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夏天早晨的句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2.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3.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4.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5.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6.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7.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8.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9.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0.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11.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2.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初夏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
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
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陈一凡《初夏》 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而变成枯黄,使一片原野顿换了一副面目。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沈从文《怅惘》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可是有一点发燥。
老舍《二马》 初夏的早晨,东涌村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太阳没有出来,珠江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
木棉花开过了,桃花开过了,雪豆花和各种色泽的菜花,都开过了,东涌村外的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意。 陈残云《香飘四季》 路旁遮阴的钻天杨,田野上一望无垠的葡萄架……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绚丽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地飞来又飞去…… 从维熙《献给医生的玫瑰花》 以前我们距离夏季旅行的日期还有一年,然后相离一个月,然后相差一天。
什么都改变不了,阻止不了,也无法催促的时光,终于带来了六月和夏至以及我们旅程的开始。现在我们转向西走了。
我们将长满树林的缅因州和白山,它们那种往昔的、旧时的优雅气派掉在后面。我们正越过维蒙特州北部,食米鸟从有金凤花和野燕子花点缀的芊芊草地上,在阳光里跳跃。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
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耕地已经翻耕。
2.描写夏天的早晨的语句
1、清晨,湛蓝的天空像刚刚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般。那像火一样的太阳,浇灌了一片红彤彤的朝霞。那雪白雪白的云,一会儿像小朋友在欢乐的奔跑一会儿像一群青蛙跟着青蛙王子到处散步,一会儿像一只蜻蜓立在荷叶上,真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
2、虽然只是初夏,但属于它的颜色可一点也不逊色于秋的黄,冬的白,春的绿。它是一幅各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油画。鸟儿在这时放声歌唱,在初夏的早晨,万物都在做着晨练,利用这一年的好时机,用热情来开始新的一天,好心情永远伴随着。
3、远处的树枝微微摇晃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小草那嫩绿的叶子上还带着几颗小小的珍珠。小乌龟也伸出小脑袋,趴在沙滩上,开始了“闭目养神”,那样子,就像一个小活神仙,来接受第一缕阳光的洗礼。让人以为即将枯死的养秀秀,也奇迹般的抬起了头……此时的早晨是充满一片生机的。
4、走,前往美丽的世界,拨开一层薄雾,便会听到清脆悦耳的歌声,那是画眉鸟的杰作;低头一视,花儿正绽开着笑脸,迎接着一切的美好事物;仰首一望,朵朵的白云衬着蓝天,再添上几只小鸟,加上高大的树木,美好的生活就似美丽的画卷一般。它就象大自然甩掉的刻刀,用柔和的画笔抹成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栩栩如生。
5、太阳露出了头顶,火红火红的,像半个烧红的铁球,又像半个熟透了的橙子,于是地上的小草被太阳照耀着,上面的露珠放射出璀璨的光环,耀眼夺目,红的、绿的、紫的……
6、太阳终于露出了脸儿,鸟儿们唱得更欢了。或许,太阳因为这样热情的迎接而害羞,红着脸躲到了高楼身后了。它并不傲慢地散发刺眼的光芒,而是涨红了脸,一步一步的,缓缓从高楼走上天空。当它在天空站定时,慢慢地神情自若起来,似乎正从高处欣赏地面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它的脸儿不再羞红,慢慢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一刹那,万物都充满了活力。河面泛起的层层涟漪,折射出了万道细碎的金光。
7、往东边一看,一道红霞连接在天地间。慢慢地,太阳露出了笑脸。太阳很红,像火一样,还没有被阳光照射,就仿佛感觉到它很烫,很烤人。
8、往东一看,一道红霞连接在天地间。慢慢地,太阳露出了一小点的笑脸。窗台上的花儿仿佛也收到了信号,争着抢着要开了,那样鲜艳夺目,在红日初升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惹人喜爱;路边的小草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干净透亮;街道上很多商铺门前早早地就撑起了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关于夏天清晨开始入睡的诗句
一个夏日的早晨
一个夏日的早晨,阳光直射到她的背上,折射到天花板上,衣柜上,最后,射到她那仍存泪痕的脸上。她没有睁开眼。
她是一个很平常的的女孩子。和许多人一样,爱睡觉,爱做梦。但是,她却几乎从未清楚地记得过她的梦。很多个早晨,阳光温柔地披在她慵懒的身上,她慢慢清醒,但同时,清醒的意识也在一点一点地抹掉,她昨日梦的记忆。就算有,也不过多久,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好友告诉她,这只是深度睡眠的表现罢,但她仍然颓丧着。听着别人绘声绘色地讨论着梦,她只能失魂落魄地呆望着前方,一言不发。
就好似《根鸟》中十八岁以后就不再做梦的板金家族一般,“梦”这个名词的困扰着她的生活。她不会像他们一样被黑夜的空洞给惊醒,但每天早晨起床后,总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已。那样的感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把她逼近崩溃的边缘。
“砰--”,她关上家门。家里又是死寂一片,并不是没有人,而是熟悉的那冷漠的面容。毫无疑问,爸妈又冷战了。她无动于衷,因为,习惯了。如一个电子系统,她自动屏蔽所有的一切,径直走回卧室,倒下。
“哗啦--”,是东西破碎的声音。她强迫自己不去听,强迫自己不去想,强迫自己进入梦乡。很幸运的,她入睡的很快。或许是太累,或是什么其他复杂的东西迫使她如此。殊不知,眼泪,已悄悄划过她的面庞。
“宝贝,还发什么呆呢,过来了!”是母亲温柔的声音。眼前,是那张熟悉的大床,还有慈爱的父亲。她懵懵懂懂地爬上床,得到的,是一个暖暖的拥抱,久违了。那天,父母牵着她,走过破烂的老屋,数着儿时的痕迹:墙上发黄卷起的字母表,房间里只余一块木板在嘎吱作响的床,洗手间里被蜘蛛网覆盖的卷纸,阳台枯萎的盆栽……他们说着,笑着,回忆着。天边浮现出和从前一样的,只有四个颜色的彩虹。
突然,她觉得她的身体暖暖的,似乎就要被融化:是阳光。但是,所有的画面都如此清晰,没有一丝逃走--父母的笑容,温暖的拥抱,破旧的老屋……是,梦的记忆么?
她睁开了眼,嘴角被什么力量轻轻挑起。
那一个夏日的早晨,一切结束,一切开始。
4.描写北京夏天早晨的古诗
夏意【作者】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