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榆钱的诗句

1.描写榆钱的诗句

《满庭芳·晓色云开》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寇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恁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雨中花/夜行船》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2.描写“榆钱”的诗句有哪些

1、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秦观 《满庭芳》

2、奈春光渐老,万金难买,榆钱空费。——陈允平 《还京乐》

3、风外榆钱无意绪。——段克己 《渔家傲》

4、买春无计托花神,费尽榆钱不计缗。——华岳 《春暮述怀》

5、那堪更看,漫空相趁,柳絮榆钱。——陆游 《极相思》

6、冷鳞中断榆钱破,寒骨平分玉箸光。——皮日休 《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

7、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苏轼 《雨中花/夜行船》

8、深红落尽东风恶,柳絮榆钱不当春。——苏轼 《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

9、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施肩吾 《戏咏榆荚》

10、翠石玲珑绾毒蛇,土花乱贴榆钱小。——王冕 《钱塘纪行》

3.诗中带有"榆钱"两字的诗

诗中带有"榆钱"两字的诗如下:屈大均《鹊踏枝》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这首诗把漫天的雨滴比作片片榆钱。

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苦之情。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

[1]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

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4.诗中带有"榆钱"两字的诗

诗中带有"榆钱"两字的诗如下:

屈大均《鹊踏枝》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这首诗把漫天的雨滴比作片片榆钱。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苦之情。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1]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5.《故乡的榆钱儿》文中的句子如何理理解

文章情感浓郁深刻,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浓浓热爱,对母亲的深刻情感,一树榆钱儿,丰盈了作者的心,文章十分有味道,像是记忆里那绿绿的嫩嫩的圆圆的榆钱一样,惹人情思。

榆钱儿的回忆,是对母亲的回忆。远离家乡,再也体会不到家乡榆钱的美好,在生活间隙,偶尔看到榆钱之类的东西,在总会忍不住摘一把,但是味道同母亲的相比确实差了很远,仿佛再也找不到那是的味道了。

这篇短文描写了两个场景榆树的外貌,类别,生长周期以及家乡的榆钱儿成熟了,母亲给我们吃。作者以对“榆钱的喜爱”为线索,抒发了思念家乡,思念童年摘榆钱吃榆钱。

6.刘绍棠的榆钱饭,赏析4句话

作者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榆钱儿在丫姑和“我”生活中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

文章开篇就写道:“我自幼常吃榆钱饭”,“那时候,我六七岁”,“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捋榆钱儿,“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九成榆钱儿一成玉米面”,蒸熟盛进碗里,“泡上隔年的老腌汤”,吃着“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哄饱”,实则未饱,但毕竟聊胜于无,可以暂时救命。寥寥数语,点明了榆钱儿是“我”小时候和丫姑等劳动人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主食”。

没有它,就没有什么可填肚子。好在“村前村后,河滩坟圈”,“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这是属于穷人的谁也夺不走的救命粮。

对穷人,其作用不言而喻,它形象地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因此,小时候的丫姑和“我”对榆钱儿有着特殊感情。

7.榆钱饭原文

1、原文 榆钱饭 作者:刘绍棠 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留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丫姑是个童养媳,小名就叫丫头;因为还没有圆房,我只能管她叫姑姑,不能管她叫婶子。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

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

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我们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这都是我童年时候的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已经写进我的小说里。 但是,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谁说草木无情?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政策一年比一年“左”,粮食一年比一年减产。

五尺多高的汉子,每年只得320斤到360斤毛粮,磨面脱皮,又减少十几斤。大口小口,每月三斗,一家人才算吃上饱饭;然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比大人还能吃,口粮定量却比大人少。

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她们就像胡同捉驴两头堵,围、追、堵、截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手提着口袋借粮。

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被逼得走投无路,恨不能钻进灶膛里,从烟囱里爬出去,逃到九霄云外。 吃粮靠集体,集体的仓库里颗粒无存,饿得死老鼠。

靠谁呢?只盼老榆树多结榆钱儿吧! 丫姑已经年过半百,上树登高爬不动了,却有个女儿二妹子,做她的接班人。二妹子身背大筐捋榆钱儿,我这个已经人到40天过午的人,又给她跑龙套。

我沾她的光,她家的饭桌上有我一副碗筷,年年都能吃上榆钱饭,混个树饱。 我把这些亲历目睹的辛酸往事,也写进了我的小说里。

1979年春天,改正了我的“1957年问题”,我回了城。但是,年年暮春时节,我都回乡长住。

仍然是青黄不接春三月,1980年不见亏粮了,1981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1982年更有酒肉了。 不知是想忆苦思甜,还是想打一打油腻,我又向丫姑和二妹子念叨着吃一顿榆钱饭。

丫姑上树爬不动了,二妹子爬得动也不愿爬了。越吃不上,我越想吃;可是磨破了嘴皮子,却不能打动二妹子。

1981年回乡,正是榆钱成熟的时候,可是丫姑又盖新房,又给二妹子招了个女婿,双喜临门,我怎么能吵着要吃榆钱饭,给人家杀风景?忍一忍,等待来年吧! 1982年春,我赶早来到二妹子家。二妹子住在青砖、红瓦、高墙、花门楼的大宅院里,花草树木满庭芳;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刚出满月。

一连几天,鸡、鸭、鱼、肉,我又烧肚膛了。忽然,抬头看见院后的老榆树挂满了一串串粉个囊囊的榆钱儿,不禁又口馋起来,堆起笑脸怯生生地说:“二妹子,给我做一顿……”二妹子脸上挂霜,狠狠剜了我两眼,气鼓鼓地说:“真是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你这个人是天生的穷命!” 我知道,眼下家家都以富为荣,如果二妹子竟以榆钱饭待客,被街坊邻居看见,不骂她刻薄,也要笑她小抠儿。

二妹子怕被人家戳脊梁骨,我怎能给她脸上抹黑? 但是,鱼生火,肉生痰,我的食欲不振了。我不敢开口,谁知道二妹子有没有看在眼里? 一天吃过午饭,我正在床上打盹,忽听二妹子大声吆喝:“小坏嘎嘎儿,我打折你们的腿!”我从睡梦中惊醒,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顽童爬到老榆树上掏鸟儿,二妹子手持一条棍棒站在树下,虎着脸。

几个小顽童,有的嬉皮笑脸,有的抹着眼泪,向二妹子告饶。我看着心软,忙替这几个小坏嘎嘎儿求情。

“罚你们每人捋一兜榆钱儿!”二妹子噗哧笑了,刚才不过是假戏真唱。 我欢呼起来:“今天能吃上榆钱饭啦!” “你这不是跟我要短儿吗?”二妹子又把脸挂下来,“我哪儿来的玉米面!” 是的,二妹。

8.榆钱饭原文

榆钱饭 作者:刘绍棠 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

小时候,年年青黄不接春三月,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杨芽儿和柳叶儿也能吃,可是没有榆钱儿好吃,也当不了饭。

那时候,我六七岁,头上留个木梳背儿;常跟着比我大八九岁的丫姑,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 丫姑是个童养媳,小名就叫丫头;因为还没有圆房,我只能管她叫姑姑,不能管她叫婶子。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下来清水洗净,开水锅里烫个翻身儿,笊篱捞上来挤干了水,拌上虾皮和生酱作馅,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团子吃。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

柳叶不能做馅儿,采下来也是洗净开水捞,拌上生酱小葱当菜吃,却又更费饽饽。 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

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杈上。

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 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 我们捋满一大筐,背回家去,一顿饭就有着落了。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饭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这都是我童年时候的故事,发生在旧社会,已经写进我的小说里。 但是,十年内乱中,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谁说草木无情?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政策一年比一年“左”,粮食一年比一年减产。

五尺多高的汉子,每年只得320斤到360斤毛粮,磨面脱皮,又减少十几斤。大口小口,每月三斗,一家人才算吃上饱饭;然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比大人还能吃,口粮定量却比大人少。

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婆不能给孩子大人画饼充饥;她们就像胡同捉驴两头堵,围、追、堵、截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手提着口袋借粮。

支部书记和大队长被逼得走投无路,恨不能钻进灶膛里,从烟囱里爬出去,逃到九霄云外。 吃粮靠集体,集体的仓库里颗粒无存,饿得死老鼠。

靠谁呢?只盼老榆树多结榆钱儿吧! 丫姑已经年过半百,上树登高爬不动了,却有个女儿二妹子,做她的接班人。二妹子身背大筐捋榆钱儿,我这个已经人到40天过午的人,又给她跑龙套。

我沾她的光,她家的饭桌上有我一副碗筷,年年都能吃上榆钱饭,混个树饱。 我把这些亲历目睹的辛酸往事,也写进了我的小说里。

1979年春天,改正了我的“1957年问题”,我回了城。但是,年年暮春时节,我都回乡长住。

仍然是青黄不接春三月,1980年不见亏粮了,1981年饭桌上是大米白面了,1982年更有酒肉了。 不知是想忆苦思甜,还是想打一打油腻,我又向丫姑和二妹子念叨着吃一顿榆钱饭。

丫姑上树爬不动了,二妹子爬得动也不愿爬了。越吃不上,我越想吃;可是磨破了嘴皮子,却不能打动二妹子。

1981年回乡,正是榆钱成熟的时候,可是丫姑又盖新房,又给二妹子招了个女婿,双喜临门,我怎么能吵着要吃榆钱饭,给人家杀风景?忍一忍,等待来年吧! 1982年春,我赶早来到二妹子家。二妹子住在青砖、红瓦、高墙、花门楼的大宅院里,花草树木满庭芳;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刚出满月。

一连几天,鸡、鸭、鱼、肉,我又烧肚膛了。忽然,抬头看见院后的老榆树挂满了一串串粉个囊囊的榆钱儿,不禁又口馋起来,堆起笑脸怯生生地说:“二妹子,给我做一顿……”二妹子脸上挂霜,狠狠剜了我两眼,气鼓鼓地说:“真是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你这个人是天生的穷命!” 我知道,眼下家家都以富为荣,如果二妹子竟以榆钱饭待客,被街坊邻居看见,不骂她刻薄,也要笑她小抠儿。

二妹子怕被人家戳脊梁骨,我怎能给她脸上抹黑? 但是,鱼生火,肉生痰,我的食欲不振了。我不敢开口,谁知道二妹子有没有看在眼里? 一天吃过午饭,我正在床上打盹,忽听二妹子大声吆喝:“小坏嘎嘎儿,我打折你们的腿!”我从睡梦中惊醒,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顽童爬到老榆树上掏鸟儿,二妹子手持一条棍棒站在树下,虎着脸。

几个小顽童,有的嬉皮笑脸,有的抹着眼泪,向二妹子告饶。我看着心软,忙替这几个小坏嘎嘎儿求情。

“罚你们每人捋一兜榆钱儿!”二妹子噗哧笑了,刚才不过是假戏真唱。 我欢呼起来:“今天能吃上榆钱饭啦!” “你这不是跟我要短儿吗?”二妹子又把脸挂下来,“我哪儿来的玉米面!” 是的,二妹子的囤里,不是麦子就是。

9.阅读短文三年级下册关于榆钱儿的阳春三月麦鸟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儿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

榆钱儿也叫榆荚,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

“榆钱拨拉子”也叫榆钱糕,是将新鲜的榆钱儿采来,用清水淘净,拌以玉米面或者白面粉(倘若使用荞麦面粉更为理想)放入笼屉中蒸熟。若吃甜食,只需在碗里加放白糖,拌匀,即可食之。

若吃咸食———可放入调味品适量,如放入盐末、酱油、香醋、辣油、葱花、芫荽等,其味新鲜爽口。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中赞美。

关于吃榆钱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吃榆钱的诗句

诗句

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

阅读(18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关于友善的古诗句,关于友善的诗词。《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释义:青翠的山峦横

诗句

关于蚕豆花的诗句

阅读(26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蚕豆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蚕豆花的好词好句,关于秋露的诗句,有关秋露的诗句。状江南·孟春【作者】鲍防 【朝代】唐代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作者介绍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

诗句

关于日久生情的诗句

阅读(49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日久生情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日久生情的诗句,求日久生情的诗,求日久生情的诗。1.《凤求凰·琴歌》年代:先秦作者:佚名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

诗句

关于风铃的诗句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风铃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风铃的诗句,描写风铃的诗句,描写风铃的句子。《枕上闻风铃》宋代:陆游原文:毒暑今年倍故常,蚊声四合欲舁床。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译文:今年的暑天比去年炎热,蚊子的声音在床

诗句

关于焰字的诗句

阅读(4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焰字的诗句,内容包括有祝字和焰字的诗句吗,有祝字和焰字的诗句吗,关于七个带火焰二字的诗句。【毒燎虐焰】毒:恶毒的;燎:火烧;虐:凶残的;焰:火焰。恶毒的大火燃烧,凶残的火焰肆虐。形容凶猛狠暴虐的恶势力。【飞蛾赴焰】比喻自

诗句

关于欲说还休的诗句

阅读(15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欲说还休的诗句,内容包括欲说还休的诗词,欲说还休的诗词,欲语还休的诗句。多少事、欲说还休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2、欲说还休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3、欲说还休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

诗句

关于比翼双飞的诗句

阅读(35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比翼双飞的诗句,内容包括有没形容比翼双飞的诗句,有关比翼双飞的诗,描写“比翼双飞”的诗句。描写“比翼双飞”的诗句有:有缘不负千里之程相见有情两相惜合奏楠琴献一双同听风声依徐爱念一对观水影鸳鸾倩舞牵共死生偕老

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佳句

阅读(4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佳句,内容包括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名句,重阳古诗名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句。重阳节经典古诗句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九日示大圆洪智》 宋·陈与2、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诗句

关于围棋的哲理诗句

阅读(4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围棋的哲理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围棋哲理的记叙文500字,各位有关于围棋的诗词吗包括诗词的翻译谢谢了~,有关儿童围棋的励志名言。人生如棋,落子不悔!人生如棋,黑与白的交接,生与死的交融。 道之生,无常之变;道之灭,无妄之灾。 一

诗句

关于阅读诗句

阅读(3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阅读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读书诗句古诗,关于读书的诗句或格言,关于读书诗句大全。《冬夜读书示子聿》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白鹿洞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

诗句

关于怀疑的诗句

阅读(9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怀疑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怀疑”的诗句,关于质疑的名言名句,关于怀疑的句子。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对酒情怀疑是梦,忆花天气黯如秋。唤春云梦泽南州。关于怀疑的名言:德国: 青年人相信许多

诗句

关于尊师重教的诗句

阅读(6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尊师重教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尊师重教的古诗,尊师重道的古诗,关于有尊师重教的诗句或者句子。《无题》2113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

诗句

关于中秋节月亮的诗句

阅读(35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月亮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中秋关于月亮的诗句,描写中秋节月亮的诗。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

诗句

关于友情知己的诗句

阅读(4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友情知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友情知己的诗句,关于友情知己的诗句,关于知音和知己友情的诗句。你好!关于友情的诗句有: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

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

阅读(18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友善的诗句古诗词,关于友善的古诗句,关于友善的诗词。《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释义:青翠的山峦横

诗句

关于蚕豆花的诗句

阅读(26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蚕豆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蚕豆花的好词好句,关于秋露的诗句,有关秋露的诗句。状江南·孟春【作者】鲍防 【朝代】唐代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作者介绍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

诗句

关于日久生情的诗句

阅读(49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日久生情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日久生情的诗句,求日久生情的诗,求日久生情的诗。1.《凤求凰·琴歌》年代:先秦作者:佚名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

诗句

关于风铃的诗句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风铃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风铃的诗句,描写风铃的诗句,描写风铃的句子。《枕上闻风铃》宋代:陆游原文:毒暑今年倍故常,蚊声四合欲舁床。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译文:今年的暑天比去年炎热,蚊子的声音在床

诗句

关于焰字的诗句

阅读(4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焰字的诗句,内容包括有祝字和焰字的诗句吗,有祝字和焰字的诗句吗,关于七个带火焰二字的诗句。【毒燎虐焰】毒:恶毒的;燎:火烧;虐:凶残的;焰:火焰。恶毒的大火燃烧,凶残的火焰肆虐。形容凶猛狠暴虐的恶势力。【飞蛾赴焰】比喻自

诗句

关于欲说还休的诗句

阅读(15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欲说还休的诗句,内容包括欲说还休的诗词,欲说还休的诗词,欲语还休的诗句。多少事、欲说还休宋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2、欲说还休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3、欲说还休宋辛弃疾 《丑奴儿 书博

诗句

关于比翼双飞的诗句

阅读(35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比翼双飞的诗句,内容包括有没形容比翼双飞的诗句,有关比翼双飞的诗,描写“比翼双飞”的诗句。描写“比翼双飞”的诗句有:有缘不负千里之程相见有情两相惜合奏楠琴献一双同听风声依徐爱念一对观水影鸳鸾倩舞牵共死生偕老

诗句

关于古筝与美女的诗句

阅读(3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筝与美女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一位古典美女弹古筝和跳舞的句子,越文雅越好,形容古筝优美的诗句,关于古筝的诗句。琴艺: 【微微福身,婉婉落座。玉指轻扬,露出纤细白皙的玉指,抚上琴面,凝气深思,琴声徒然在殿上响起,琴声委婉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