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积极向上的诗句以及解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2.古诗有哪些好一点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要古诗加赏析)
鹿鸣 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63862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的诗句
一、《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译文 :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三、《劝学诗》【作者】颜真卿 【朝代】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四、《景德传灯录》卷十【作者】释道【朝代】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译文 :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五、《尽心章句上》【作者】孟子【朝代】战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
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4.鼓励别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表达积极向上,豪迈情怀的诗句
1、客中作
唐代: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2、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3、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译文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4、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代: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译文
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
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5、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代: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译文
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6.描写人积极向上,好上加好的诗句有哪些
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7: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8: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0: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境的诗句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译文: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译文: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4、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8.积极向上的古诗或文言文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m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7、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1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1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2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2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23、学无止境。(荀子)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2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古诗有哪些好一点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要古诗加赏析)
鹿鸣 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63862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
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
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
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
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积极向上的诗句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