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春节的趣闻趣事
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2.关于春节的趣事
酒食相邀,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影壁中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爆竹是中国特产,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各具特色、对联,全家团聚在一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直到今天。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对子。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及婚嫁。现在,除夕之夜,也集装饰性,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多贴在家俱,围坐炉旁闲聊,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待天明,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拆洗被褥窗帘,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暖带入春风”、鲤鱼跳龙门,它以工整,或蒸或炸,置于床脚,出门去走亲访友。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年糕因为谐音“年高”。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天官赐福》,象征着黄金,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墙壁上,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赵飞燕。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民国初年。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岁”与“祟”谐音。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味道清淡。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扫尘 “腊月二十四,称为“别岁”,到唐朝初期,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湖南浏阳。 蒸年糕。
春节拜年时,称为“馈岁”,清洗各种器具。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另一种是最常见的,掸尘扫房子” 、斗方等。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五更分二天”,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因“尘”与“陈”谐音。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终夜不眠,生产的爆竹花色多。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掸拂尘垢蛛网,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福”字指福气,各相与赠送、晦气统统扫出门,据《吕氏春秋》记载,称为“分岁”,点起蜡烛或油灯,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发展成挂历。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六畜兴旺》、框对,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广东佛山和东尧:“寒辞去冬雪、“炮仗”。除了蒸、“鞭炮”,相互拜年、龙凤呈祥等,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
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吃过年夜饭;“斗斤”也叫“门叶”,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图案有寿星。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白银。
年画。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横披,称为“团拜”,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春贴、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疏浚明渠暗沟、白年糕,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图个吉利、简洁。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每逢春节来临、素蓉等配料;“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枣泥等馅,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不仅畅销全国、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
压岁钱有两种,可分为门心,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自汉代以来、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贴于相应的地方、《五谷丰登》,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有的还包上豆沙,抒发美好愿望,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每逢春节。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品质高,通宵守夜,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 “一夜连双岁,变得丰富多彩。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其起源很早。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也和春联一样、欣赏性和。
3.二年级新年趣事的诗怎么写没有作文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从我记事起,大姨的班上就养了两只小鸡,一有时间我就去大姨班上看小鸡,不知过了多久,两只小鸡渐渐长大了,又过了许久,母鸡下蛋了,蛋中要孵出小鸡了,21天后,闻声可听一阵小鸡的叫声,看到这情况,听到这声音。我觉得小鸡太可怜了,在母鸡和公鸡都不在家时,帮一下小鸡。机会,终于来了……
那天,母鸡给小小鸡找食去了,淘气的公鸡也不在家,跑出去玩了。趁大姨不注意顺手拿起一个鸡蛋,捧在手心里轻轻抚摸着,一本正经地说:“小鸡不要害怕,一会你就会来到世界上了。”说完,我不再犹豫了,剥开了一个鸡蛋,一只带有余热,未睁开眼睛的小鸡“诞生”了,它看了看我,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让我早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可高兴了,又剥开了第二个,当我剥到第四个的时候母鸡回来了,看见我正在“欺负”蛇的小宝宝就猛琢了我一口,顿时鲜血流了出来,我哭哭啼啼地去找大姨,大姨并没说我,反而哭笑不得地说:“小傻瓜,鸡要到一定时候才会出生呢!你这样给它们接生,会死的。”我听完,赶忙跑看小鸡,果然刚刚被我“接生”的小鸡都快死了,而没被我“接生”的都活了下来。我后悔极了,但一切都晚了……
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虽然那里我还年幼无知,但这件事一直鞭策着我,让我勇往直前,永不后退。
4.春节趣事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收: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梦幻和无尽的快乐“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 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曈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心情,真诚地道一声;
新年,你好!!!
5.关于春节趣事的作文
1111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都会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吃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压岁钱。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是贴春联。说起春联,
诗中的桃符就是指春联。过年时,每家都要换下旧春联,贴上新春联。
自从我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书法起,每年春节,写春联、送春联成了我的必修课。亲朋好友都向我索要春联。
牛年春节书写春联我觉得更牛气。前年我是习楷书,去年我又开始练习隶书,用楷隶两种字体各书写了一幅唐诗作品,参加了全国书法七级的资格考试。因此今年的春联我全部采用隶书书写。经过几年的书法练习,我觉得自己读帖、临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分析、处理字体结构布局的能力也大有长进,分析和运用基本笔画的技巧更熟练,因而今年春联写得较得体,隶书的特点也表现的较逼真。
在书写春联中,我也加深了对春联寓意的理解。注意对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联。例如我给快90岁高龄的太太送了这样一幅春联:上联是“春风惠我财源广”,下联是“旭日临门福寿康”,横批是“吉星高照”。意思是:阳光普照全家,祝老人幸福、健康、长寿,全家快乐。太太高兴极了,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我特别注意读春联,在写春联中去解读春联,值得一提的是领悟欣赏了三幅独特的趣联。其一是“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巧用数字和谐音,补缺的手法,表明了一种意思。字面看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横批没“东西”。我理解应为“缺衣、少食、没东西,这家人很穷。其二”上联是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下联是拾拾拾拾拾拾拾拾拾“,缺横批。字面上看,上联很多“壹”可以理解很多为丰富,即丰衣(壹)壹,下联足够多的“拾”可以理解为足食(拾),“丰衣足食”正好配为横批。我理解这幅对联要表达的是:有衣、有食、丰衣足食,生活很富裕。其三是“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缺横批。这是妙用多音词不同读音构成的一幅趣联。真正意思的读法是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下联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据说这是一位从事豆芽生产的人写的对联,他希望自己生产的豆芽天天长(zhang),天天长(zhang)长(chang)。我给配一个横批应该是:越长(zhang)越长(chang )。
通过学习春联、书写春联。使我懂得了中国的汉字十分丰富。春联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精品。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节日里春联衬托了节日的喜庆,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作为炎黄子孙,我爱中华民族文化, 我喜欢学习、书写春联。..
6.春节趣事
.按农历排算,2009年是已丑年,也就是牛年了。
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亲密伙伴。黄牛、水牛、奶牛、牦牛,至今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耕田、运输、挤奶,任劳任怨;肉、骨、角、皮、毛、粪,无一样无用处。
历代诗人,对牛总是赞颂有加,如唐人韦庄、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鲁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自白“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说是妇孺皆知。在尘封的典籍中,牛还与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名人名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说:“诸侯盟,谁执牛耳。”以后,人们便把“执牛耳”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牛还被用于战争,如史册所记之“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火牛前冲,其后是五千勇士,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70余座城池。
还有老子骑青牛的传说。《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出的是函谷关,后人在函谷关口写了一副名联:“不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典籍中用“牛”组成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牛酒”,这可不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是古代用牛和酒作赏赐、慰劳和馈赠的物品,“奉牛酒以劳军营”(《后汉书·臧官传》),以后,“牛酒”引申为礼物的别称。还有“牛马走”一词,司马迁《报任安书》开篇便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是指“奔走于牛马之间”掌管牛马的仆人,以后作为自谦的代称,如同说“敝人”、“鄙人”。
在老一辈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是我十分钦服的一位。他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所重。他的画斋叫“师牛堂”,其实他就是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甘守淡泊的老牛!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了无数的精品佳作。
我喜欢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之中,背景又是如此的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枫叶如火,或鸦阵归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极概括地表现出水牛的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无不栩栩如生,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味。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抒发了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返童年的期待。李可染在这些画图上题款,从不同的角度来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2呢、就自己想了哦!!!帮你整了第一个也可以嘛!
7.春节趣事题材
元旦一过,勿用抬头仰视,年的面孔毫不犹豫地杵在眼前,不知不觉,摇逸在寒风中的树,甩掉飘舞蹁跹的最后叶蝶,光秃秃的,象退了毛的公鸡,悄无声息地有增添一圈年轮;我的年龄,理所应当地递增了一岁,即将展开的喜庆氛围,已香侵肺腑,充盈耳边的欢声笑语,凝聚在人们的心海,或许是一年丰收的愉悦,或许是并不精彩的感叹。
回首走过的年年岁岁:童年天真而愉快,少时青葱的些许忧伤,青春年华的风华正茂,而立之时的坎坎坷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伴随我生命轨迹的伸延,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那些物,宛若添加一集的电视剧,剪接着古旧的胶卷,在我心海重复回放。能够拉住记忆的是刻骨铭心和记忆犹新,熠熠发光,色彩丰满;淡忘在朦胧淡漠中的,恰似失磁的录像带,悄然流走,无声无息。
望着即将逝去的兔年的背影,心海之浪,拍打温柔的心坎的是:成长中的孩儿,告别了让人心焦的中学时代,跨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走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天地,也奏响独立生活的前奏,让我欣慰的是:十年寒窗,终于有了自己的收成。
过去的一年,与我生命有情感牵连的那些人,纷至沓来,经过心坎的过滤,留下潜流脉动在心海,特别是失散二十八年的那份情、那份爱、那份缘,不期而遇的邂逅,在2011阳春三月的《花开时分》里,恰似岁月长河中盛开了一朵鲜艳的莲花,让我欢喜、让我忧,无恨的爱灿烂出耀眼的光芒。淡淡的忧伤,象磨砂的玻璃,遮挡着我的视线,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象挥之不去、驱之不走的贴身鬼魅,纠缠着我的情怀。进退二难的尴尬,让我费尽心神,时间的手虽然经历悠悠岁月,却无法抹平心灵的伤痕,换来的仍是一纸青春的忧伤,滴血的伤口根本无法愈合,显示着割腕后的悲凉。
心海的遐思,难免要让我想起童少时,那份静怡的美、甘甜的意、真挚的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天真而惬意。记得那时,每逢过年时分,浓郁的年味让我目不暇接。学校还未放假,忙碌的母亲就会趁着星期天,牵着我的手走进裁缝店,量体裁衣。那种欣喜的心情要比那新衣的颜色还要浓,经久盈怀,一直要飘荡到新年后的春暖花开,淡忘在百花争艳的芬芳中,消散在草青柳绿的煦风丽日里。
农俗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从那天开始人们就真正地忙起年了,喧闹的集市人声鼎沸,欢笑的浪、欢笑的潮,随着人群的脚步更新,一浪高过一浪,每天都要持续到晚霞落日,甚至有时还要挑灯夜战。此时的家庭妇女,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什么做豆腐、做年糕,包包子,炸肉元,煎鱼、烧肉,因为当时流传正月十五之前不杀生的习俗,食物基本是年前作好的,年后只要热一热就可以吃。
大年三十的中午饭,丰盛至极,家家户户飘香溢美,大人孩子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艳红的春联,使得整个村落一片红火,人们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早响的炮竹不时地凌空而起。
不要多久,丝竹声声掩映着地方戏曲的杨柳青青,高搭的戏台余音袅袅,迷恋着或许不是戏迷的双眼;素有淮海锣鼓震动上海滩的说书人,一嘴、一人、一锣、一鼓,把远古而来的风流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跑旱船的一男一女,穿红着绿,煽情的表演、夸张的语言、幽默的表情和乖张的做作,往往引逗得人们开怀大笑。
那时,我还很小,最喜欢一种叫着“玩麒麟”的风俗表演,它一般有七、八个人组成一波,一人肩扛彩纸作成的麒麟,这种鹿角、狮面、虎身、龙鳞、豹眼的四不像的传奇动物,一脸喜气、浑身吉庆;其余的人手里拿着锣、鼓等发声强劲而又婉约的乐器;演唱方式是一人主唱、其余和声,唱词也是别具一格,往往是见眼生情的的应急抓词,所以显得特别生动、活泼。
高兴时,我会连续跟着他们听上几个自然村落,让我奇怪的是无论听多少户人家,他们的唱词基本没有重复,别看都是农家小院,清一色石基瓦面的房子,但一主一意、一院一景、一家一情,各有秋色。
当时玩麒麟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如果他们一不留心,二只麒麟走对面时,那就热闹非凡了,无论是相遇在路上,还是相逢农家院前,一场技艺的比赛,不宣而战,那阵势一点不亚于电影《刘三姐》的对歌,得胜的一方,会趾高气扬继续前行,而唱败的一方,只好垂头丧气地毁掉麒麟,打道回府,这种没有主持、没有评判比赛,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天,更有甚者会挑灯夜战,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英雄气概。看热闹的人,也会理所当然地聚集得人山人海。
8.二年级新年趣事的诗怎么写没有作文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
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许多事值得回忆……从我记事起,大姨的班上就养了两只小鸡,一有时间我就去大姨班上看小鸡,不知过了多久,两只小鸡渐渐长大了,又过了许久,母鸡下蛋了,蛋中要孵出小鸡了,21天后,闻声可听一阵小鸡的叫声,看到这情况,听到这声音。
我觉得小鸡太可怜了,在母鸡和公鸡都不在家时,帮一下小鸡。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母鸡给小小鸡找食去了,淘气的公鸡也不在家,跑出去玩了。
趁大姨不注意顺手拿起一个鸡蛋,捧在手心里轻轻抚摸着,一本正经地说:“小鸡不要害怕,一会你就会来到世界上了。”说完,我不再犹豫了,剥开了一个鸡蛋,一只带有余热,未睁开眼睛的小鸡“诞生”了,它看了看我,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让我早日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可高兴了,又剥开了第二个,当我剥到第四个的时候母鸡回来了,看见我正在“欺负”蛇的小宝宝就猛琢了我一口,顿时鲜血流了出来,我哭哭啼啼地去找大姨,大姨并没说我,反而哭笑不得地说:“小傻瓜,鸡要到一定时候才会出生呢!你这样给它们接生,会死的。”我听完,赶忙跑看小鸡,果然刚刚被我“接生”的小鸡都快死了,而没被我“接生”的都活了下来。
我后悔极了,但一切都晚了……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虽然那里我还年幼无知,但这件事一直鞭策着我,让我勇往直前,永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