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不知足者长乐的名言警句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释 义: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 处: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示 例: 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2、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出自《毛泽东选集》中《奋斗自勉》
《奋斗自勉》(毛泽东 1917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意思是与天共同奋斗,与地共同奋斗,与人共同奋斗,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天人合一共同前进,才能体会到奋斗的真意和无穷快乐!是一种应天顺人,尊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3、契诃夫:“对自己的不满足,是真正天才的根本特性之一。”
4、鲁迅:“不满足、向上的车轮,能载着永不自满的人类。向大道前进!”
扩展资料:
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不知足者常乐”表明了一种时时进取,不满足现状的积极态度,它引导人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2.和祸莫大于不知足相关的名言和事例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是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去追名逐利,还是以淡然之心、从容对待名利得失?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我们就能发现他的许多话语犹如不时敲打灵魂的警钟,使人醉而复醒。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他并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他认为人们需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就是说基本的吃、穿、住以及文化生活这些自然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他则主张减少到最低程度。老子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名利、财富、得失哪个都比不上人的自我重要。所以,执著于名利场的人,只会耗尽精神,费尽心机,失去自我,他们积藏的东西越多,实际上失去的就越多,包括人的精神、人格、尊严、品质等等。所以,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忧患,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就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清朝的和珅就是典型一例。
和珅少时即在銮仪卫当差,19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他巧言令色,曲意奉承,又办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欢心,官职屡升,充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和珅位高权重,他借乾隆之名作威作福,凡是对他有意见者就设法诬陷之,而且贪心无限,所以给他送礼者无数。他安排乾隆帝游江南,沿途借机捞取金银珠宝以饱私囊;又奉旨去云南,将不送贿赂的云南总督参奏革职;对于陕西抚台送来的20万银两,和珅连正眼也不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国送来的珍宝礼品,和珅总是设法占为己有。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去世,嘉庆帝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揭发,逮捕了和珅,查明他执政20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后诏令和珅自尽,宣布和珅20大罪。查抄清单如下:……房屋2000余间,田地8000余顷,银号10处、本银60万两,当铺10处、本银80万银,金库内赤金5.8万两,银库内银元宝895.5万多个。其他珠宝、绸缎、人参所藏无数。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家产为8亿两白银,超过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难怪,嘉庆皇帝即位抄了和珅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的下场,不正印证了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吗?
3.感叹人生知足诗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长寿。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第四十四章》
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 知足名言
唐·皮日休《蚊子》。隐隐:象声词,形容蚊子飞行时的响声。噆(zān趱):咬。这两句大意是:蚊子的声音“隐隐”而响,聚拢来就像雷声一样,叮咬人的皮肤毫不知足。诗句一状蚊声之大,一写蚊子之贪;一用比喻,一用拟人,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晚唐文学家 皮日休 《蚊子》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知足的名言洪应明,明朝道人 洪自诚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见南朝·束·范晔《后汉书·岑彭传》。苦:苦于.感到遗憾。陇(lǒng垄);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蜀:古地名,相当于今四川省中西部。这几句大意是:人凡遗憾的是不知满足.既已平定了陇地,又眼望着蜀地。东汉初年,隗嚣和公孙述分别占据着陇地和蜀地。汉光武帝刘秀派岑彭攻打隗嚣占据的陇地西城和上圭,井写信给他说:“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成语“得陇望蜀”即本于此,争天常用于比喻人不知足,贪得无厌,欲墼难填,和俗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意思相近。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岑彭传》
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
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不知足的诗句和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