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诗句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
成王败寇这个称号人们都知道,直笔不讳能纵容董狐那样的人有什么人呢?
说白了就是
成王败寇这个称号普遍的都被人知道,可是天下又能有几个君主能容下像董狐这样的史官呢?哪些君主不是在胜利以后粉饰功绩,写着对方有多残暴。其实只是成王败寇罢了。
但是真正敢这样直言不讳的像董狐那样的又有几个呢?
关于董狐这个人是这样的。
晋灵公想要杀死赵盾,结果被赵盾跑了。后来晋灵公被赵穿杀死了。赵盾就回来了,没想到当时的史官董狐这样写“赵盾弑其君'”。赵盾就不愿意了,说“杀死晋灵公的是赵穿,不是我”
董狐说:”是赵穿,但是你回来以后,不治赵穿的罪过。显然你是主谋。“
董狐直言不讳,就这样千古流传。
2.奇货可居 伯玉知非 彩衣娱亲 吹箫乞食 春花秋月 董狐直笔 管鲍之交 九
【奇货可居(qí huò kě jū)】: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 以捞取名利地位。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董狐直笔】: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管鲍之交】: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希望可以帮到你、、、
3.董狐直笔春秋战国的典故,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释 义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故 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
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
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O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
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另参见文明部·文具“董狐笔”、人物部·官吏“董狐”。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详细信息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
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
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
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
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
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
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
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
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
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
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
4.有关笔的诗
君子三归擅一名,左右振奇才,应缘自负好文章,锋铦还学历山耕。
咏笔二首
【唐】徐夤
秦代将军欲建功,舍此复何从。
用多谁念毛皆拔。
搦管趋入黄金阙,帝命王言待我成。
管勒工名充岁贡,锋聒还学历山耕。
班超握管不成事?
愿赐东西府御史,千万毛中拣一毫笔
【唐】贯休
莫讶书绅苦。何妨成五色。霜辉简上发。
笔精诗
【唐】唐无名氏
昔荷蒙恬惠。
寓笔
【唐】司空图
年年镊鬓到花飘。影端缘守直,投掷翻从万里戎。
紫毫笔
【唐】白居易
紫毫笔。
笔
【唐】杨收
虽匪囊中物,诗书自我传,功甚重。
落纸惊风起。
一朝操政柄,秋毫虽细握非轻,慎勿空将录制词。
臣有奸邪正衙奏,江淹何独偶灵通,定使冠三端,帝命王言待我成,尽把烧焚恨始平。
势健岂饶肥水阵。
能令音信通千里。
手点时难弃,锦字梦中开。
军书羽檄教谁录,金黄铜绿两争妍,君兮臣兮勿轻用。须知王逸少,不得羲之手里擎,尖如锥兮利如刀,紫毫之价如金贵,只买清愁不买田。夫君不指使。
毛乾时有何人润;
天公支予穷诗客,身闲架亦高。
每岁宣城进笔时。
江南石上有老兔,君有动言直笔书,麒麟绝句来。
戏笔
【宋】杨万里
野菊荒苔各铸钱。
史氏只应归道直。
宣城之人采为笔,心劲懒藏锋,含毫山水隈。
勿轻用。
笔
【唐】徐寅
君子三端擅一名,纤毫任几重,侍御史,尽把焚烧恨始平,何处觅银钩。
势健岂饶淝水阵,抽毫立在白玉除,解致龙蛇运八行,依旧花繁鬓易凋,何坚不可钻。
笔离手
【唐】薛涛
越管宣毫始称情,尔知紫毫不易致,春风谁道胜轻飙。
都缘用久锋头尽。
慎勿空将弹失仪,永愿助风骚。
咏宣州笔
【唐】耿湋
寒竹惭虚受,吃竹饮泉生紫毫,名价动千年。何当遇良史,寻遭仲叔投。
笔
【唐】李峤
握管门庭侧。
撩乱一场人更恨,截龙搜兔助英雄。
起居郎,愿颁左右台起居。
毛干时有何人润,红笺纸上撒花琼。
鹦鹉摛文至。丹青与文事,将何如,秋毫虽细握非轻,摇空见露浓。
军书羽檄教谁录,抛却更嫌心不中。自从蒙管录。
学问从君有。
惆怅江生不相赏,便觉用心劳。
毫虽轻,功成在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