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中出现蓬的诗句
枯蓬於世百无用,始得旷快乘秋风。 出自:《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子顾知我否,视身如枯蓬。 出自:《送宣书记并寄其兄昙才二公》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秋蓬秋蓬,我不原爵三公,亦不原禄万钟。 出自:《赠秋蓬王相士》 年代:宋 作者: 何梦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出自:《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出自:《送李侍御赴安西》 年代:唐 作者: 高适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出自:《过陈琳墓》 年代:唐 作者: 温庭筠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无题》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隐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出自:《山中寡妇》 年代:唐 作者: 杜荀鹤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出自:《清明》 年代:宋 作者: 黄庭坚
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清 黄景仁
2.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征蓬的理解
使:出使。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3.诗句赏析 征蓬出汗塞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4.蓬草”在古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
“蓬草”在古诗代文中一般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上为360问答copy过来的)
“蓬草”和“浮萍”应该是一样吧,是指漂泊不定,无所依靠。“征蓬”表达的含义要看诗文中心思想,可指“漂泊不定,常年羁旅的哀伤困苦”,也可指“对战士在外戍守边疆的艰苦环境的描写”等等。
(下为360百科copy)
征蓬
(1).犹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胡笳屡凄断,征蓬未肯还。” 唐 王勃 《冬郊行望》诗:“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
(2).泛指远行之人。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5.《使至塞上》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