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有关社会经济繁荣的诗
杜甫的《忆昔》杜甫的《忆昔》共有两首,是广德二年(764年)在成都时所作。
诗里写出自己对唐肃宗、玄宗两朝旧事的回忆。第一首写的是“忆昔先皇(唐肃宗)巡朔方”、安史乱后唐朝的混乱情况。
杜甫写诗时为唐代宗统治时期,所以称肃宗为先皇。第二首以充满羡慕之情回叙当年开元盛世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兴,使盛世得以重现。
课本中引用的只是《忆昔》第二首开头的六句,下面尚有22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唐玄宗和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睿宗之子、高宗武则天之孙。睿宗朝曾参与诛杀武、韦同党,平定了武则天晚年以后的政治动乱。
712年即位,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2~742)。
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
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开元年间玄宗比较重视吏治,任用贤才姚崇、宋为相,精减冗官;也注意发展经济,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兴修水利和组织垦荒等;还重视文教科技的发展,整理古籍,任用天文学家一行改造新历,测量子午线。
同时,在和睦周边民族,安定边疆,以及对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贡献。姚崇 姚崇为唐玄宗开元时期名相。
早年为武则天所提拔重用,官至凤阁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开元初年,为唐玄宗所看重。
在一次讲武检阅军队时,召进姚崇议论国是,欲加重用。姚崇却侃侃而谈,提出十项建议,史称“建言十事”。
这十项建议包括: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与朝政、拒绝营造佛道寺观、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以礼相待、纳谏从善、以两汉外戚专权为戒等。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便正式拜相。
姚崇为相后,兴利除弊,选用贤才,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开元九年(721),姚崇病故。
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时期统治者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时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亦满”(《元次山集》)。
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荣,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开元二十年(732年),全国有民户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玄宗时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 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一书,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制作了《玄宗时期兴修水利表》。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46处。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 唐朝由于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北方的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
不少地区在麦子收获以后,继种禾粟等作物,可以两年三熟。南方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有显著进步。
首先是高产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并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诗形容说:“东屯(屯子、村庄)大江北,百顷平若桉(案的异体字,狭长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刚才)云(作语助,无义)已(完毕),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
当时江淮地区,已经是大面积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早稻。
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复种麦子或其他作物创造了条件,使两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渐在南方推广,有的地方可一年两熟。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无霜期较长,加上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宋朝时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稻麦轮作的二熟制。
“吴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吴郡图经续记》)这种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种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认为,唐时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莴苣和食用菌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还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的。
该书还说:“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唯有我国。”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尔传入我国的。
至于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记载亦见于唐代,在《四时纂要》一书中有记载。唐朝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
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
2.描写繁华的诗句有哪些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白话文释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33965: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2,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白话文释义: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3,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宋代: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白话文释义:红妆盛艳的佳丽骑马游春,踏着婆娑的月影,高竿上彩旗如林,在闹市华街穿游追寻。迤逦的楼台歌舞一眼望不尽,随着丽人们秀足莲步带起了脂香弥漫的微尘。
幽婉欲断的箫音,呼唤着彩鸢期约归去,今夜不用怕执金吾的呵禁。皇帝车辇证从大路驶过,闹市的喧哗暂时静息,只听歌女们欢歌四起。
4,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出自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白话文释义: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5,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宋代:柳永《早梅芳·海霞红》
白话文释义:红红的早霞映照西湖,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杭州乃风景秀丽繁华之地。谯楼城门的左右画戟林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水边荷叶菱角,汀洲杨柳飘絮,水面上倒映着拱桥的身影,小舟飞快地前行,游人聚集在一片湖光山色里。
6,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出自元代:冯子振《鹦鹉曲·夷门怀古》
白话文释义: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们都涌上御街去观赏灯市。从马行街直转至州桥,处处火树银花,耀如白日;更有几处灯楼格外壮观,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国寺。
3.关于“繁华”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繁华”的诗句有:
1、繁华有憔悴——阮籍 《咏怀》
2、繁华事散逐香尘——杜牧 《金谷园》
3、城中相识尽繁华——王维 《洛阳女儿行》
4、钱塘自古繁华——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5、念往昔、繁华竞逐——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6、念往昔、繁华竞逐——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7、西风岂是繁华主——晏几道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8、繁华锦烂——柳永 《清平乐·繁华锦烂》
9、想沈香亭北繁华歇——辛弃疾 《贺新郎·凤尾龙香拨》
10、翁曾道、繁华朝起——辛弃疾 《贺新郎 再用前韵》
11、想沉香亭北繁华歇——辛弃疾 《贺新郎 赋琵琶》
12、繁华锦烂——柳永 《清平乐·繁华锦烂》
13、满目繁华——欧阳修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4、念往昔、繁华竞逐——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15、西风岂是繁华主——晏几道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4.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的体现
康乾盛世--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 清朝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进关,定鼎北京,历经18年,削平群雄,除台湾、全国归于一统。
以摄政王多尔衮、世祖福临为首的统治集团所作的一切努力,为清朝全面实现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玄烨即位,是为圣祖。
经20年的时间,近一步治乱,特别是从康熙二十年(公元1671年)以平定吴三桂的八年之乱为契机,乘胜收降郑氏台湾回归祖国。康熙二十三年,圣祖首次南巡,亲临治黄工地,阅视河工,标志着国家全面转入经济建设,大治天下,从而拉开了盛世的序幕。
康熙朝开创了全新的盛世局面,雍正朝承前启后,继续开拓进取,不但巩固了前辈创造的治国基业,而且又有所发展。乾隆朝继前三代人之大成,始成“全盛”之势,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推到了顶峰。
清朝的盛世持续达百余年,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盛世。 封建社会中盛世的形成,皆非偶然,造成盛世的直接原因有种种,但根本原因要看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和具体做法是否得民心,顺民意。
从严整吏治这方面来看,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因之一。清朝入关后,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气。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世祖也说:“安民之本,首在严惩贪官。”实行这一政策,政治形势好转,使清朝在中原得以立足。
康雍乾三朝仍把吏治摆在了治国的首位,圣祖“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严惩贪吏,奖励廉吏清官。如于成龙、鄂尔泰,都是当时著名的清官。
世宗即位,向全国臣民宣布:“朕惟国家首重吏治。”他针对圣祖晚年吏治有所松弛,又加大了打击贪官的力度,大声疾呼:“吏治不清,民何由安!”要求各级官员必“以实心行实政。”
乾隆朝已进入鼎盛,仍不放松吏治,以“整肃官方”,达到“惠民斯民之至意”。三朝澄清吏治,一脉相承,不计地位与权势,如总督、巡抚一级的封疆大吏,朝中高官,连同皇亲国戚,只要犯赃,必予严惩。
高宗以贪污罪处决了其内弟、原任两淮盐政、后任内务府总管高恒,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经数十年不断整顿,吏治改观,用“源清流洁”、政通人和来概括,还是恰如其分的。
康雍乾三朝在从严整吏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应该得到今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以农业“为国之本”,大力发展经济,实施“裕民”之策,达到家给人足。
这也是康雍乾盛世形成的原因。清朝统治者起源于渔猎民族,其重视农业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汉族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在《清实录》中留下了大量有关发展农业的记载。他们以农为本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圣祖说过的一句话:“农事实为过之本,俭用乃居家之道。
是以朕听政时,必以两者为先务。”他强调:“从来致治之道,裕民为先,惟以海内富庶为先”。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清朝开始实施大规模发展农业的计划,主要有:全面推行垦荒政策,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起,要求五年内将全国的荒地全部垦为农田,凡垦荒成绩突出的省份和官员受奖,反之则受罚。资助农民垦荒,起科年限一再放宽,用以鼓励垦荒的积极性。
至雍、乾时,垦荒向边疆地区发展。与此同时,指令各地特别是驻边疆地区的军队实行“军屯”。
土地广为开垦,耕地逐步增长。据清朝官方统计: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底,全国土地已达7。
3亿亩;雍正时增长到8。9亿亩,乾隆末已超过10亿亩。
故史称:“盖自雍、乾以来,各省军屯民垦称极盛焉。”此外,又投巨资治理黄淮水患,整治运河。
自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
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康雍乾三帝深知此中的道理,不断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其生活状况,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诸如反加派、克扣、勒索等,力保农民的合法利益,为农民减租减赋,实行减免、赈济等政策,使百姓得到实惠。其他如建各类仓储为百姓储粮,以备荒年。
以上几个方面使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生活获得安定,亦使社会得以安定。 康雍乾三朝坚持国家“大一统”并制定若干正确的民族政策,使边疆安宁,长治久安。
早在入关前,清朝已建立了满蒙汉的政治联盟,实行“满汉一体”、满蒙联姻的亲谊政策,将东北及北部今内外蒙广大地区纳入到清朝统治之下。入关后,清朝统治者的国家疆域与民族观念为之一巨变: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圣祖提出了废长城,“中外一视”的重要思想,突破了2000年来因长城而形成的内外之分、华夷之别的传统观念,把“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发展到了极限。
然而,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抵制“大一统”,屡次兴兵作乱。康熙二十九年首战噶尔丹、再战策妄阿拉布坦;世宗时三战噶尔丹策零,高宗时先战达瓦齐,再战阿睦尔撒纳,三战新疆回部霍集占,皆以胜利告终。
截止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西北包括青海、新疆等地及西藏问题宣告解决。三代人共花去70余年,以重大代价赢得了最后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
5.描写繁华的诗句
繁华的诗句
1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5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6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7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8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9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10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11 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12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1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清朝关于经济繁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