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籍的秋思诗句

1.张籍秋思表达思乡的诗句

表达思乡诗句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全文:《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3.赏析 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4.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5.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

2.张籍的《秋思》的诗句意思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3.秋思唐张籍的诗句是什么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扩展资料: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4.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

注释:

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译文:

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

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5.张籍秋思表达思乡的诗句

表达思乡诗句如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全文:《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3.赏析这是乡愁诗。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

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

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

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

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

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

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

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

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

“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

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

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

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

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4.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

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5.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

6.秋思张籍的诗

《秋思》是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思念之深。作品原文【 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品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诗词赏析这是表达思乡情怀的作品。

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思念之深。《秋思》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

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

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注释(1)秋思:秋日里的思念。(2)洛阳:我国古都之一,位于河南西部(3)欲:想要(4)作:写(5)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

7.张籍秋思的诗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

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

8.张籍的秋思的诗意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9.张籍的秋思的诗词翻译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关于张籍的秋思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张籍的秋思诗句

诗句

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

阅读(31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内容包括稻谷收获季节的诗句,形容稻谷丰收的古诗,形容秋天庄稼丰收的句子。宋代范成大的诗词《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关于秋天稻谷的。知【出处】《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

诗句

关于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

阅读(5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出一句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谁会),关于思念祖国、思故乡的诗句,写出两句思念祖国或思乡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诗句

关于诗句的知识点

阅读(6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诗句的知识点,内容包括古诗知识,古诗词归纳,古诗常识越多越好。中国历代著名诗人 【先秦】 屈原 宋玉 【两汉】 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朱穆 王褒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的诗句是什么

阅读(4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诗的诗句是什么,内容包括6句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有关中秋节的诗句,至少10句,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诗句

关于中元节诗句

阅读(6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元节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中元节诗词,鬼节的古诗,描写中元节的诗句中元节诗词。关于中元节的诗词《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诗句

关于中秋的诗句及故事

阅读(4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的诗句及故事,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故事,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的诗句,跟中秋节有关的诗句和故事。《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

诗句

关于月的诗句和月的

阅读(4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的诗句和月的,内容包括带有月字的古诗大全100首,十句关于月亮的诗句,关于月的诗句。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

诗句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或诗句

阅读(5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或诗句,内容包括孝敬父母诗句和名言,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有关名言诗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有关名言诗句。www.it.fyjy.netwww.pep.com.cnwww.gxqjy.comwww.heqin.comwww.lixiaedu.

诗句

关于梧桐的励志诗句

阅读(10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梧桐的励志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关梧桐的诗句,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1.《梧桐》【唐】戴叔伦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萧疏

诗句

关于人生艰难诗句

阅读(4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人生艰难诗句,内容包括形容人生艰难的诗,人生艰难的诗句,求描写人生艰辛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台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诗句

关于雨水的诗句有多少

阅读(3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水的诗句有多少,内容包括带雨水的诗句,关于雨的诗句,带雨水的诗句。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寒(作者:王冕)

诗句

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

阅读(68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内容包括稻谷收获季节的诗句,形容稻谷丰收的古诗,形容秋天庄稼丰收的句子。宋代范成大的诗词《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关于秋天稻谷的。知【出处】《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

诗句

红楼梦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14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红楼梦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内容包括红楼梦的中秋诗句,红楼梦中秋诗句,红楼梦中秋节诗词。《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到中秋之夜,落魄书生贾雨村,团圆之夜漂泊异乡,却仍是满腔抱负,对月吟诗便脱口而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诗句

关于人品五德诗句

阅读(5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人品五德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人品的诗句,关于人品警言的名言,关于好人品的诗句。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句

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

阅读(31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稻子丰收的诗句,内容包括稻谷收获季节的诗句,形容稻谷丰收的古诗,形容秋天庄稼丰收的句子。宋代范成大的诗词《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关于秋天稻谷的。知【出处】《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

诗句

关于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

阅读(5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出一句思念祖国或思念故乡的诗句(谁会),关于思念祖国、思故乡的诗句,写出两句思念祖国或思乡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诗句

关于诗句的知识点

阅读(62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诗句的知识点,内容包括古诗知识,古诗词归纳,古诗常识越多越好。中国历代著名诗人 【先秦】 屈原 宋玉 【两汉】 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朱穆 王褒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的诗句是什么

阅读(4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诗的诗句是什么,内容包括6句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有关中秋节的诗句,至少10句,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3、

诗句

关于中元节诗句

阅读(6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元节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中元节诗词,鬼节的古诗,描写中元节的诗句中元节诗词。关于中元节的诗词《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诗句

关于中秋的诗句及故事

阅读(4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的诗句及故事,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故事,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的诗句,跟中秋节有关的诗句和故事。《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

诗句

关于月的诗句和月的

阅读(4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的诗句和月的,内容包括带有月字的古诗大全100首,十句关于月亮的诗句,关于月的诗句。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

诗句

关于冬季的诗句和词语

阅读(3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冬季的诗句和词语,内容包括关于冬的诗句和成语,描写冬天的词语和诗句,描写冬天的词语。诗句: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