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令我感受最深的古诗文名句和平区的小考作文
我今年七岁了,已经能背诵五十多首古诗了。
小伙伴们都叫我古诗大王,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背古诗的,只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教我背古诗。
我最早背诵的一首古诗是《锄禾》。那时,不管是跟妈妈去邻居家串门,还是去亲戚家,我总会把这首诗背给他们听。
每次背这首诗,我摇头晃脑的样子总会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后就是一番夸奖。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背古诗。
有一次,爸爸要去开会,饭没吃干净就急忙要走,我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妈妈惊喜的对爸爸说:瞧,我们的女儿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了,多棒啊! 我很佩服古代的大诗人,他们写了那么多诗。
我多想自己也 能成为一位现代小诗人,写出大家喜欢的诗歌。我会努力的。
2.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古诗,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一篇作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3.写一篇诗句感受的作文
《寻隐者不遇》改写到处是深山老林,山中雾气缭绕,一片白茫茫,恍如仙境。
一位穿着端庄的诗人——贾岛,正朝着山下的一户人家走去。房子旁,一位童子正在片片苍松下拿着树枝,赶着狗玩呢!贾岛走上前来,心想:这应该就是那位隐者的住处了吧。
“先生,请问您……”童子好奇地问。贾岛解释道:“我步行千里而来,是为了来找你家先生。
不知童子是否知道先生的去处。”“哦,那真不巧!我师傅在半个时辰前就上山采药去了。”
“唉……” 贾岛失望了。这时,童子又说话了:“我师傅就在此山中……”“这是真的吗?那你又是否能告诉我他大概在哪儿?” 贾岛打断了童子的话。
“可是……现在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儿……”原先满怀期望的他,彻底失望了。回到家乡,心中万般无奈的他,为此写出了一首抒情之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名师点评:小作者对课文的语言进行了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成功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了记叙文,把《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情景写了下来。
文章对山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对话内容都进行了比较好的叙述。小作者还可以试试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改写。
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山里拜访我的老朋友。 山中,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散布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簇拥在它们旁边的还有一群绿油油的小草。
花上草上爬着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它们发出十分奇怪的声音。而蜜蜂、蝴蝶则是站在花上翩翩起舞…… 我被眼前的景色给迷住了,仿佛此时已处在人间仙境一般。
啊,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 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这儿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松树下,看见一个小孩子正逗狗玩。
我走上跟前轻轻地问:“小朋友,请问你认识某某某吗?我是他的好朋友。”小孩子停住了玩耍,站了起来,从上往下打量了我一番,调皮一笑:“当然认识了,他是我的师父,他刚才去采药了。”
“原来你是他的徒弟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那么请问他在哪儿呢?”我恭敬地问道。小孩说:“嗯,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
我抬起头,顺着小孩指的地方一看:哇,这座山上林深叶茂,云雾缭绕,怎么才能找到老朋友呢?“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可我转念又想:老朋友本来就是喜欢隐居山林,看看山水,采采草药,我本就不应来打扰他的生活。
若是我能摆脱世俗,和他一样隐居山林该多好! 望望天空,我自言自语道:“好朋友,我以后会再来拜访你,和你叙叙旧的。到时候,我会在这多住几天,体验一下闲云野鹤的生活!”这天,贾岛到西山去找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叫***。
因厌倦了世间的尔虞我诈,便隐居深山修身养性,与世隔绝,贾岛与***从小便是知心好友了,这几年贾岛当上了青云寺主持,很少与他书信联系,***就音讯全无了,这几天贾岛在外讲经论道,无意中听人说起***,他就兴高采烈地去西山找他了。 西山脚下的景色很美,从这儿就能看到山顶上的云雾,那云雾忽隐忽现,如果仔细看,云雾一会变成可爱的小白羊,一会儿变成鸟儿,一会儿变成活泼的小鱼……。
贾岛看了看这一切,自言自语道:“难怪***会住在这儿呀!这真的很美。”边说着,边赶路。
他穿过青翠欲滴的竹林,路过清澈见底的小溪,又走过奇形怪状的山石,便来到了一个云雾环绕的松林,贾岛也累了,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只光彩夺目的蝴蝶飞了过来,它的翅膀青紫相间,好不漂亮。
蝴蝶在云雾弥漫的松林中飞来飞去,更给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贾岛也休息够了,便继续赶路,他边走边想:这里山青水秀,真是人间仙境呀!***住在这真是享清福了。
不一会儿,贾岛来到了山顶,只见不远处有座房子,他想:这一定就是***的家了,就向前走去。只见一个孩子正在拿着一根树枝和一只狗玩耍,他想:这也许是***的邻居吧。
他上前问道:“小朋友你好,你知道这儿住一个叫***的人吗?” 孩子见有人问他,但把狗赶回狗窝,道:“先生您好,我叫子慧,***正是我的师傅,您找他有事吗?” 贾岛听后大喜,忙回答:“我是他朋友,想来和他聊聊,你能带我去见他吗?” 孩子一脸惋惜地说:“对不起啊,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贾岛听了,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可他想:问问他去哪采药了,兴许还能找到他。于是,他又问:“你的师傅去哪采药了呀?”孩子答:“就在这座山中。”
贾岛听了,心里又生起了一丝希望,忙问:“你能带我去吗?” 孩子又一脸惋惜的说:“哎呀!只可惜,这西山云雾太大,我又不认得路,我实在帮不了您啦。” 贾岛听后绝望不已,便告辞了,他一边叹气一边赶回去了,可他转念又想:虽然未见好友,但却饱览了西山的风光呀!这次虽然白跑了一趟,但也看到了好风景呀!他回去由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作文】
“今日事,今日毕。”
我想这句话大家都熟悉,在众多名言警句中,要数它给我的感受最深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每次写作业,做事情总爱拖拖拉拉的,爸爸妈妈也常给我讲,要像从海绵里挤水那样挤时间,还不停地给我讲一些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这些名言、谚语我早听烦了,几乎全部都能倒背如流了。
时间一长,只要父母一提这些,我就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想听。 但记得一次,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阅读的题目是:今日事,今日毕。
尽管我平常非常讨厌有关时间的名言,但依然怀着好奇心去读了这篇文章。文中讲的是一个小男孩,跟我一样,无论是做作业的速度,还是做事情的速度,都很慢。
有一次暑假,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11点,他仍在赶5篇作文,两本字帖。后来,他奶奶告诉他:“今日事,今日比”这话,使他感受很深,从此,他做任何事都不再拖拉了。
读完文章后,仔细想想,我和他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每天的家庭作业我总会拖到晚上10点、11点,甚至12点或凌晨1点才做完。然后不住地抱怨:“老师真不理解我们呀,布置这么多作业,好残忍啊!”但在班里一问其他同学,都是7、8点做完。
奇怪,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样多,为什么我和同学会在不同的时间做完呢?记得数学里有这么一个公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那么问题肯定在工效上。我仔细一想,的确,每次写作业我总是写一个字,玩五分钟,再写一个字,又玩五分钟。
每次星期五的作业总是星期五“推”到星期六做,再从星期六“推”到星期日。经常星期日晚上还在赶作业。
每次放假(特别是暑假)总会这么想:唉,“劳累”了四个月,总该好好地玩上一两个月吧,反正假期60多天,时间多,先玩再说。结果,有哪一次作业不是在开学前几天补的呢? “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我一定会记着的,因为它能告诉我做任何事千万别拖拉,这样,你的生活才会丰富,有意义。
5.作文《感受最深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句孔子的名言.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6.以 感受古诗 为话题的作文
小楼昨夜听风雨 听雨声,可以洗耳;听雨声,更可以净心。
喜欢听雨,是因为雨声是一种与繁杂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籁之声,永远牵动我内心深处那一份纯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小雨的柔,小雨的多情,小雨的缠缠绵绵。
这种雨声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不静下心,心无杂念地听是听不到的。这种雨声好似夜晚的茉莉花飘出的淡淡的清香,似有似无,虚幻缥缈,想伸手去抓却早已不见了。
听小雨声让我想起李清照,她的词与人一样,永远不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给你留下的永远是淡淡的景,淡淡的愁,像缕缕腾起的略带香气的烟,听不到燃烧般的噼啪声,却永远牵动你的心。喜欢听小雨声,我好似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倚着窗儿,一夜听雨静无眠。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中寸的利索,中雨的爽快。中雨声是打在芭蕉上清脆的响声,均匀细腻,连续不歇,如潺潺的流水,如鸣佩环,又似冰雪融化打在岩石上的从容不迫。
这雨声让我想起王维,他的诗是“清泉石上流”的爽朗、清新。而他的人既是不默默无闻,也不似李白般惊涛拍岸,只是诉说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神话。
喜欢中雨,我似一个爽朗欢快的阳光少年,打开窗户,听雨在荷叶上响得欢快。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是大雨的洒脱,大雨的放荡不羁。
大雨声似山洪暴发,似瀑布从高山奔腾而下,似大海激昂澎湃,毫不忌讳,毫不留情地冲刷着大地。这种声音使你犹如置身花园,各种各样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来,有时呛得你透不过气来。
听大雨声让我想起李白,他手执一把剑迎倾盆大雨向山顶一步步爬去,任衣衫被树枝挂得破碎,任双脚被砺石磨得鲜血淋淋。他的诗风好似大雨一样豪迈澎湃,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击力。
而李白的人也是大起大伏,生前用诗惊动世人,死后也是轰轰烈烈。 在嘈杂的社会听雨,用小雨拂去纤尘,用中雨冲走烦恼,用大雨震撼心灵。
雨声,永远牵动我的心。 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
多姿的桃花在我们不经意间热情的开放。美丽的青春年华,在我们忽略中,一点点的流逝。
聪明的你,可曾注意到她轻盈的脚步。 游丝软系飘香榭 风不停,绿树阴,阳光晃眼,天真蓝。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在运河堤上追逐打闹。一阵轻盈的东风,夹带着幽香迎面扑来。
“好香啊!”百合的鼻子最尖,“看!”我伸着胖乎乎的手指着前边的一排桃树,一朵朵粉色的桃花浅施粉黛,风吹过,如玉脂般晶莹的花瓣打着旋儿落地。“好美呀!”“嗯,马上就可以吃桃子了!” 躺在草地上,柔软的小草抚摸着我们。
“好想像桃花一样快快长大。”“嗯,当大人真好,不要被人管,时间多得太慢了……” 此时的我们却怎能注意到大树旁一棵小桃树上,桃骨朵儿正在默默开放。
风刀霜剑严相逼 刚步入初中的我倚在桃树旁,天空中的白云也噙着思念轻轻拍打在树叶上。 一次次考试的失利,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像丝一样包裹着我。
“好难过,这就是成长吗?这就是青春吗?好烦……”我喃喃而摇头。 此时的我不曾留意在雨中轻摆裙边的桃花。
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个夏天仿佛是一步步的挪过来的,但终究还是来了。毕业前一天,在校园中漫步,桃花又开了。
碧绿的叶掌又怎能掩得住那倾城的面容悄然倩影,一朵朵红晕在对我掩嘴偷笑,是笑我笨吗?面对一场分别,我恍然大悟:我们的花季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流逝了,我所渴望的却又是我所忽略的,而又偏偏是少年最重要的东西,美丽的青春年华。 又见桃花开了,那朵朵灿若明霞的娇儿是否有前年的残花败叶?。
7.关于诗歌感受的作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8.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古诗名句
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时是黄昏时刻,在小城镇里,淅淅沥沥下起春末夏初的雨,夹杂着落日的柔和。下了一夜的雨,我躺在床上,因为认床而无法入眠,只好依着床头听雨。雨珠扣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又模糊的声响,屋檐滴滴答答。天渐亮起来,朦朦胧胧中睡去又醒来,听闻清晨里的叫卖声,有豆腐,有蒸糕,从楼上望下,还有辫子油长的姑娘挎着篮子,篮子里是新鲜的花朵,桃花,杏花,梨花,朵朵带着雨珠,那般动人。
这常常使我想起那般情景,那句诗: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感受最深的诗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