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中这样评
大运河为后世百姓造福 虽然隋朝灭亡有驱使百姓开凿运河的原因 但那不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昏庸统治才是 不应该看不到大运河所带来的好利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
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2.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词
1、《汴河直进船》——唐代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译文: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2、《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3、《汴河怀古·其二》——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4、《汴河曲》——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译文: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5、《汴河怀古·其一》——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3.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词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 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4.四位古代诗人写的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
(1)①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江都还未结束,各地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②大禹治水,造福人民,功在千秋。
(2)唐朝皮日休的评价最恰当,因为他在指出大运河的不利影响时,也强调大运河对促进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大运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一分为二的。
(3)说明人们掌握了水流变化的属性和规律,正确地认识和利用水流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便利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是一个文科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能力、结合材料和地理、政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5.感慨隋朝的诗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 胡曾《汴水》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皮日休关于隋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