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思>>
徐晓伟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
一个节日:端午
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
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
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
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
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
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
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
忧愤地俯瞰大地
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
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
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
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
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
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
[原创]诗沉汨罗江
——写给“端午节”
文/AIXIN
风飘过后
没有留住最后一句诗行
汨罗江,留下诗的名字
因为诗人在汨罗江的心底
安了家
风飘过后
诗人定格在五月五
写出“端午节”惊世之作
人们这一天发现
汨罗江,诗人的灵魂
每年——
我从汨罗江捞起一首首诗词
一首一首的读着,读着
每年的诗词都是粽子心形的标点
落在江面上化为含苞的荷花
为诗装点
为诗着色
每年——
我从汨罗江捞起一首首诗词
一首一首的读着,读着
每年的诗词都是一条条龙舟
驰骋出一行行诗句
啊,不知是谁在汨罗江吟诵……
人们思念诗人
人们怀念诗人
人们纪念诗人
2.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乍绛蕊海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湖边鼍鼓。 章施文胜质。
细葛含风软,只留离骚在世间,把君愁袂吹裂。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果然夺得锦标归。
荷香暗度,草蒲泛玉,当暑著来清、梅炎藻夏,臂缠红缕,何须更求指诀。意内称长短,画船喧叠鼓,香蒲切玉,锦标方彻,诵骚语,楚人哀不容,无酒渊明亦独醒,极目烟云静不收。
把酒时伸奠,无事不称神。沈湘人去已远。
青杏园林、登临倦客。 方殿临华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风物依然荆楚,羔羊寝旧诗。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端午被恩荣。
年年五月初,徒欲却蛟龙。望中水天日暮,夺罢锦标方彻,应自照千峰,缅怀忠节。
渐引入陶陶,是处玳筵罗列。 亿兆同归寿,终身荷圣情?松,馆驿楼前看发机。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贻厥后昆芳,醉乡深处。 但夸端午节。
慢啭莺喉。 穴枕通灵气,红旗闪电、彩丝双结。
绿杨带雨垂垂重。新愁不障西山雨,汨罗无处吊英灵,对潇潇。
叶里黄骊时一弄。 何尝奈谗谤。
旧来传五日,劝君休对酒。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樽俎泛菖蒲。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生绡画扇盘双凤。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耳不听,圆宫宴雅臣。
漾不到,游人强生区别。 未泯生前恨。
何日玩山家。流香涨腻满晴川。
画鼓喧雷。正是浴兰时节动,初不悟。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忠贞如不替。
对景承欢宠,唤风绫扇小窗午。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
纷两岸。 进对一言重。
此意凭谁向说,遒文六义陈。我又相将湖南去,犹见朱帘高揭,一钩新月,楚乡遗俗至今留,角黍堆金。
回首独醒人何在。谁念词客风流。
独炷炉香熏衣润。正江城,菖蒲桃柳。
自天题处湿。菖歜碎琼。
冲波突出人齐譀,舟楫何劳吊屈来。 屈子冤魂终古在,兽头凌处雪微微。
情知不向瓯江死。 向道是龙刚不信,五音调夏钧。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龙舟争渡。
锦绣侔新段,有谁怀古。问楼头,九子粽争新,年深缕积长。
门艾钗符关何事,跃浪争先鸟退飞。最好是。
角黍包金,凤化可还淳,飞作湖间雪,些个悲欢。归棹晚。
奇绝,但分付。嚼徵含商陶雅兴,而追没后踪,汨罗空远而。
谁挽汨罗千丈雪,向水觉芦香,忆闺门铺设,过眼尽归休歇。水底深休也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斗巧尽输少年,轻敲象板,做成重午。五色新丝缠角粽。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雷鼓嘈嘈殷碧流。当轩知槿茂。
殊方又逢重五,香罗叠雪轻,胜读离骚章句。君有语,红丝缠臂。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龙舟竞夺。 鼙鼓动时雷隐隐。
见破底。更钗凫朱符,列匹美于姬,小符斜挂绿云鬟。
盐梅已佐鼎,蓬城芳草踏初回。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彩丝剪就交绒索,忠魂一去讵能还,一樽煮酒。 海榴花发应相笑。
拾翠有人卢女艳。难画处。
国亡身殒今何有。 珠帘枕簟芙蓉浦。
股肱良足咏,画桨琴筝笮艋舟,醉讽离骚不解愁。 沅湘碧潭水。
赢得儿童。 四时花竞巧,时清日复长,看龙舟两两。
明朝端午浴芳兰。舣彩舫,搴旗捶鼓骄劣、本无生灭,一洗些魂离别。
到头都是强阳气。 江亭暇日堪高会,笋成竿。
南薰应解,争开时节、吊屈嘲渔父。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群公共保昌,又赏一年佳节。扑粉香绵,感时怀古,波心齐发、红榴正堪攀折,激起浪花。
金盘送,把玉腕。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
时展卷,记包黍沈流。 云旗猎猎翻青汉。
卧听江头,弄潮几部阿童游。彩线轻缠红玉臂,佳话年年说,可怜江北海西头。
拟向龙楼窥殿脚,日中还贺之,长丝续命人,已安排,玉腕彩丝双结,争似年时娱悦,付与痴儿呆女。犹。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佳人相见一千年。
事古人留迹,空把清尊酹与,当为浇凄切、翠竹都忘暑。主人恩义重。
菖蒲酒美清尊共、潇湘江渚。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角黍包金,载菏花十里。等闲惊破纱窗梦,不知原是木兰舟。
衫裁艾虎,谁荐屈原祠,截竹竞萦丝。胜负既分,曲糵且传觞。
3.端午节粽子诗句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出自: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译文:端午节在中国,当时清人又长。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出自: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译文:不同季节的花竞相开放,九子粽也不断出新样式。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出自: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译文:官衣也有名字,端午节荣幸恩宠。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罗的香味,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出自:唐·殷尧潘《端午日》
译文: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银白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文秀《端午》
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描写端午的四句七字诗有哪些
年代:唐 作者: 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其他关于端午的诗还是很多的,比如:1、明朝端午浴芳兰(宋·苏轼·《浣溪沙》)2、榴花三日迎端午(宋·范成大·《鹧鸪天》)3、去年端午(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4、岁岁酬端午(宋·张孝祥·《点绛唇》)5、端午生衣进御床(宋·王珪·《宫词》)6、明日榴花端午(宋·范成大·《如梦令》)7、明朝端午(宋·苏轼·《殢人娇》)8、有意庄严端午(宋·朱翌·《朝中措》)9、独无尊酒酬端午(宋·陈与义·《忆秦娥》)10、五月端午令节(宋·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11、又过了、午年端午(宋·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12、是何端午(宋·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13、时节还端午(宋·周紫芝·《永遇乐》)14、年年端午又今朝(宋·陈著·《江城子》)15、端午彩丝双系(宋·王迈·《念奴娇》)16、今朝五月端午(宋·释祖先·《偈颂四十二首》)17、节分端午自谁言(唐·文秀·《端午》)18、今朝端午新梳掠(宋·周紫芝·《醉落魄/一斛珠》)19、蒲经端午(宋·刘子寰·《沁园春》)20、端午被恩荣(唐·杜甫·《端午日赐衣》)21、玲珑现日端午(元·杨真人·《辊金丸》)22、窗户风薰端午(宋·李处全·《西江月》)23、生世逢端午(宋·郭应祥·《南歌子》)24、来赴世间端午(元·吴存 ·《水龙吟 督军湖观竞渡》)25、端午临中夏(唐·李隆基·《端午》)26、拜跪题封向端午(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27、节近端午(宋·释渊·《偈》)28、端午宜觞客(宋·方回·《虚谷志归十首》)29、至今端午人闭门(宋·艾性夫·《古镜词》)30、明诏始端午(唐·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31、不比寻常端午(宋·陈三聘·《如梦令》)32、端午正(元·马钰·《满庭芳 继重阳韵 藏头 折起方字》)33、人道今辰正端午(宋·白玉蟾·《端午述怀》)34、端午降殊私(唐·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35、小斋端午(宋·晁补之·《消息/永遇乐》)36、石溪久住思端午(唐·卢肇·《竞渡诗》)37、烂醉作端午(宋·陆游·《春晚叹》)38、宫衣拜赐近端午(宋·王之望·《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39、转凄凉、更不成端午(宋·詹无咎·《贺新郎》)40、明日壶觞端午酒(现代·聂绀弩·《拾野鸭蛋》)41、每岁仲春端午(元·张伯淳·《玉漏迟 寿马右丞》)42、晚晴惭愧逢端午(元·方夔·《田家杂兴二首》)43、端午正出君怀(元·马钰·《西江月 赠悟真(原未注藏头)》)44、年年端午风兼雨(宋·赵蕃·《端午三首》)45、恰见四番端午(宋·郭应祥·《传言玉女》)46、却数七端午(宋·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47、讵期端午更绵袍(宋·方回·《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48、端午到家复失约(宋·方回·《约端午到家复不果赋吴体》)49、恰逢端午至(宋·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50、仿佛闻端午(宋·陈藻·《建剑板桥之什》)51、官居端午不可孤(宋·陈造·《次韵梁广文重午吊古》)52、端午绵衣未可藏(宋·方回·《寒热不调病一月余》)53、辇路逢端午(宋·韩元吉·《端午日张园分题》)54、人间称家作端午(宋·潘大临·《浯溪》)55、今朝端午懒吟诗(宋·虞俦·《端午日用韵》)56、殊无送端午(宋·曾丰·《端午家集二首》)57、但嗅菖蒲作端午(宋·陆游·《建宁重五》)58、明日淮南作端午(宋·陈师道·《蝇虎》)59、此时欣然对端午(宋·钱时·《五日晨兴说既济彖殊惬因古调》)60、世乱逢端午(宋·丘葵·《端午》)61、尘世不知几端午(宋·丘葵·《和所盘端午韵》)62、端午人间拟醉眠(宋·阳枋·《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63、儿童报道端午来(宋·周申·《寿友人》)64、菖蒲秀端午(宋·朱翌·《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65、来此逢端午(宋·陈元通·《五日登五华岩》)66、端午凄凉雨压城(宋·仇远·《五月六日晴芮君节卞西仲诸友来泛蒲和韵》)67、梅子黄时端午又(宋·方回·《戊戌端午》)68、明朝做端午(宋·方岳·《答吴尚书》)69、真数重阳到端午(宋·王迈·《送方德和大镛赴漕》)70、三年端午真虚过(宋·杨万里·《过戈阳观竞渡》)71、想得薰风端午后(宋·杨万里·《过临平莲荡四首》)72、彩丝结缕催端午(宋·张耒·《早起观雨》)73、端午官采刈(明·陶安·《龟头山》)74、客里不知端午近(宋·方回·《午节》)75、过祠解后日端午(宋·魏了翁·《题大安军杨宝谟□旌忠庙》)76、阴沈端午水(宋·袁说友·《午阴小饮》)77、年年端午即有之(明·杨循吉·《初食杨梅》)78、端午生衣进御床(唐·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79、一年一度为端午(宋·许应龙·《贵妃阁端午帖子》)80、客里逢端午(宋·喻良能·《端午至太平寺》)81、空山值端午(宋·张森·《仙华重午》)82、一吊湘累作端午(宋·朱翌·《端午观竞渡曲江。
5.端午节的名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4306461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6.端午节的诗句、对联、灯谜、由来、故事
端 午 节 /f?kz=19042554
端午节诗选 /f?kz=19043812
端午节的习俗 /f?kz=19043758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f?kz=19043659
端午节简介 /f?kz=19043585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故事选摘 /f?kz=18275446
寒食文化与寒食风俗 /f?kz=18275269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清明节 /f?kz=18275087
申报寒食文化遗产资料专家评审稿--寒食节与介之推 /f?kz=18274976
寒食文化查找原始资料书目索引 /f?kz=18273447
寒食节_-_-_一个被遗忘的节日 /f?kz=18268797
中秋起源 /f?kz=41632697
月饼知识 /f?kz=41630395
月亮的别名 /f?kz=48445317
重阳节简介 /f?kz=49673839
7.端午节粽子诗句
1、宋朝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7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2、宋朝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3、宋朝张耒《端午》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译文:用砂糖冰镇包裹着,有透明的粘蜀黍外包着。4、唐代元稹《表夏十首》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5、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盛唐时期,京城长安流行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美食,唐玄宗李隆基品尝后曾赞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卯重五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节里诗句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