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崩离析出自哪篇古文
【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氦骇份较莓记逢席抚芦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2.适用于分崩离析式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一:适用于分崩离析式开头的四字词语:
1、土崩瓦解
读音: tǔ bēng wǎ jiě,
释义: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
2、四分五裂
【读音】:sì fēn wǔ liè
【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出处】:《太公兵法·奇兵》:“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
二、【成语】: 分崩离析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三、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四、成语典故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1]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近义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灯谜】: 棚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3.解释“分崩离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