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冬天的一句诗句是什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岑参(唐代)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唐代)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其一
杜甫(唐代)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白朴(元代)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天净沙·冬
高适(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二首
卢梅坡(宋代)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雪梅·其二
诗鬼(唐代)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
韩愈(唐代)
2.有哪些描写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刘长卿 柳宗元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3.描写冬天的诗句是什么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有关于冬天的古诗和它的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注释]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3.白屋:贫家的住所。
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4.犬吠:狗叫。
[简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
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 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
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
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5.关于冬天的的诗句,要有代表性的,一首诗里的一两句诗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 《塞下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求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
小至
作者: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按】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
【小至】冬至前一日
【五纹】五色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吹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
【浮灰】一作“飞灰”
【云物】景物
7.描写一首关于冬天的诗歌
秋风吹不过渭水
路人 过江成鲫
谁是青山巷口的一枚落叶
眼神中 孤独渐次泛黄
是否真的是一剂良药
除却苦口 都知道爱会很痛
你浅浅地笑 我手足无措
上百首无聊的诗就此展开
那棵树已经被岁月摧垮
半截树根 辨不出那许多誓言
雁自北方衔羽南飞
寒池水瘦 晚蜢难眠
夏天走了 或许得到的
终会失去
冬天尚迟 或许过去都将过去
缩着领子 我伫立 离开
就那样逝于风尘 如巷口
曾经热闹的歌曲
8.请编写一首关于冬天的小诗
看楼主挺纠结,附上有关于四季的拙作,给楼主多些选择。
呜呼尖叫的寒风,
那是来自西伯利亚的息讯,
冬天的气息就在人们呵气于手再在掌间揉搓中
宣告了他的领地,
他的主权。
落叶乔木首先缴械投降了,
仅剩的枯枝败叶合着惨淡的工厂废气,
勾画了又一年萧条的冬景。
是该期盼初雪的来临了,
就让那白雪覆盖这些丑陋,
就像遮尸布维护逝者仅有的尊严!
---《这一年寒冬》
忽然一夜山白头, 儿童惊问何时雪。 天公不知人间苦, 催开梅花又一春。 -----------《荏苒》这是关于冬天的诗;
秋风不肯适我意, 娉娉袅袅逐燕去, 狗尾草黄花无泪, 涟漪尽处水阑珊。 ----《知秋》这是有关于秋的诗;
伏夏艳阳天,晨耕汗如雨,此时无农趣,赋闲许多人。---------《中伏》这是有关于夏天的打油诗;
樱花几繁重, 枝头点点白。 若非春意暖, 疑是寒雪来。 --------《樱花道》这是有关于春天的短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一首关于冬天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