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天最优美的十个句子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 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 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 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 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 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 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 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
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
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
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 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
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 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 平线升起。
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 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 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 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 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 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像橄榄 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 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 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秋天的古诗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秋夜曲 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词 古诗学习要点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秋词。
4.描写秋天的特点+4句秋天古诗名句不要抄袭其他网址的,我希望是本人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它既有硕果金黄的喜悦之美,也有繁华落尽、落叶凋零的凄凉之美.《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总结要点:1、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景物时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3、虚实结合.文章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欢迎追问(*^__^*)。
5.描写秋天最优美的十个句子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 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 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 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 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 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 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 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
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
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
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 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
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 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 平线升起。
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 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 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 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 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 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像橄榄 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 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 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有关秋天的古诗词(带点赏析的) 快呀
《山行》赏析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①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①“停车”句:因爱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
坐:因。晚:天晚。
〔品评〕 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第三句的“晚”字 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
如今正“远上寒山”,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白云生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
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
“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唐诗笺注》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
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 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白云生”、“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
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