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十五六岁女孩儿的优美诗词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宋代:欧阳修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折桂令·春情元代: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清代:王国维弄梅骑竹嬉游日。
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
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
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2.描写十五六岁女孩儿的优美诗词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代: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清代:王国维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3.有什么诗句是赞美15、6岁女孩的
李清照的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意思: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
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
寥寥几句就展现出了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词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达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是平凡中平见神奇啊!
4.用什么词形容15、6岁的男孩子
英俊、英隽、少男、稚气、帅气
一、英俊 [ yīng jùn ]
解释:容貌俊秀又有精神:~少年。
引证: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终于未死,所以此次又应青年之请,除自由同盟外,又加入左翼作家连盟。”
二、英隽 [ yīng jùn ]
解释:同“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引证: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五幕:“想你们是同胞弟兄,怎么你哥哥那样丑陋,你这样英隽?”
三、少男 [ shào nán ]
解释:未婚的少年男子:~少女。
引证: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四、稚气 [ zhì qì ]
解释:孩子气:一脸~。
引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稚气的话,说话并不要紧,稚气能找到真朋友,但也能上人家的当,受害。”
五、帅气 [ shuài qì ]
解释:漂亮;英俊;酷;使人惊艳的。可用来形容人物或事,形容人物时多指男性。
5.白居易15岁时写的什么诗
唐朝诗人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写诗了。十五六岁那年,他拿着自己的诗集到京城长安去拜见顾况。
当时顾况是有名的大诗人,他刚开始看不起这个无名小辈。没想到翻开诗集的头一篇,顾况的眼睛亮了,腰也直起来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竟然禁不住拍手称赞:“好诗,真是好诗啊!”顾况用赞赏的目光看着白居易,心中油然产 生了对少年诗人的喜爱。
从此,白居易经常得到顾况的关照和扶持,在长安住了下来,更加勤奋地写诗,终于成了唐朝的大诗人。
由此观之,他十五六岁写的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