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描写插花的诗词
1、插花临水为谁容
宋
朱熹
《九曲棹歌》
2、醉里插花花莫笑
宋
李清照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3、插花还起舞
宋
张元干
《菩萨蛮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4、插花走马醉千钟
宋
辛弃疾
《定风波 暮春漫兴》
5、插花劝酒盐桥馆
宋
张先
《木兰花/玉楼春》
6、插花归
宋
黄裳
《蓦山溪·春前信息》
7、千骑插花秋色暮
宋
黄庭坚
《定风波·自断此生休问天》
8、莫笑插花和事老
宋
黄庭坚
《南乡子·未报贾船回》
9、云鬓插花新
宋
晁端礼
《菩萨蛮·远山眉映横波脸》
10、插花归去莫匆匆
宋
赵令畤
《鹧鸪天·麝发雕炉小袖笼》
11、沈醉插花
宋
晁补之
《江神子/江城子》
12、插花走马
宋
毛滂
《蓦山溪·梅花初谢》
13、插花人好手纤纤
宋
葛胜仲
《浣溪沙》
14、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
宋
叶梦得
《虞美人·平波涨绿春堤满》
15、不管插花归去
宋
朱敦儒
《水调歌头·当年五陵下》
3.古人写关于花的诗句带上诗的背景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4.与菊花有关的文人逸事,诗词佳作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
他的两首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诗」。 飒飒豪情 想望春光 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
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
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
这种激情想像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
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像,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 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
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落第后理想更壮 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字里行间洋溢著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
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
「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拽兵,落荒而逃。 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
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
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 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
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於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第三首诗: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的流传程度就没有那么广了。
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因为,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从这首诗来看,他不仅没有战死,后来还削发为僧了。但我宁愿相信这首诗是黄巢本人写的,在我看来,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们还是不要简单地战死疆场为宜。
他们若是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我们寻常人所能及。 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古代文人插花有关的诗句