑨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⑩。
【注释】①松江:指松江府,今属上海市。②千总:官名。 ③道光壬寅:指公元1842年。道光,清宣宗年号。④衅(xìn):战祸。⑤尼:阻止。⑥趣(cù):同“促”,催促。 ⑦吴淞:今上海市宝山区境内,是长江口要塞。⑧勖(xù):勉励。⑨幸:希望。⑩置:停。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
(2)钱方假归省亲( )
2.“未几”、“之际”是文言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再写出学过的类似词语三个。
答: 、、
3.文中开头说钱金玉“性刚果,尚廉节”,请在选文中找出相照应的两句话。
性刚果——
尚廉节——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并分析这句话表现了钱金玉怎样的精神。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答:
5.孟子的一句名言恰是钱金玉行为的最好写照,这句名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