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句古语的出处和全句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编辑本段译文
周厉王很残暴,百姓都公开地指责他。召穆公告诉大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国王暴虐的政令了。” 周厉王十分恼火,得到卫国的巫人,派他们去监督那些公开指责的人。卫国的巫人把指责他的人告诉周厉王,就(下令)杀了那些人。百姓都不敢再说话了,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互相看看,代替要发泄的怨言。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穆公说:“我能制止别人的指责,大家都不敢说了!” 召穆公说:“这只是一种阻碍。堵住百姓的口比防止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河堤,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如此。所以治理河道的人要疏通它,让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导他们,让(他们)说话。百姓有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一样,财物从这里出来的;好像土地有高原,洼地,肥沃平原,百姓衣食的资源都从这里出来的。由于百姓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和坏才能体现出来。百姓认为好的就加以实行,百姓认为不好的就加以防范,这才是用来使百姓丰富财用衣食的方法。那些百姓在心中担忧这些问题而从口中说出来,他们考虑成熟就自然从口中说出来,怎么能堵得住呢?如果堵住了他们的口,那么赞许的人有多少呢?” 周厉王不听从。因而百姓没有人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三年之后便将国王放逐到彘那个地方。
周厉王的话就有这个“周厉王止谤”的故事
2.非理之财不取的后一句
不实之名不图,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
应该是这个吧?
含义:不实之名不图:就是以求真务实为成事之道,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成绩荣誉,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多一些从容,少一份浮躁;多一些公心,少一份私念。不图虚名,不作虚功,不事张扬。
不正之风不染:就是以笃学明德为立身根本,勤奋学习,学以致用,表里如一,有诺必践。待人光明磊落,处事客观公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冷静从容,淡泊平和,慎交朋友。
不义之财不取:就是以清正廉洁为基本守则,坚持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常敲警示钟,常打免疫针,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力戒唯利是图,不拿原则作交易,不用公权谋私利,不用“规矩”送人情。
不法之事不为:就是以法规制度为行为准则,时刻以党纪国法警示自己,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做到有章必循、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以廉洁自律规范自己,慎微、慎初、慎独,不论在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在任何场合都要自警,自觉遵纪守法,不以恶小而为之。
3.反腐倡廉的正话反说宣传语
2 6、教育监督制度并重,搞好反腐惩防体系建设。
2 7、规范服务,规范牧费,规范管理。
2 8、坚决纠正公路“三乱”,建设平安和谐大道。
2 9、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
3 0、热情服务是本份,生冷横硬要不得。
3 l、感谢群众监督,欢迎民主评议。
3 2、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3 3、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3 4、树正气一心为民,讲纪律令行禁止。
3 5、公心、公正、公开、公平。
3 6、一路温馨,一路廉洁,一路平安。
3 7、闻一声您好,献一颗爱心。
3 8、政风行风大家管,服务如何大家评。
3 9、人人是发展环境,人人是承德形象。
4 0、开展阳光服务,建设文明窗口。
4 l、建遵纪守法站所,创廉洁为民业绩。
4 2、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4 3、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4 4、创先进站所,筑行风基础,为群众解难。
4 5、深化民主评议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监督。
4 6、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4 7、深入反腐倡廉,促进经济发展。
4 8、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4 9、构建反腐惩防体系,创建和谐文明社会。
5 0、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5 1、深入反腐倡廉,服务经济建设。
5 2、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5 3、狠抓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端正党风。
5 4、严肃政治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5 5、艰苦奋斗,廉政勤政。
4.急求:关于法律方面的古文谚语
《韩非子》有度第六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
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
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
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
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
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
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翻译: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
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
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阳交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
5.求歌讼祖国、倡导文明的短文,短信,50字左右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莎士比亚认为: " 无暇的名誉是世界最纯粹的珍宝 " , "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 ,重建信用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从上层到下层的普遍重视,诚信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客观需求,新世纪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吸取焦裕禄、孔繁森、吴天祥等模范人物的高贵品质。 " 民无信不立 " ,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而我们的政府一旦树立起诚信的形象,我们的发展战略任务的实现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6.梁习传 翻译句子
“梁习字子虞”【参考译文】 梁习字子虞,是陈郡柘人,做过陈郡纲纪.太祖做司空的时候,征召梁习为漳县长官,先后做过乘氏,海西,下邳的县令,所到之处,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回京城后担任西曹令史,又调为西曹属. 并州的土地刚收回,梁习凭着别部司马的身份领管并州刺史.当时处在高干动乱之后,匈奴人还在并州,气势骄横,州里的官吏和百姓很多人逃亡到匈奴的部落;豪强聚兵自保,成为祸害,相互对抗,往往相持不下.梁习上任以后,采取引导告谕等措施进行招纳,对那些豪门大族都能以礼相待,逐渐举荐,使他们到幕府里来;豪门大族已经处理完,于是依次调发各地强壮的男丁把他们作为自愿从军者;又因为大军出征,让他们来当勇士.官吏和士兵离开之后,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属,先后送到邺地的人达数万之众.对于那些不从命的人,调动军队去讨伐他们.被斩首的人数以千计,投降的人数以万计.匈奴单于和各部落首部降服归顺,他们的部下各事其业,都编入户籍之中.边境平定安静,百姓遍布原野,梁习努力鼓励他们从事农桑,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推荐选拔名士,让他们在社会上显示才能,言论记载在《常林传》.太祖表彰他,赐以关内侯的爵位,又被正式任命为并州刺史.并州的长老称颂他,认为从记事以来,刺史没有赶得上梁习的. 建安十八年,并州归属冀州,梁习又被授予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领冀州,总揽旧部.又派人到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之用.梁习还上表请求设置屯田都尉二人,统领六百人,在沿途耕田种粮,来供人和牛的消费.后来单于归顺,西北没有担忧,都是梁习的功绩.文帝登上帝位,重新设 置并州,梁习再次做刺史,并被封为申门亭侯,封地百户;梁习在并州的政事治理是天下最好的.太和二年,梁习又被拜为大司农.梁习在并州二十多年,生活贫穷,没有当地值钱的东西,明帝对此感到惊异,赏赐很丰厚.太和四年去世,儿子梁施继承官爵. 当初,济阴王思与梁习都是西曹令史.王思因为值班之日禀事,违背太祖旨意.太祖大怒,吩咐传唤主事者,将处死刑.当时王思外出,梁习代为前去应对,已经被关押起来,王思于是急忙赶回,向太祖陈述自己的罪责,甘愿被处死.太祖感叹梁习不为自己申辩,王思知道自己的职分,说:"哪里想到我的军中有(这样)两位义士呢 "后来他们两个同时被提拔为刺史,王思在豫州做刺史.王思也很能干,但是待人刻薄琐碎;后来官至九卿,被封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