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诗句

1.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诗句

《和端午》——张耒(其诗中有端午节习俗龙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扩展资料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2.端午节的习俗及相关诗句

端午节的习俗及相关诗句

农历五月五日,乃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古诗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民谣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谚语又云:“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既是吊屈原之溺水,又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讲究卫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

祭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有六说(即屈原说、祭龙说、伍子胥说、懋日说、夏至说、玄宗生日说),其中屈原说是民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因受到妒贤嫉能的上官大夫靳尚的诽谤,被楚怀王疏远。后来,屈原由于坚持“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更遭到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的陷害,遭到流放。他忧国忧民,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溺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这首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深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

赛龙舟

端午的龙舟竞渡,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渐形成。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为证:“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眷眷不忍决。”“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宋?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惊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唐.张建封《竞渡歌》)“雪片崩涛飞彩帜,妙高台下龙舟戏”(清?陈维崧《[蝶恋花]五月词》)。在诗人的笔下,他们既阐明龙舟竞渡与屈原有关,触景抒怀,又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紧张热烈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在这里驾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奠屈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历代吟咏粽子的诗词不少,如唐明皇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诗云:“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黄裳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的佳句。据史载,明弘治年间,出现用芦叶包裹的粽子。清乾隆年间,有火腿粽子问世。如今,各种风味的粽子,已成为四时的美味小吃,备受世人的青睐。

插艾蒲

以艾草、菖蒲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源于古代端午节采集众药草之俗。艾,又名艾蒿、家艾,茎叶含挥发性芳香,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艾绒可用于针灸。菖蒲作用类似,民间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为“蒲龙艾虎”。京有以艾蒲束为人形者,悬于屋门。此俗在诗词中常有描述,“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明.庄昶诗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藩《端午日》)

避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还有在耳、鼻孔涂抹雄黄酒,其意在禳避毒虫病害,以求平安。源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美好愿

3.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和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传说是为了避免很重的大鱼吞噬大夫屈原的身体。

饮雄黄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

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端午节”由来,民俗,诗词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有关诗词、成语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6.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对联、故事和习俗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对联 日逢重五;节序天中。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

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邵武府端午节前。

7.【描写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8.端午节的来历、习俗、诗歌、对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诗句

诗句

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

阅读(3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初夏”的古诗。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

诗句

关于挫折的名诗句

阅读(4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挫折的名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挫折的诗句,关于挫折的名言句子,关于面对挫折的诗句——名人的。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4,人

诗句

关于颂教的诗句

阅读(3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颂教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教育的诗句,赞美教师的诗词,赞美教师的诗句。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

诗句

关于百花花的诗句及美句

阅读(3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百花花的诗句及美句,内容包括描写百花盛开的诗句,关于花的优美句子,有什么描写百花盛开的句子要写花的句子,在句子里不要。梅花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每到百花凋零,严寒刺骨的冬季,梅花便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

诗句

写关于婴宁的诗句

阅读(6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婴宁的诗句,内容包括请为婴宁写一首诗急,急,哪位写诗写得好的,请为婴宁写一首诗急急哪位写诗写得好的,请为婴宁写一首赞美诗,我想写一篇关于婴宁的作文。读完婴宁,有很多的感慨:更多的也许是无奈吧,既喜欢那种自然纯真

诗句

有关于玉门的诗句

阅读(4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玉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嘉峪关”的诗句,帮我写一篇半语赞颂玉门的诗谢谢,和酒泉有关的诗词。《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

诗句

关于最后的离别的诗句

阅读(6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最后的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离别的诗句,描写离别时悲伤的诗句~,有关“离别”的诗句古诗。瀚海阑干百丈冰,儿女共沾巾,千树万树梨花开。 挥手自兹去,萋萋满别情。 此地一为别,天涯若比邻,北风吹雁雪纷纷。忽如一夜春风来,

诗句

关于有风有雨的诗句

阅读(3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有风有雨的诗句,内容包括含有风和雨的诗句,关于风和雨的诗句,有关于风和雨的诗句。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

诗句

关于铁树的诗句古诗

阅读(5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铁树的诗句古诗,内容包括描写铁树的诗句,古人有写铁树的诗词吗急,古人有写铁树的诗词吗急。古人描写铁树的诗词有很多,其中宋代就有黄庭坚的《采桑子·赠黄中行》和杨万里的《壬寅岁朝发石塔寺》等。(一)《采桑子·赠黄中

诗句

关于酒和荷花的诗句

阅读(7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酒和荷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莲花和荷花的诗句,关于荷花的诗句,关于荷花的诗句。荷花不就是莲花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晨兴

诗句

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

阅读(3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初夏”的古诗。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

诗句

关于果汁的诗句

阅读(3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果汁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果汁的诗句,关于果汁的诗句,关于水果的诗句15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3、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4、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5、西园晚霁

诗句

关于广泛接受意见的诗句

阅读(3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广泛接受意见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意见的古代名言,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我不想说你的观点就是放屁,尽管这确实是放屁,但我们会带着善意听取你的意见。普京2

诗句

关于描写螳螂的诗句

阅读(4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螳螂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螳螂”的诗句,形容螳螂的诗句,关于“螳螂”的诗词。飘飘绿衣郎,怒臂欲当辙。《画草虫八物 螳螂》宋代:李纲译文:得意的穿着绿色衣服的螳螂,愤怒的甩着他的手臂想要留下痕迹。2、螳螂不是当车

诗句

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

阅读(3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述初夏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夏天的诗句,描写“初夏”的古诗。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

诗句

关于挫折的名诗句

阅读(4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挫折的名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挫折的诗句,关于挫折的名言句子,关于面对挫折的诗句——名人的。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4,人

诗句

关于颂教的诗句

阅读(3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颂教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教育的诗句,赞美教师的诗词,赞美教师的诗句。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

诗句

关于百花花的诗句及美句

阅读(3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百花花的诗句及美句,内容包括描写百花盛开的诗句,关于花的优美句子,有什么描写百花盛开的句子要写花的句子,在句子里不要。梅花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每到百花凋零,严寒刺骨的冬季,梅花便如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

诗句

写关于婴宁的诗句

阅读(6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关于婴宁的诗句,内容包括请为婴宁写一首诗急,急,哪位写诗写得好的,请为婴宁写一首诗急急哪位写诗写得好的,请为婴宁写一首赞美诗,我想写一篇关于婴宁的作文。读完婴宁,有很多的感慨:更多的也许是无奈吧,既喜欢那种自然纯真

诗句

有关于玉门的诗句

阅读(4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玉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嘉峪关”的诗句,帮我写一篇半语赞颂玉门的诗谢谢,和酒泉有关的诗词。《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

诗句

关于最后的离别的诗句

阅读(6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最后的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离别的诗句,描写离别时悲伤的诗句~,有关“离别”的诗句古诗。瀚海阑干百丈冰,儿女共沾巾,千树万树梨花开。 挥手自兹去,萋萋满别情。 此地一为别,天涯若比邻,北风吹雁雪纷纷。忽如一夜春风来,

诗句

关于写田园诗句有哪些

阅读(3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田园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关于田园的古诗诗句,关于田园的诗。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