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水饺的诗句有哪些
1.《饺子》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
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
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2.清代何耳的《水饺》诗
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
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3.饺子诗(一)
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齿留香。
4.饺子诗(二)
俗客常笑撑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饺子的俗语
原发布者:李鹏亚
描写饺子的谚语【篇一:描写饺子的谚语】有关俗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详细内容见前述“典故”部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相传初年,秦城神医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冻伤,有的人还把耳朵都冻坏了,怎么办?神医扁鹊拿来白面,搓成耳朵状,粘在那些被冻掉耳朵的耳根上,再运气功动力,使那耳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用御寒草药煎给病人喝,病人只觉浑身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再也不怕冷了。后人为纪念这位既有高超医术,又有为人解除病痛的仁心的神扁鹊,便用面粉做成耳朵状的食品,放在御寒的草药汤里煮食,该俗语由此而来。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北方的名言在这里验证,北方人是非常喜欢吃饺子的。出门饺子进门面歇后语饺子开口——露馅了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篇二:描写饺子的谚语
3.饺子,好内涵的词语,有谁懂么
饺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审美观念与饮食文化做了最为完美的契合.美学家认为,中国人爱吃馅,如饺子,馅必包于皮内;馅的丰富多彩,却因皮的朴素而让人难以猜测.西方人爱吃馅,如比萨,馅放在表面,让人一目了然.两种不同的食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饺子正反映出中国文化重内涵、轻外在性格的文化取向.
饺子的制作比起菜肴的烹制,技术上相对简单,特别是在家庭中人人都可以掌握,因此参与性强,便于融入中国传统的人情、亲情、和谐、美满、团圆等文化元素.每逢年节,或亲友光临,或阖家团聚,围坐一起包饺子,谈笑间美食立就.亲朋往来,向有"迎长送短"之说,"长"者面条,"短"者饺子.新人入洞房,吃饺子不煮熟,曰"生",预示着生生不息.天津人更把饺子发展为合子,取其和美、赚钱之意,新媳妇回门,一定要为小两口包合子,过年是"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把饺子的文化内涵发挥得淋漓尽致.
4.关于饺子的俗语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鹏亚 描写饺子的谚语【篇一:描写饺子的谚语】有关俗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详细内容见前述“典故”部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
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
相传初年,秦城神医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冻伤,有的人还把耳朵都冻坏了,怎么办?神医扁鹊拿来白面,搓成耳朵状,粘在那些被冻掉耳朵的耳根上,再运气功动力,使那耳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用御寒草药煎给病人喝,病人只觉浑身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再也不怕冷了。
后人为纪念这位既有高超医术,又有为人解除病痛的仁心的神扁鹊,便用面粉做成耳朵状的食品,放在御寒的草药汤里煮食,该俗语由此而来。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北方的名言在这里验证,北方人是非常喜欢吃饺子的。
出门饺子进门面歇后语饺子开口——露馅了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篇二:描写饺子的谚语。
5.立冬吃饺子的诗句
宋·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6.饺子的文化内涵
饺子问世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同世间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商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样,饺子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饺子种类的逐步繁多,饺子品尝的方法和感受,饺子的精神和品质,林林总总,构成了独特的“饺子文化”。她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以饺子为载体,以饺子的独特品味、丰富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基础,由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文化。
民间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饺子故事,通俗朴实的饺子歌谣,富有哲理的饺子谚语与幽默风趣的饺子歇后语,这些劳动人民的口头作品,是饺子文化的源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宋代称饺子为“角儿
”,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近年饺子题材散文更常见报刊。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描写了饺子文化的外延与内涵,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 小说是文学中的一大类别,以生活为原型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饺子也是其情节描述的对象。在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和鲁迅小说《故乡》,以及电影《白毛女》等作品中,都有对饺子的描写或是以饺子为内容的作品。仅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本巨著中涉及饺子的描写就不下数十处。
饺子在漫长的几千多年的历史中,创造许多烹饪、品尝、描写、赞誉饺子的膳食文化。这些饺子不仅制作工艺考究,而且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味美溢香,说起来更是各有典故。或讲其来历,或讲其特色,或讲其命名,同时又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交织在一起,天津是个吃饺子的城市,饺子故事更多,天津有家饺子馆叫“百饺园”它创新的饺子百饺百味,还曾获上海吉尼斯之最,近几年又有不断发明创造,最近,又拟投资建设一座饺子博物馆。
饺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人类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悠悠饺子情
我国是饺子的故乡,无论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人民喜食饺子的习俗不变,已绵延千余年。小小饺子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说起来也简单,饺子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长期以来它扎根于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饺子家族繁荣昌盛,很深叶茂。何况饺子门味鲜美,雅俗共赏,既可饱腹,又能品味,具有久吃不厌的特点,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是理所当然的。
饺子除可四季常食外.北方地区还作为喜庆节日的食品,每逢新春佳节都要包制饺子,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正月初—全家欢聚一堂,大家动手包着、煮着,吃着热腾腾的可口饺子,兴高采烈地共度佳节。有些家庭还将花生仁、核桃仁、糖果等包入饺子.谁能吃上某一个饺子,就是最幸运、最有福的人。这种妙趣横生的游戏,体现了人们群众的丰富智慧和想象力.饺子成为寄托美好理想,融洽骨肉之情的食物了。
“送客饺子迎客面”、“上马饺子下马面”,饺子又成为欢送亲人的食物。当亲戚或友人出门远行.包制一餐饺子,人家热闹一番,作为送行的礼仪.希望远行的亲人,牢记家乡美味饺子,不忘故乡人的深厚情意。
我国饺子己被3000万华侨带往异国他乡,遍布世界各地。
他们不但传去饺子制作技艺.弘扬了我国古老的烹饪文化。而且
食用饺子的风俗习惯不变,逢年过节亲友们聚集—起,仍以包饺
子、吃饺子为乐事,以这种特有的形式,增进感情与友谊。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饺子的寓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