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做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古语、名言警句有哪些
1、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七则》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言必行,行必果。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8、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
9、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论语》
10、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
2.描写学习讲究方法的格言古诗文谚语告诉我们该怎样学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关于做事要讲究方法的名言
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而应当对所事妥为准备,好让它渐渐成熟。——培 根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度的。——高 斯
每一件美好的事情,开始都是很困难的。——斯宾塞
如果你的工具只有一柄铁锤,你就可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铁钉。——马斯乐
梯级不是为休息而设,它只是供人一足踏上使另一足更高而已。——赫胥黎
拙劣的工匠埋怨他的工具。——葛 里
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法布尔
有想象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歌 德
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凯 德
热爱实践而又不讲求科学的人,就好象一个水手进了一只没有舵或罗盘的船,他从来不肯定他往哪里走。 ——达·芬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纳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想出以前,人们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过于求速是做事最大的危险之一。——培 根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假设始终先于知识。——洪 堡
在你没有进去以前,先想一想是否能够出来。——阿拉伯谚语
4.孔子关于学习讲究方法的名言~急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求知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选自于:《论语.颜渊》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5.关于思想方法的诗句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6.哪句古诗说明了爱要讲究方法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思:怀念.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译诗、诗意]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读李清照 中华文学历史烟波浩瀚,文坛名匠如银河沙数,灿若星斗,不胜俯拾,个个文才逼人、才华夺目.其作品任凭后人深品或浅酌,每每韵味浑绵,悠然余香,令人酣醉,使人流连.拍案叫绝之处感慨古人修养之深邃、造诣之高远、品德之厚重,显现的文学艺术之魅萦索不去,赏心夺魄.这也许就是当代古典文学爱好者痴爱于斯、情迷于斯的原由所在. 在繁星璀璨之中,因个人的主观本真性情、客观后天熏陶、外因环境铸造,人们在色彩纷呈或星光闪烁之时,都会沿自我价值取向索引,钟情其中的某一种文风或偏爱某种流派特色. 在众多的古典诗词名家之中,我所情有独钟之人,首推李清照.对于八大家之类的作品,只是欣赏而不钟情.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砌词,在辞赋之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似水点染到极尽之境,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到极至淋漓.柔润,润到称绝,凄美,美到无比. 然而,之所以钟情于她的原由,不是她的柔可怜惜.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诗河词海中徜徉之时,当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绝句触眼际、入脑海的瞬间,那种电光火石般的思维碰撞之强烈,是相当震撼的.李清照和着她的绝句,仿佛手捧着一种精神境界,溯时空长河,坦然从容地微笑着向我走来.她的光芒令其他星光黯然平淡,令其他光彩默然失色.她也许不是风华绝代之佳人,不是巧夺天工之才女,但在我心目中的所占一席地之高之稳,是其他任何才华风流的才子名匠所难以比拟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绝句,不是只因其艺术的功力,不是只因文字的机巧,当浩然正气贯于心胸与文学才华浑然一处时,下笔之处,天地惊鬼神泣之力,是缘于她的精神凝聚,气节支撑.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人曾这样的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从作者的切入角度和某个层面上说,我不反对这样的评说,但那只是就其切入角度的层面而言.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摧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是项羽之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