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板栗的诗句
/viewthread.php?tid=146935
1、中国是栗子的故乡,栽培栗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栗树就已被植入园地或作为行道树。
2、《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为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根据2007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等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板栗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产地分布甚广,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唯燕山之栗方属三美者之一,这是由当地优质水资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3、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县西南,范阳即现在的琢县、易县以东地方,可见燕山一带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
4、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糖炒板栗始于宋代。秋后,刚出锅的栗子香味飘在街上吸引着路人,男女老少都爱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从很早的时候被京、津一代地区尚传诵着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5、史书记载道: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炒熟后的栗子会在壳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口,微笑得面对它的客人。拨去壳后,香气便肆无忌惮地从温热的体内窜出,直捣你的鼻腔、喉咙、胃。 据《析津日记》载"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
6、清代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诀还有8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
2.诗名里带栗字的诗词有哪些
《鹧鸪天·竹粉吹香杏子丹》 64; 《鹧鸪天·有甚闲愁可皱眉》 32; 《浣溪沙》 108; 《临江仙·结夏駸寻逾六日》 75、应笑襄王梦里寻宋朱敦儒 《渔家傲 七夕》 24、须知风月寻常见宋范成大 、曲径穿花寻蛱蝶宋岳珂 《踏莎行·雾失楼台》 84、闲里寻闲宋无名氏 《玉楼春》 55、穿帘透幕寻朱户宋欧阳修 、怕寻酒伴懒吟诗宋辛弃疾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101; 《登飞来峰》 48; 《望岳》 19、往事如寻去鸟宋辛弃疾 、忘了寻春路宋辛弃疾 《西江月·听说金公两字》 80、欲寻陈迹怅人非唐李煜 、醉寻夜雨旗亭酒宋辛弃疾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70、欲寻双叶寄情骓宋晏几道 、高寻白帝问真源唐杜甫 《玉楼春》 97、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 《满江红·一片闲心》 76; 《无题》 82; 《减字木兰花·使君那里》 59 太多了、扁舟何日寻兄弟宋陆游 、未暇先寻水竹宋张元干 《天问》 6、惊残好梦无寻处宋欧阳修 、寻得个; 《临江仙·莫向空山吹玉笛》 112;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26、花开易见落难寻清曹雪芹 《临江仙·玉貌香腮天赋与》 74、更无寻处野花香宋辛弃疾 《清平乐·沉思暗记》 85、寻枝寻叶必知根宋无名氏 《玉楼春》 89; 《满江红·紫陌飞尘》 33、花上蛛丝寻得遍宋欧阳修 《葬花吟》 18、岐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 《玉楼春》 54、飞来峰上千寻塔宋王安石 、悠悠梦里无寻处唐冯延巳 、好把醉乡寻宋朱敦儒 、争寻穿石道宜男宋黄庭坚 、素芳寻在五陵家宋无名氏 《减字木兰花》 60; 《浪淘沙·绿树暗长亭》 110; 《沁园春·好无来由》 79; 《鹧鸪天·压蕊拈须粉作团》 68;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41; 《蜀相》 7、寻知友宋无名氏 、巫峡千寻唐司空图 《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50、叶底寻花春欲暮宋周邦彦 、梦云归处难寻宋晏几道 、且寻歌舞赏明春宋曹勋 《胡笳十八拍》。
3.含栗的古诗词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李白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李白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李白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杜甫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温庭筠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李商隐
青衫乍见曾惊否?红栗难赊得饱无?白居易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王维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苏轼
前年持节发仓廪,到处卖刀收茧栗。苏轼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辛弃疾
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陆游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陆游
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王安石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王安石
苏轼、陆游、王安石的比较多
4.关于“栗子”的诗词有哪些
1. 桂花飘香板栗黄,曹坊山上九重阳。书海奋鳍凭纵跃,天高振翼任翱翔。
2. 星移物换三春光,板栗情深义且长。曹坊探知共磋商,万里碧空齐飞翔。
3. 不争沃土立坡冈,百花过后独夏香。金杆银枝沐骄阳,栗蓬紫玉闪珠光。
4. 曹坊山上栗花香,俏不争春花鹅黄。昼蔽骄阳夜驱蚊,栗香伴我当自强。
5. 春萌夏香秋来硕,蓄势寒冬永不忘。曹坊山上书声琅,君若初见励我扬。
1. 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母同张口。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得他,玉液琼浆酒。
2. 栗子味招全道子,芋头滋味引回头。名人吃并无忧。四三通十二,个个下重楼。*得过时冰是水,水中雨点浮沤。一来一去几时休。若教同我愿。管取得真修。
3. 栗子味堪收。更出馨香是芋头。今后吃时思想定,追求。为甚般般各六筹。细认细寻搜。芋有青苗栗有*。空外地中归一处,休休。说破玄玄
4. 栗子二三个。这芋头的端六个。分付清闲唯两个。寻思个。甘甜味,怎生个。五脏明明个。又六腑、不差些个。更有金丹此一个。十二个。请翁婆,会则个。
5. 款款的分开罗帐,轻轻的擦下牙床,栗子皮踏著不提防。
5.栗子的诗词
中国是栗子的故乡,栽培栗子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栗在东门之外, 不在园圃之间, 则行道树也。 ------《诗经》 行栗,表道树也。
--------《左传》 果有三美者, 有冀山之栗。 --------《吕氏春秋》 老去自添腰脚病, 山翁服栗旧传方, 客来为说晨兴晚, 三咽徐收白玉浆。
------杜甫 堆盘栗子炒深黄, 客到长谈索酒尝。 寒火三更灯半灺, 门前高喊‘灌香糖’”。
-------赞咏糖炒栗子 夜食炒栗有感.宋.陆游 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 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6.关于栗子的诗句
(一)升学踏进灰中
桂花飘香板栗黄,曹坊山上九重阳。书海奋鳍凭纵跃,天高振翼任翱翔。
(二)毕业别离灰中
星移物换三春光,板栗情深义且长。曹坊探知共磋商,万里碧空齐飞翔。
(三)灰中板栗
不争沃土立坡冈,百花过后独夏香。金杆银枝沐骄阳,栗蓬紫玉闪珠光。
(四)灰中栗花
曹坊山上栗花香,俏不争春花鹅黄。昼蔽骄阳夜驱蚊,栗香伴我当自强。
(五)板栗林初遇
春萌夏香秋来硕,蓄势寒冬永不忘。曹坊山上书声琅,君若初见励我扬。
7.诗经里关于“秋天”的诗句有哪些
1、雝雝鸣鴈,旭日始旦。——《邶风 瓠有苦汁》
解释:天高地阔,秋高气爽,一群大雁合鸣着从头顶飞过,太阳才开始从东边慢慢升起。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 氓》
解释: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3、箨兮箨兮,风其吹女。——《诗经·郑风·箨兮》
解释:枯叶呀枯叶,风吹动了你。
4、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唐风 蟋蟀》
解释: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 蒹葭》
解释: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6、椒聊之实,蕃衍盈升。——《郑风 椒聊》
解释: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
7、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豳风 七月》
解释: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8、椒聊之实,蕃衍盈匊。——《郑风 椒聊》
解释: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
9、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豳风 九罭》
解释: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10、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解释:鹤即使身处于低处,鸣叫声也能响彻云外。
11、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解释: 十月阳春日月交,十月初一是辛卯。这天日蚀又发生,兆头实在很不好。
12、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诗经·大雅·生民》
解释: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8.描写“板栗”的句子有哪些
有以下几句:
1、行栗,表道树也。
2、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
3、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4、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
5、和以濡糖,藉以粗砂
这些句子的由来:
1、中国是栗子的故乡,栽培栗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栗树就已被植入园地或作为行道树。
2、《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为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根据2007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等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板栗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产地分布甚广,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唯燕山之栗方属三美者之一,这是由当地优质水资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3、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县西南,范阳即现在的琢县、易县以东地方,可见燕山一带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
4、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糖炒板栗始于宋代。秋后,刚出锅的栗子香味飘在街上吸引着路人,男女老少都爱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从很早的时候被京、津一代地区尚传诵着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5、史书记载道: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炒熟后的栗子会在壳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口,微笑得面对它的客人。拨去壳后,香气便肆无忌惮地从温热的体内窜出,直捣你的鼻腔、喉咙、胃。 据《析津日记》载"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
6、清代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诀还有8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